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是囂張一點的官兵,這時候估計直接趕人了。但一是太子在此,沒人想表現出跋扈的一面;二是昨晚才看到神跡,他們相信神靈還在注視著這裡,不敢造次。

  所以就這麼僵持著,請慕晏出主意。

  慕晏還在想怎麼把人趕走,宿誼就把太子支了出去,還表明了身份。這可把里正嚇壞了。

  他們圍著太子還不肯走,要是被當做亂臣賊子被亂刀砍死,都沒地方喊冤去。

  於是里正立刻帶著眾人向太子磕頭,忙不慌的下山了。

  就算想膜拜神跡,但性命更重要。況且他們已經得到了神跡的消息,是皇帝老爺得了神靈指點,尋找新的糧食給老百姓呢。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們的願望,不過溫飽而已。

  東漢末年先是政治黑暗,而後各地軍閥混戰。大世家大地主們帶著家丁護員,靠著自家的糧倉,照舊過得奢侈無度。而普通老百姓卻餓殍遍地,民不聊生。

  昱朝建立了幾年,剛開始還在四處平定戰亂,如今終於天下初步安穩,百姓逐漸歸家,若是風調雨順,手腳勤快,至少不用擔心餓死。

  這已經讓經歷戰亂的百姓比較滿意了。

  現在聽說皇帝陛下得了神農大帝的指示,將有新的糧食出現。聽聞此事的百姓都很期待。

  當他們聽村中讀過書的人說了那神農大帝是何人,有何傳說之後,就更期待了。

  經歷了太多苦難,有一丁點希望,百姓們就高興地不得了。現在自己肚子還吃不飽,新糧食的事也八字還沒一撇,就想著要一起給神農大帝建個廟了。

  消息的傳播速度是很快的,當他們護送著三車土豆到達京城的時候,京城中的百姓們都已經知道當時山上的神跡了,也知道皇帝陛下被託夢的事了。

  一時間,皇帝陛下的聲望大幅度增加。他還只是把土豆運回來,在民間已經有了賢明之君的稱呼。

  宿誼聽聞後,覺得這些老百姓,還真是單純。

  好歹等皇帝陛下把土豆種出來分下去,再說什麼明君賢君吧?

  等土豆運回來之後,宿誼上交了一份詳細的土豆種植培養指南、加工指南、食用指南,說是神農大帝給陛下的,然後就想萬事不管了。

  種地什麼,宿誼就是個外行人。這些事,還是別摻和了。

  但顯然其他人不這麼認為。於是宿誼雖然沒官沒職,但卻跟著官員一起守著土豆田,等著土豆出苗。

  每當有什麼問題的時候,負責土豆的官員和農人,就要先詢問宿誼。

  宿誼總是高深莫測的讓他們自己摸索,告訴他們若不是自己摸索,就學不會種植技術。

  實際上,宿誼當然是一竅不通,不敢亂說而已。

  不過官員和農人們都對宿誼很信服。雖然宿誼什麼都沒說,但他們就覺得宿誼懂得多。

  宿誼只有對怎麼吃土豆懂的比較多,種地什麼的,他真不懂。

  被多問了幾次,宿誼也不好再繼續糊塗下去。

  種植方法、加工方法和食用方法在系統里都是有備份的。宿誼白天跟著去農田裡閒逛,晚上就回來加班加點補課。

  雖然宿誼並不會種地,但涉及土壤成分之類的知識,都是理科基礎學科,他也了解一二。再加上有詳細的指南,宿誼學習起來還挺順利。

  在試驗田裡,宿誼還做出一些儀器來分析土壤,分析水分,改進灌溉和耕作工具。一陣子下來,宿誼還真做出許多成果。土豆還沒產出,宿誼所做的工具已經被率先推廣,並取名為天師犁等。

  宿誼覺得,這名字實在是有點挫。

  但比起叫什麼宿誼犁之類,好像還是天師犁更好些,至少不會聽見尷尬。

  宿誼不知道,天師犁什麼的只是當著他的面叫,傳到京外,天師犁、宿誼犁都是混著叫的。他的名字,也在這時候真正名留青史。即使紙質資料毀滅了,但農人們口口相傳,也知道有個神農大帝座下仙人,下凡來到民間,為華國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次神農大帝神跡顯靈,讓全國都多了許多神農大帝的廟宇。當宿誼壽終正寢之後,他的金身塑像被列在神農大帝一旁,成為神農大帝身邊第一護法。

  元道子,俗名宿誼,神農大帝身邊第一護法使者,道教天師之一,又稱老祖天師。

  這一位後世所封道教創始人,現在還在對著木頭敲敲打打,想著那犁要怎麼才能更省力,最好是沒有耕牛的人家,也能用驢子甚至人力驅使。

  宿誼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之後,才意識到在這個沒有任何農業機械的時代,耕牛對農人有多重要。

  耕牛在漢代便是只有老弱才可以食用。而昱朝的皇帝已經在考慮,只有自然死亡的耕牛才能食用。

  因為在農家,老弱耕牛仍舊可以使用。不是每家人,都用得起耕牛的。

  不過這些對世家貴族而言約束不大。先不說他們耕牛多得是,不一定有人追究他們吃牛肉的事。現在中原穩定了,邊貿又重新開啟。北方少數民族的牛羊貿易漸漸又開始繁盛,而少數民族賣過來的牧牛,是不算做耕牛在內的。

  只是買牧牛來吃,實在是太奢侈了些。

  但這個時候的世家貴族就是奢侈。

  牛對普通老百姓一樣,甚至比人命還重要。但對世家貴族而言,也就是一盤貴重點的菜而已。

  宿誼對自己吃掉了那麼多頭牛,有些愧疚。

  慕晏不由笑道:“那些牛本來就是養來吃的。你不吃,旁的人還是會吃。你又不是偷殺耕牛,有何愧疚的?就算康樂覺得太過奢侈,但買牛養牛之人且不是你,你不過收了個貴重的禮物而已。沒曾聽說收禮之人還愧疚的。”

  宿誼頓時被說服了。

  下次有人送牛來,還是吃吃吃吧。

  宿誼收起自己那莫名的愧疚感之後,問道:“最近我忙於農事,好似河清也很忙?都好幾日不著家了。”

  慕晏挑眉:“康樂可是想我了?”

