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孟嵐問了一下新導演的事,新導演是個女導演, 名叫姚燕, 的確當過剪輯師、攝像師、副導演等,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孟嵐了解了一下姚燕的背景, 發現姚燕在華國娛樂圈並沒有什麼背景,的確是新新人, 人脈都是在工作之後累積的。

  這不但不讓孟嵐看輕她, 反而會高看一看。在毫無背景下,能走到副導演,還能積累這麼多人脈,和應鐘鉉這種一線明星成為不帶曖昧色彩的單純的好友, 可見這個人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都是很強的。

  如果劇本靠譜,藺昕加入這個劇組,和姚燕是互補。姚燕會做人會做事,藺昕有演技有長相有人氣有背景有錢……嗯,姚燕賺了。

  不過若是新人導演的話,藺昕的自主權更大一些,也不是沒好處。至少可以杜絕劇組安插一些沒有演技的人進來。

  現在就是看對方劇本如何了。

  孟嵐聯繫了姚燕,姚燕早就等著孟嵐,立刻將劇本和現在已經確定劇組名單發給孟嵐。

  姚燕試水的劇本是一個偏文藝的劇本,她想走的大概是先得獎攢名氣的道路。這是許多沒有後台的導演的路。

  孟嵐在看到這是一個文藝劇本之後,心裡稍稍猶豫了一下。

  一個新人明星其實最好是先走商業路線,等人氣上來了,再走文藝劇本拿獎。但藺昕和普通新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若想要商業大片,他的後台完全可以給他砸錢砸出來一個量身定做的劇本,雖然現在藺昕沒有這麼做。

  而且藺昕本身不缺話題,關於他的話題還非常高大上。若是他先結一個文藝劇本,也符合他的身份。

  藺昕若是演技得到業內的高度評價,哪怕只是得到一個獎項提名,對他未來也是好處巨大的。

  在不缺後台不缺話題的前提下,藺昕缺的就是業內對他的承認。

  這麼思考之後,孟嵐對劇本就看得更加認真了。

  一個對文藝電影而言,一個合格的劇本,就已經成功了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是導演的功力和演員的演技。

  文藝電影要得獎,最簡單的是抨擊社會,寫小眾文化,或者直接寫黑暗的地方。比如濫|交、艾|滋、毒|品、犯罪、貧窮等等。姚燕這個劇本也沒逃脫這個套路。

  這部電影名字叫做《正義》,非常俗套的名字。主角是一個連環殺手。這個連環殺手是個高智商,但他的心理上有一定問題,即缺乏同理心,對其他人和事很淡漠,不能正確感受到悲傷或者喜悅。

  這個主角有一對很好的父母,父母教育主角何為正確,何為錯誤。這些條條款款束縛著主角,讓主角在外人看來不但是一個正常人,甚至比旁人更乖巧,乖巧到迂腐的地步。

  他從來不會闖紅燈,從來不會插隊,從來不會隨地吐痰;他彬彬有禮,他熱情大方,他不計得失,即使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他,即使有人認為他善良到有點傻,但對他的評價,都是這是一個善良的人。

  不過他的善良也是有底線的,他的父母知道這孩子心智和旁人不同,被欺負的時候可能都不會感覺到被欺負,因此特意告訴他,哪些行為是錯誤的,他可以做出正當防衛。

  正因為如此,再加上他的超高智商,在連環案發生的時候,警察完全沒有懷疑到他的身上。

  這個主角犯罪的原因也很光明正大。他父母是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疫苗,可以治癒一種當今無法治癒的疾病。

  當疫苗臨床試驗成功之後,他的父母肯定會名利雙收吧。

  這讓他父母的同事非常嫉妒。他的同事勾結了大企業家、政府工作人員,謀害了他父母的性命,篡改了正在申請的專利文件,奪走了他父母的心血。

  主角父母出事的時候,主角正在國外參加競賽夏令營,當他回來的時候,父母的事已經用實驗事故定案。

  但主角的父母在被害死之前,用小刀在身上劃下密碼。這密碼是他們和主角玩耍的時候創造的,只有主角能閱讀。在別人看來,只是無意義的傷痕,或許是做菜或者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造成的。

  主角通過密碼訊息,來到被炸掉的實驗室廢墟中,找到了藏起來的錄音筆,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主角拿著錄音筆報案,之後詢問進度,被告知根本沒有報案記錄,錄音筆也已經銷毀。

  主角立刻知道,兇手在政府中有幫手,而且位置還很高。

  主角智商這麼高,當然不可能沒有證據備份。對方應該也猜到此事,想要將主角也一起做掉。

  主角順利逃脫,冒用一個孤兒的身份活了下來,並順利考上大學,畢業後成為一位當紅小說家。

  這時候,害他父母的兇手已經借著他父母的心血功成名就,成為國內有名的專家學者。

  所謂連環殺人案,就是主角在報仇。

  主凶、從犯、幫手,還有為其掩蓋罪行的人,全部死於爆炸,死於和他父母同樣的死法。

  兇手們已經遍布全國,甚至定居國外。主角的報仇,也遍布世界各地。警察們疲於奔命,完全無從下手。若不是這些人死因相同,他們根本無法想像,兇手是同一個人。

  主角最後殺的真兇。這真兇看著電視上那一個個死亡名單,心裡壓力逐漸增大,最後被逼崩潰,自己找警察局自首,說出了當年的事,然後在看守期間自殺。

  所有事情了解,警察仍舊沒有查出兇手是誰。

  畢竟主角真實身份已經“死亡”,現在活著的他,是和一個當年事件完全不相關的人。而且這個人和當年一樣,是所有人眼中的大好人。

  但是在電影的結局,主角自守了。

  “爸爸媽媽說,觸犯法律,無論背後有多少苦衷,都要承擔應得的懲罰,不然這個社會就會亂套。”主角淡漠道,“法律無法給我幫助,我自己報了仇。現在我觸犯了法律,該我得到應有處罰了。”

  主角自守的時候,專案組組長是哭著為他戴上手銬。

  許多人為主角奔走,希望能減輕處罰。但他殺的人太多,地位太高,影響太惡劣,最終他還是被處以死刑。

  主角走那天,他的讀者、他父母的熟人、甚至許許多多不認識的人,自願給他送行。

  黑與白,正義與邪惡,在一個沒有同理心,不知道三觀為何物的青年身上糾纏,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孟嵐看完劇本之後陷入沉思。

  這個劇本簡直是為藺昕量身打造。因為藺昕本身就屬於高智商人群,情商也有些許和別人不同之處。姚燕的這個劇本,簡直是專門為藺昕打造。若是由藺昕出演,藺昕本人就是宣傳的噱頭。

  但是就是因為背景太像了,所以孟嵐有些不敢接。

  他害怕這個角色讓大眾將劇中角色和藺昕本人混淆,影響藺昕之後前途。

  這種事不是沒有發生過。當一個演員飾演了一個讓人印象太深刻的角色之後,之後他再演什麼,別人都會“出戲”,特別是這也是個“高智商”,甚至背景都和藺昕類似。

  不過藺昕之前也演過高智商,那個數學學霸,差點就走入這個套子,最後因“走進荒野”,讓大眾對藺昕固定印象形成之前,看到了真實的藺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