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服裝、編劇、考據、特效、動作指導、後期等等全部都需要錢,宣傳更是需要錢。宣傳已經砍掉一部分投資,如果演員的片酬達到了一部作品的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那這作品的總投資得多高,才能保證前面一連串工作的質量?

  有的電影的確是投資很大,能吃得起這種消耗,比如一些耗資巨大的商業電影巨製。但大部分作品,都是從其他地方剋扣錢讓步給演員的片酬。

  藺昕是絕不可能因為高片酬,就接這種作品的。

  或許作為一個演員,多接片酬很高的電影,提高自己的身價,是賺錢的必經之路。因此就算是名演員,有影片鑑別能力,仍舊不可避免的去飾演了爛片。

  只要他們爛片好片的穿插著來,就不會有人說他們演技退步,說他們是票房□□。

  更保險一點,他們參加一些質量不怎麼樣,但商業氣息濃厚的影片,既得到了高片酬,還有了高票房保證,就算影評人批評這個影片就是一坨屎,但觀眾們會對能參與高票房電影的他們的地位表示肯定。

  藺昕資歷淺,卻早早的獲得了國際影帝。這導致他的定位在許多投資人眼中,屬於高不成低不就。

  即普通演員的片酬請不到他,但片酬過高又覺得不捨得。

  畢竟藺昕的電影雖然每一部質量都很高,但他作為主角的電影就一部文藝片。那個文藝片雖然取得了如同商業片一樣的票房成績,可並不能代表他對票房的號召力。

  其他的作品,藺昕並未是領銜主演,就算有高票房,也不能證明他自己對票房的影響力。

  藺昕急需更多的作品證明自己。

  可現在業內對這位年輕的影帝持觀望態度,還沒有人肯花請一個影帝的價格來請藺昕這位太過年輕的影帝來擔綱主角。

  畢竟在電影圈內,除非是演員“友誼加成”,不然片酬是有一個業內共識的,隨意降低會惹得業內群體負評價的。

  相比電影,電視劇圈中這方面規則稍稍少一些,而且投資也不比電影大,所以孟嵐這次給藺昕選的通告,多是比較有質量的電視劇。

  藺昕不差錢,但藺昕除非自己投資,不然他也得走所有演員在名氣事業上升階段都會走的老路,俗稱“影帝牆”也不為過。

  孟嵐知道藺昕不會屈就一個質量很差的電影,即使那個電影可能因為商業噱頭大,票房不一定難看。因此孟嵐現在給藺昕選擇的多是質量過硬的電視劇。

  但是藺昕想演電影。

  國外電影圈子排斥大熒幕演員重新接電視劇是有道理的。電影演員的演技要求比電視劇演員高得多,這一是因為電影屏幕更大,演員細微表情動作在觀眾面前一覽無遺;二是電視劇情節緊湊,不能花太多筆墨在展現演員性格和故事敘述上,需要演員在有限的時間,將自己人物性格和所描述的故事說清楚,這自然是考驗演技的事。

  比如《東海桑田》作為良心電視劇,商文暉在飾演賀天的時候入戲,在電視劇中實屬難得。但在電影中,可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人物性格進行鋪墊,也沒有那麼多時間讓商文暉一步一步深入角色。他們要飛快的完成自己的角色,入戲的演員們在得到劇本的時候就要做心理鋪墊,進入劇組入戲速度飛快,而不是像商文暉那樣,在演戲的途中一步一步深入自己的角色。

  電影演員沒有那麼多時間。

  藺昕習慣了電影中緊張的氛圍,實在是有些受不了電視劇“拖沓”的進展。

  “而且,我在《林德先生》劇組和兩位國際影帝對戲,受益匪淺。”藺昕抱怨道,“可進入《東海桑田》的劇組之後,雖然對手也是電視演員中有名的實力派,但我總感覺他們……嗯……很容易就被我帶著走,還需要我稍稍收一些,才不會影響他們。”

  藺昕很苦惱,當他有演技之後,他就喜歡酣暢淋漓的飆戲,而不是現在這樣還需要收斂自己。

  “聽說演技再好一些,就會收放自如。”藺昕道,“不會影響到別人,反而會引導別人。我現在還達不到。”

  薛斐道:“你還沒達到?上次明晨還對我說,石導演對你讚不絕口,說劇中其餘兩位主演的演技都是被你帶出來的,兩位主演也對你很感謝。”

  藺昕歪頭疑惑:“是嗎?我沒感覺到。反正我感覺自己被桎梏了,不慡。我想進有更多有魄力演員的劇組。”

  藺昕說完,繼續倒下在薛斐膝蓋上滾來滾去。

  薛斐用手護住藺昕,不讓藺昕滾到地上去。

  薛斐想了想,道:“在華國沒有找到好資源,讓孟嵐去聯繫環球總部,在米國找。外國演員要在國外的劇組占用一個好位置,要麼是名氣大到對方請你來增加人氣,搶占演員所在的國家的市場;要麼就需要外國演員自降身價。你現在有人氣,又沒大到需要對方高價請你的程度,可以以稍稍低的價格進入質量比較高的劇組,要一個米國普通一線演員的片酬就成。這不違反業內片酬潛規則。”

  薛斐雖然不是娛樂圈成員,但他是資本家,是投資商,他有許多投資娛樂圈的商業夥伴。因為藺昕,他對這些也多了解了幾分。所以能很容易猜出那些投資商的想法。

  藺昕若有所思。

  孟嵐的確給了他幾個國外的劇本,但都是配角。他知道自己的短板是主演的角色太少了,但現在他在國外不太可能擔綱主角,所以重點還是放在華國。

  現在華國高質量的電影都在觀望,與其在電視劇市場刷名氣,不如去國外的劇組混個高質量的男二男三。

  他需要業內更多的認可。

  飾演配角,即使是主配,得到的認可也會少很多,但積少成多,也會形成量變。

  藺昕爬起來,垂頭喪氣。

  本來以為得到影帝之後,就能一步登天。飾演大量好角色,瞬間成為娛樂圈殿堂級明星,看來是他想太多。

  薛斐安慰道:“你可以現在搜尋一些好作品,尋到比較好改編的人氣作品,我們將其買下來拍攝成電影。我們有錢有人脈,直接為你量身定做電影是沒問題的。對了,你也該開個工作室了。”

  雖然藺昕沒打算出來單幹,但他可以和娛樂公司簽訂創立個人工作室的協議。這樣他背靠娛樂公司,但自由度會高許多。他和娛樂公司從從屬關係,變成合作關係。

  他雖然名氣和資歷積累還沒到可以創立個人工作室的程度,但他有錢有後台,現在出來單幹也不算太早。

  薛斐這次提起這件事,是因為孟嵐向他報告過,風娛中有董事抱怨藺昕不帶新人,不給公司創造收益。藺昕既然是公司一哥,就該為公司著想,多帶一點和公司簽約的新人。沒有演技有什麼關係?多帶帶不就有演技了。

  雖然藺昕的資源都是自己找的或者自找上門的,和風娛沒多大關係,倒是和環球關係比較近,就算抱怨,也輪不到風娛這個環球收購的子公司抱怨。何況藺昕還持有風娛的股份,他男朋友還是環球的董事長。但人心總是貪心不足的,都是喜歡抱怨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