  宿誼被慕晏看得莫名心裡發慌,他面不改色道:“只是隨口關心。”

  慕晏笑道:“無事,不過政務繁忙。若是康樂閒下來,河清可陪康樂踏青。”

  其實,最近慕晏還真遇到了麻煩事。

  第46章

  歷代開國明君, 都是戎馬未歇, 就先興文教,昱朝皇帝也不例外。

  漢朝興太學,最繁盛時多達三萬人。昱朝皇帝也廣開生源,希望不說能恢復盛況,好歹能多進些人才。

  在開國之處,各地都缺人。

  這本是一件好事, 但皇帝陛下一次突發奇想, 讓朝中產生了矛盾。

  皇帝陛下不滿足只讓官宦子弟進入太學,希望庶族子弟也有進學希望。

  這對於皇帝來說, 實屬正常。每一任皇帝,都想要打擊世家力量。提拔庶族,是必要手段。

  當然, 會被世族抵制,也是理所當然。

  世人都要臉面, 世族也不能說, 我為了家族世世代代官宦傳承, 不想讓庶族進來,他們只能說,庶族子弟不像官宦子弟從小接受良好教育,怎能混在一起讀書?若皇帝真想為天下貧寒學子謀福利, 就另建一所學校吧。

  慕晏覺得此舉不錯,即顧住了世家顏面,又能達成皇帝廣納天下學子的願望。但皇帝在聽聞之後, 就一直將此事擱置不談。

  作為世家和皇帝的溝通人員之一,慕晏便來回世家和皇帝之間,兩邊勸說,實在是有些勞累。

  但這事和宿誼無關,宿誼平日又繁忙,他不想用這種煩心俗事打擾宿誼。

  他寧願抽出一天時間和宿誼去補因為工作太忙而一直沒能去成的踏青。

  不過慕晏不說,還會有其他人說。

  太子對慕晏是從來藏不住話的。他心裡有什麼煩惱,就會來找宿誼抱怨。

  這一點,太子和皇帝真是親父子。

  太子對於此事也是贊同的,但皇帝一直用沉默表示拒絕。而太子詢問理由時,皇帝讓太子自己想。

  太子思來想去,還是想不出來。

  慕晏心中很是無奈。他也猜不到皇帝心中想什麼了。

  宿誼倒是一聽就明白了。

  這就是跟後世西方的教育很相似。西方教育分兩種學校,一種私立一種公立。私立就是精英階層入讀,培養的也是精英;公立則是普通人入讀,也就起個掃盲作用,培養打工人員。

  這世族打的算盤,就和西方教育一樣。在目前世族盤踞朝堂的前提下,兩所學校絕對不可能公平競爭。

  這就會和後世西方教育一樣,太學收官宦子弟,培養的也是官宦子弟;另一所學校收庶族,可沒那麼好的待遇了。

  西方教育好歹後面還有讀大學這一茬。大學寬進嚴出,那些精英階層將要在那裡完成最後的洗禮。

  而這個時代,太學讀完就可以做官了。沒有後面的再教育,甚至有時候連篩選都免了。

  這對國家來說,絕對是不利的。

  而對於皇帝來說,這樣的太學就算再給力,培養出來的人,還是世家的人。再加上以現在制度,一些世家子不用進學也能做官。那朝中基本上就被世家把持了。對於君權而言,十分不利。

  宿誼想到這,沒怎麼動腦子,就直接說出來了。

  太子聽後,立刻茅塞頓開。

  “那怪不得了。”太子道,“我說那些人怎麼那麼好心,要為貧寒學子專門建一所學校。”

  慕晏無奈道:“康樂啊,你這種話,當著我的面說好嗎?”

  宿誼道:“有什麼不可說的?你不是說對慕家不在意嗎?”

  慕晏眼中似有暗波流轉,他抿嘴笑道:“我說這話,還只有康樂信了。”

  宿誼道:“貧道是個單純的好人,你說什麼,貧道就信什麼。”

  慕晏笑得更歡了。

  太子看看慕晏,又看看宿誼,不明所以的也跟著笑了。

  宿誼不由心想,真是傻孩子,你笑什麼啊。

  可宿道長,你沒事笑什麼啊。

  “謝康樂解惑,這下我可不去當惡人了。”慕晏轉移話題道,他嘆氣,“薑還是老的辣。”

  陛下和幾個世家大族在博弈,他在局中卻看不清。

  太子道:“可現在僵持著,要怎麼做呢?”

  宿誼一瞬間想到了科舉。

  電視上放著許多以隋唐為背景的電視劇,其科舉制度經常被大寫特寫,讓像他這種無辜陪看電視的人也不由裝了一腦子不知是真是假的“歷史知識”。

  不管怎麼說,科舉制度是瓦解世家門閥的利器,應該是真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