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朕想要太平,想要盛世,就成了你們的眼中釘肉中刺吧?”

  ……

  劉蕁一條一條的誅心之論說得自己痛快,底下跪著的大臣已經有好幾個把頭都磕破了。

  還有些在一些人把好端端的正事突然鬧成了給皇帝陛下逼婚,還含沙射影指責司俊大權獨攬的時候就感覺不對勁,陛下這麼一說,這群人問心無愧,但是恨得咬牙切齒。

  有爆炭脾氣的武將一咕嚕爬起來,拽著最開始逼婚和指責司俊的大臣的領子吼道:“你是在司公手中被提拔的!你怎麼能這樣挑撥離間!你也是庶族出生,老娘上山挖野菜把你養活,你不思及怎麼輔佐陛下結束亂世,反而還要添亂,你究竟是何居心!”

  那大臣被那武將兩拳下去,打得腦袋嗡嗡直叫。

  他又思及皇帝陛下所說的話,知道自己一時貪念,應下這件事,判斷形勢失誤,可能會萬劫不復了。

  人在絕望的時候,就忍不住想要拖其他人下水。這人立刻掙脫武將的鉗制,連滾帶爬的朝著劉蕁靠近幾步:“臣有罪!臣被豬油蒙了心!被人迷惑!”

  說完之後,他就將指使自己的勢力一五一十說出來,這其中居然還有李家。

  李固立刻跪下磕頭,也不爭辯,只說他並不知道此事,若李家真的有這等心思,不用陛下發話,他自己提著刀就要去大義滅請。

  這一個人攀咬一個人,整個開會的屋子亂成了一鍋粥。

  皇帝陛下一席話要將他們最隱秘的一面揭開,要將他們徹底釘死在青史的恥辱柱上,他們如何願意?

  庶族的大臣想要成為世家,世家想要長盛不衰,這些都需要聲望。

  雖然他們中的確有許多人看不起黎民百姓,但也知道他們的聲望若是在黎民百姓口中掉落到最低點,迎接他們的只有覆滅。

  就連一個王朝都能因為民心潰散而分崩離析,何況一個家族?

  劉蕁看著底下一群人的醜態,不知為何有些意興闌珊,覺得這皇帝當的真沒意思。

  誠然,司俊把益州治理得相當不錯,忠心耿耿的人也很多。他來益州之後,經過一系列霸氣側漏的舉措,這些官吏也漸漸被他收攏。

  益州官場,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但是不錯,也不是說就一點污穢就不沾染了。

  隨著自己這一方勢力越來越大,越來越有重新君臨天下之相,一些人就開始為自己打算了。

  他們倒是想得美妙,牆還穩固,我挖一鏟子土墊自家地里,怎麼會倒?

  可是人人都來挖一鏟子,就連一座城都能給鏟空了,何況還只是剛砌好的牆?

  現在益州官場除了認真做事,被劉蕁和司俊帶得越來越偏的那群人之外,還有已經被外人收買的,有覺得自己能更上一層樓甚至能取代司俊的,有知道自己不如司俊就是眼紅嫉妒不想讓司俊過得好的,有認為現在形勢已經穩固需要多為自己著想的……可能這其中有其他勢力煽風點火的緣故。即使劉蕁和司俊之前並未因為挑撥生出間隙,但益州官場還是出現了不少裂縫,讓本來的堅壁開始灌風。

  劉蕁是真覺得沒意思。

  作為穿越者,他知道這段歷史老百姓慘歸慘,但歷史的車輪還是駛向了現代化。

  不說現代,就說幾百年後,大一統王朝再現,封建王朝的最高峰即將來臨,那時候是華國古代最繁華的時候。

  所以,現在糾結個什麼?若不是司俊是這個時代的人,司俊想要這個時代好,自己作為皇帝,又別無選擇,他真不想干。

  看看底下這群人,司俊在浴血奮戰,自己在累死累活,他們卻是這副醜態。

  劉蕁隱藏著的陰暗心思忍不住又冒了出來。

  這個時代從未對他好過,無論是大臣還是百姓,都沒有對他這個皇帝做過什麼,他無論是什麼榮華富貴尊貴禮遇都幾乎沒有得到過,為什麼他非得為這些人負責?

  當然,陰暗心思一冒出來,就被理智壓了下去。

  劉蕁思及那些死在於澤手中的,自己救不了的忠臣忠僕們。他想,就算沒有司俊,為了這些人的願望,他也要盡力而為。

  劉蕁覺得原本歷史中的那個劉蕁在於澤手中的經歷應該差不多,他居然有點理解這個人的行為。

  他思及自身,如果沒有系統,沒有小夥伴們,沒有司俊,他就算僥倖逃生,也沒有任何辦法重整舊山河。

  當看到這天下群雄紛爭的時候,或許他會陷入極端中。

  如果你們要分裂,那我就成為一股讓你們不得不聯合起來的勢力,成為你們的敵人;

  如果世家要阻攔這天下歸一的步伐,那麼我就屠盡天下的世家。

  不破不立,既然已經亂成這樣,為何不來一次徹底的清洗?雖然清洗之後大地血色茫茫一片真乾淨,但胡人的力量在這強硬的抵抗中削弱,世家也在這強硬的清洗中頹微,新的希望總會產生,產生後就有一片淨土。

  這一切不是劉蕁自己突然中二病發作,和歷史中的劉蕁產生了共鳴,而是被當時文人們罵了祖宗十八代的敗類褚亮在自己史書中評價的。

  劉蕁以前嗤之以鼻,現在一想,還覺得挺正確。

  若真到了這一步,說不定他也會這麼做。

  當然,這種類似於“我覺得精神病人也挺酷”的話肯定不能說出來,會被小夥伴們和司俊敲腦袋。

  劉蕁一邊走神,一邊冷眼旁觀著大臣們互相攻訐。

  待侍衛到來,控制住了場面之後,劉蕁又道:“朕知道,朕要統一這天下不過早晚。有人知道在朕這裡討不了好,就打起了還不存在的太子的主意。”

  “你們人人口中抨擊外戚權重亂國,又巴不得自己成為因為裙帶關係平步青雲的外戚還真是有意思。”劉蕁嗤笑道,“你們也不想想,朕蠢嗎?嗯?”

  “朕早就決定了,這太子之位由宗室過繼。朕要挑選宗室中吃過苦的孩子培養,定不會讓他成為不識民間疾苦的蠢貨。”

  “當然,你們可能非要用沒有血緣你們心裡不踏實來反駁朕。呵呵,朕心裡踏實得很,倒是你們不踏實,這叫什麼?皇上不急宦官急?急陛下不認為急的事?”

  “那也沒關係。去母留子就好了。你們非要朕娶後,朕又不願意讓外戚出現,那就這樣吧。誰願意讓自己的女兒來當皇后就自己獻上來。先簽好保證書,誰的兒子成為太子,就立刻自盡。而皇后整個宗族為了不成為專權的外戚禍國殃民,必須全部辭官,且在太子在位、以及太子繼位以後整個時期,都不准入朝為官。若有不尊,株連九族。”

  “朕狠話就放在這了。別說朕狠心。外戚亂國,你們也看到了。既然你們覺得朕過繼不成,比朕還急,那麼為朕做出犧牲,是心甘情願對吧?”

  “你們非得往朕後宮裡填充女子,生下具有你們家族血脈的孩子,當然不是為自己謀利益,而是為朕著想對吧?”

  “朕很欣慰,朕會在封太子之後,立刻給太子的母族寫書立傳,傳揚他們的美德。他們一定會非常高興吧?這可是名流史書的高尚行為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