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宿誼的存在,就是加速盛世的形成。

  這麼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宿誼本來以為自己穿越之後,也頂多靠著系統商城過上三天兩頭忽悠人,好換點金銀過上好日子的日子。豪富不敢想,小富即可。結果現在自己對這個國家的重要性……應該很大了吧?也得到了許多人的尊重。

  慕晏嘆氣,宿誼怎麼說著說著,又開始發呆了。

  或許這不是發呆,而是思考什麼人生哲理?

  本著對天師的尊重,宿誼這應該是思考人生哲理吧?

  不過以慕晏對宿誼的了解,看著宿誼那傻笑的樣子,他總覺得宿誼只是單純在發呆而已啊。

  ……

  慕晏所擔憂的沒錯,即使他們已經多次強調,這毒天師也解不了,但吃過“神藥”的人仍舊把宿誼當做最後的希望。

  這個世界等級森嚴,普通老百姓不敢來找宿誼麻煩,甚至連普通官宦子弟也被慕晏等人擋著,但一些世家卻擋不住。

  因為鴉片的事,除了少數幾個世族置身事外,其餘世族都亂作一鍋粥。

  畢竟世族多附庸風雅,連明知道寒食散有那麼大危害,且已經吃死不少人的前提下,還有人為了“名師風範”繼續吃,甚至還有所謂“神醫”拍著胸脯打包票寒食散包治百病,所謂散毒的過程就是治病的過程。即使那些世族不想跟著司馬家做點啥,但有一種神奇丹藥,而那神奇丹藥經過許多“名士”認可,不需要散毒,還能讓人感受玄理,那些世族趨之若鶩就在所難免了。

  至於為什麼有那麼多“名士”吃這玩意兒,當然是因為這方士是世族請來的,而世族家族中,附庸家族中,養著的門客中,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中,有不少“名士”。

  在宿誼看來,這些名士就是閒的蛋疼的無聊人士,也沒見其有半點屁用,天天扯些有的沒有的“玄理”,故作一些放浪形骸的模樣,譁眾取寵的小丑罷了。

  宿誼的想法,只是許多理科生對文科生的偏見。的確有些“名士”的確沽名釣譽,但也有些名士至少在文學上貢獻了不少佳作。

  只是宿誼這種技術宅欣賞不來罷了。

  不過這群名士,的確這次被坑慘了就是了。

  要知道為了給那方士造勢,讓他有足夠聲望可以“挑戰”,或者“請教”宿誼宿大天師,那些支持方士的世家可是幾乎把鴉片往京城幾乎所有有點名氣的名士那都送了一份。

  而宿誼經過實驗發現,這種鴉片,可能比最早傳入華國的鴉片純度高得多。方士用來燃燒,讓信眾呼吸菸霧的,大概才是和傳入華國的鴉片差不多的東西。而製成丹藥的,是經過多次提純後的。

  只要一個初高中化學知識的人,其實都可以製作毒品。只要知道其分子式。宿誼自然是知道的。他穿越前那地位,還能接觸到毒品,甚至拿毒品做過實驗。

  宿誼本意只是好奇其化學反應,但愛弟心切的宿家大哥知道宿誼從某傻逼紈絝那裡拿了一包毒品後嚇瘋了。不但宿誼被自家大哥捉回家嚴加管教,那個膽敢給宿誼毒品的傻逼紈絝家族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宿誼在家一直被溺愛著,這件事不僅嚇瘋了宿家大哥,也嚇瘋了宿誼的爹媽。宿誼也嚇瘋了,被家中三巨頭那段時間製造出的雷霆風暴。就是那段時間,宿誼被丟進各類戒毒所去“學習觀摩”,給宿誼留下了強烈的心理陰影,也讓宿誼對毒品……

  不對,宿誼之前就對毒品深惡痛絕,根本不需要這種“強化”。他只是拿毒品做實驗而已啊。

  宿誼想想那段時間,就覺得好絕望。

  話撤回來。因為有那段經歷,所以宿誼很快就用簡陋的儀器研究出,這神藥製成的金丹,已經不能叫鴉片了,它屬於初級的毒品。

  不知道方士是怎麼鼓搗出配方的,但它的化學特性的確和粗製的毒品類似。

  宿誼在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新社會好青年的他,都差點忍不住去跟皇帝陛下說,販毒的幾個人凌遲了吧。不過最終他還是沒踏出自己心理的防線。

  不過宿誼毫不猶豫的將得出的結論告訴了皇帝,讓皇帝自己判斷。

  這玩意兒比鴉片兇殘多了。

  皇帝嚇得一晚上沒睡覺,心想還要有宿誼知道這玩意兒是什麼,不然以那贈藥的速度和神藥流行的速度,很快這藥就在世族圈子裡流行起來了。而看那金丹效果那麼好,說不定他自己也磕上了。到時候,昱朝不用別人打,自己就滅亡了。

