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支單曲名為《空》,描寫了歌手寂寥的心情。歌曲中歌手做了許多事,但是最後結局都是心裡空蕩蕩的。

  這首歌正好證明了前一首歌聽眾們聽出來的感情,那個“你”的確已經不見了。

  延續上一首歌的人氣,藺昕第二首單曲《空》一放出,瞬間登上當日人氣榜第一,甚至壓下了一位知名歌手剛發出的新曲。

  音樂評論人分析,藺昕的歌曲的確十分出色,延續了上一首的高質量,但並非是藺昕這支單曲比這位知名歌手的歌更優秀,而是聽眾們審美疲勞。

  前面已經說過,華國樂壇現在在國際上地位還是很高,好幾位現象級的巨星長期盤踞國際樂壇最耀眼的位置。

  但於此同時,或許是那幾位巨星太過耀眼,壓得華國樂壇近十年沒有出彩的新人出現了。

  這也是一件常事。每一個行業都會有這麼個階段。在一定時期,群星薈萃,天才輩出。而下一屆則在這種星光中黯淡無光,好像是才氣都被吸引了似的。

  當然並非真的才氣被吸走。而是這些前輩們人氣太高,讓新人們一定程度上無法嶄露頭角。畢竟新人們剛出現的時候並不會優秀到搶走前輩星光的程度。

  華國樂壇整整被那一屆星光照耀了十年,現在聽眾們終於出現審美疲勞,開始關注新人。藺昕正好選了一個好時機進入樂壇。

  只是為什麼第一個嶄露頭角的是藺昕,而不是其他新人歌手,只能說,在前輩們的星光下,這一批的歌手被壓了太久,有些萎靡了。

  畢竟創作需要熱情和靈感,他們還有朝氣的時候,無論是發行商還是聽眾,都傾向於選擇那一屆的樂壇前輩,他們的歌總是紅不了。缺乏人氣,缺乏信心,缺乏獎項,到最後,他們自己的靈氣都被磨掉了。

  現在即使市場出現了可讓他們生存的空間,他們也已經習慣萎靡,短時間內無法振作。

  胡白菱說藺昕這匹狼來的正是時候,便是基於以上原因。

  藺昕的歌能在歌壇那幾位巨星的包圍中殺出重圍,其他歌手們也會燃起希望。而藺昕圈外人的身份又會激起他們的血性,讓他們重新燃起創作的激|情,一石二鳥。

  至於藺昕會不會殺出重圍,胡白菱並不擔心。

  作為金牌製作人,胡白菱對華語樂壇的市場看得十分透徹。即使再喜歡,聽眾們也到了該換換口味的時候。外語樂壇的歌曲在華國市場的份額逐年提高就能證明這一點。華國樂壇只有那麼幾種聲音,華國聽眾們便向國外尋求新鮮的聲音。

  但總有聽眾更喜歡華語歌。藺昕高質量的單曲殺入,聽眾們怎麼都會買帳。

  歌迷們和影迷們一樣,影迷們不會只看一部電影,歌迷們也不會只聽一首歌。他們會支持自己喜歡的歌星,也不排斥聽別人的歌。所有歌迷都這麼想,結果藺昕的聽眾反而比那幾位歌星更多了。

  甚至因為藺昕是圈外人,在樂壇是新人,卻被一群樂壇巨星“圍剿”,讓許多歌迷們產生同情心理。人們總是容易偏向弱勢一方,在樂壇巨星“圍剿”中的藺昕,讓歌迷們不自覺的想要支持一下。

  下克上的戲碼,很多人都愛看,特別是只聽歌不粉歌星的普通路人。

  ☆、第60章

  藺昕的第二首單曲進入周榜第三, 並在第二周強勢衝到第一,媒體報導都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 天天評價藺昕的數據, 猜想還會有多少巨星下場阻擊藺昕單曲的人氣。

  某群眾, 那幾個巨星們也開始熱烈的討論中。

  遲天元:失敗了,下一個誰上。

  華禹:我都說了, 倉促應戰肯定會輸。

  遲天元:哼哼,我是輸在歌曲質量上嗎?我是輸在新鮮感上QAQ, 不甘心啊。

  戲星河:這也沒辦法的事, 咱們都唱了多少年了?也該有個新人出現了。

  和樂:然而這個新人不是歌手啊。

  眾人沉默。

  如果這人不是個演員,他們至於這么小氣嗎?也是看在對方是影帝的份上, 他們這才不算以大欺小。

  華禹:我一開始就說了別鬧了, 演員又怎麼樣?他不是華國人嗎?他道德上有什麼瑕疵嗎?就算得獎也沒什麼。丟臉的又不是咱們。

  遲天元:QAQ我不管,我都下場了, 你們也必須下去。不能我一個人丟臉。不然絕交!

  眾人又沉默了。

  華禹:那我們弄一首大合唱吧。

  眾人:……你也太無恥了!勝之不武啊!

  華禹:之後我會把手中的金曲最佳單曲獎推薦票投給藺昕。

  眾人:……

  華禹:每次都是我們幾個輪流得獎, 你們不膩,我都膩了,這獎盃我不想要了。你們愛要不要。

  眾人:……

  遲天元:QAQ其實你們認真發首曲子肯定是能超過他的。

  和樂:那你怎麼不認真發一首,非要發一首以前曲子的重置版?

  遲天元:我懶, 最近沒有靈感。

  眾人:那你說屁啊!你不是專門送人頭的嗎!

  遲天元:我這不是隨便玩玩嗎?誰知道媒體過度解讀。

  眾人:滾犢子!

  ……

  ……

  於是這一群華語樂壇的天皇巨星們, 一起發了一首新歌,新歌是華國國歌,瞬間霸占各大榜單,藺昕再也不能得到第一名。

  藺昕:……這群人有毒。

  其他人:難道不是有病嗎?

  總而言之, 媒體們營造的“圍剿”情景以一首國歌告終,華國樂壇地位比較高的歌星都退出了這場圍剿,倒是有許多二線或者新歌手繼續和藺昕“撞車”。或許他們是真的心裡有氣,或許是為了“圍剿”這個熱度,反正最近華國樂壇很熱鬧,熱鬧到其他國家的人都知道了。

  華國其實對明星跨圈並不算排斥,看那個巨星(逗比)群的情況就知道了。但在國外,這個排斥就比較嚴重。

  結果國外對藺昕的歌霸占音樂榜單的事比華國本身態度還激烈一些,甚至有外國歌手提前發歌,參與對藺昕圍堵。

  榜單並非只有華國的,還有世界內的,藺昕的歌在其他國家的音樂網站上數據也相當不錯。

  音樂是沒有國度的,只要好聽,大家都會買單。即使聽不懂歌詞,也能感覺到旋律的美妙。

  藺昕對此只能扶額了,這群人來湊什麼熱鬧。

  不過這對藺昕這首歌的名氣提升也是巨大的。既然別人都將他當做對手了,那麼那些人的歌迷肯定要聽一聽,這首歌到底好到什麼地方。

  於是藺昕的兩首單曲在國外也紅了起來。當今華語是世界運用最廣泛的語言,所以年輕人懂華語的很多。就算聽不出來,看著歌詞,還是能了解個七七八八。當他們看了歌詞之後,也不由發出和華國歌迷們同樣的聲音,甚至他們的感慨聲更大一些。

  在沒有聽懂歌詞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感受到了藺昕想要唱出的感情,這說明什麼?說明藺昕的歌是真的好。

  擁有了如此廣泛的熱度,藺昕第三支單曲《我很好,想見你》自然一發行就擁有了足夠的人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