  別說昱朝,全民嗑藥的國家顯然是抵擋不住外敵的入侵的。到時候華夏一千六七百年後的劫難,估計現在就要發生了。

  嚇壞了的皇帝召集大臣後,決定不遺餘力的繼續像顧敖那樣宣揚這丹藥的可怕,方士和他們的同夥就廢物利用了。

  顧敖聽到皇帝決定之後,好不容易升的官都不要了。他請求將這件事交給他,他熟。給他一個御史之類的官職,讓他全國巡遊吧。這事情他不放心讓其他人做。

  不過以現在的交通工具,即使巡遊的地方只有州府和幾個重要城市。等全部巡遊下來,再加上意外狀況,估計得一年才能回到京城了。這還是順利的前提下。

  顧敖決定這一年都不呆在京城,他的官職自然不可能空著,必須給別人了。離京一年,他再想回到原來的位置,就不容易了。

  即使這樣,顧敖還是堅決自請前往,甚至道若這件事不交給他,他就辭官不做了。

  被這樣威脅,皇帝哭笑不得。

  最終,顧敖還是“得逞”了。

  不過皇帝道現在天寒地凍,要出發也要等開春。所以讓顧敖安心過年,並且將工作交接一下,待河水開凍之後再出發。

  皇帝心想,二月會試,第一批進士正好可以用上。顧敖這人不錯,到時候派幾個他覺得不錯的苗子,陪著顧敖全國巡遊,一邊打下手,一邊當學徒。

  顧敖這種能人,怎麼能被這種事絆住一年呢?必須合理任(壓)用(榨)。

  而且皇帝也算是給顧敖培養勢力了。跟著顧敖的進士,與顧敖沒有師徒之名,也有師徒之實了。等他們進入朝堂,成為中堅之後,定會與顧敖走得近。

  顧敖是老牌的忠臣,他從來不拉幫結派。顧敖並非是怕皇帝猜忌,而是他心中的準則讓他認為結黨營私乃是小人jian臣所謂,所以顧敖家族歷史也挺長,但算不上大世家。因為大世家是經營出來的。

  皇帝很信任很欣賞顧敖這一點,即使顧敖為了破除迷信經常給他捅婁子,皇帝也甘心為他收拾。不過顧敖也從不過分就是。

  皇帝有時候很冷酷,有時候又挺心軟。

  顧敖這脾氣,皇帝很擔心他出問題,於是準備親自出手讓他“結黨”了。這樣自己保護他的時候,也輕鬆些。

  顧敖不知道皇帝之後打算,不過他很高興皇帝准了他的請求。至於以後回到京城還能做什麼官,顧敖並不擔心。

  他信任皇帝。皇帝不會虧待忠臣能臣。

  至於巡遊用的大量丹藥,很足夠。

  他們從方士住處,和他們供出來的地方,查抄出大量“神藥”和已經提煉好的“金丹”,足夠全國巡遊了。

  也足夠京城每人一顆金丹了。

  這麼充足的準備,讓皇帝確信,這方士的出現,絕對不是求名求財這麼簡單。

  在產生懷疑之後,方士最先出現在北疆這敏感的地方,更是讓皇帝憂心忡忡。

  皇帝去處理這件事的人馬可不管什麼大雪封山,即刻就出發了。

  古代的消息傳遞很慢,即使快馬加鞭,消息一來一回,也需要一定時間。眾人心焦無比,只能祈禱。

  上天這次站在華夏這邊。因方士被抓的太突然,消息還沒傳回去。所以方士最先出現的那個城鎮雖然已經被丹藥完全控制住了,但並未釀成最大惡果。

  經方士招供,他們有兩套方案。若是方士順利讓京城中人染上毒癮自不用說,一切順利。若是方士失敗,那城鎮立刻就會反叛,和外敵裡應外合,打開城門,迎敵入境。

  他們甚至已經用神藥控制了部分戍邊的將士。

  因皇帝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所以信使是先從另一處調兵,然後直接去的那個城鎮。所以雖然遭到些抵抗,但在沒有人組織的前提下,這群人雖然被毒品控制了,但是自發對官兵動手找死。

  但皇帝沒想到戍邊的將士也有吞食過丹藥的,特別是一些高級將領。

  雖然投敵的不多,但是毒癮發作就是個大問題。

  城鎮被圍的時候,消息泄露到邊疆,當官兵還在處理那個城鎮的問題的時候,jian細知道在劫難逃,便提前通知了外敵。很快,外敵大軍攻擊邊關,顯然早就做好了準備。

  而戍邊的將士不但遭遇外敵入侵,還有jian細拖後腿,更可怕的是,因服食丹藥,一些將領毒癮發作,一些將領身體出現問題。而後者在上戰場的時候,才發現問題。

  在這幾重因素下,邊疆被外敵攻破了。

  外敵的戰馬長驅直入,很快幾座邊疆重鎮就被攻破了。

  同樣,jian細,毒癮。

  幸虧皇帝早有準備,在得知方士背後之人陰謀的時候,調集援軍的人就出發了。支援的軍隊雖然慢了一步,但終於在外地連占三城之後,阻止了外敵的攻勢。

  這時候,北疆好幾個城鎮出現騷亂。原來“神藥”早已經滲透到了其他城鎮去。不過還好丹藥產量不夠,只有極個別的人上癮,多是那個“教派”成員。所以很快都被鎮壓了,沒有造成更大的危害。

  如果邊疆被攻破,戍邊的將士全部戰死,三個重鎮失陷也能讓感嘆一聲“還好”的話。

  或許的確能感慨。

  只是簡單的字句,只是枯燥的數字,在皇帝和大臣眼中,是血肉橫飛,是萬里焦土,是挖心刺骨痛不欲生。

  這時候,再沒人敢辯稱,其實那丹藥,或許沒那麼大危害吧?毀滅一個國家什麼的,太誇張了。

  北疆將士和百姓的十數萬冤魂正在號哭。

  而在這種消息下,京中那些吸食毒品的人的掙扎,似乎變得微不足道了。

  畢竟方士來的時間不長,送出當人情的丹藥也不多,大部分人的毒癮並不強。

  不過身體沒上癮,心理如何,就沒人知道了。

  只是,最接近方士的那些世家子弟則嚴重了。宿誼成為他們唯一的救星。

  宿誼很想冷酷的拒絕所有人,但他發現,吞食丹藥中,還有自己見過幾面,甚至心中感覺不錯的人的時候,不忍心斷絕他們所有希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