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荀文陷入沉思。

  他沉默了許久,才道:“以州牧所言,似乎他們只需要留下一個人即可?”

  不然不會這麼爭相甩鍋。

  好端端的權力變成了被人嫌棄的鍋,這還真是……

  李昂點頭:“我認為是這樣。然後他們二人誰也不願意留下,就乾脆一起留下了。我還在成都時,就宿在子傑府邸。”

  為了蹭飯,李昂在心裡補充。

  “我見陛下和子傑經常為這事吵鬧,陛下想把所有事都推給子傑做,子傑想讓陛下早日熟悉政務自己好退隱,兩人一天要為這件事吵好幾次。雖然這爭吵並不會影響他們兩的感情……”李昂頓了頓,“但是影響我的心情。”

  荀文心有戚戚焉:“這的確很影響心情。”

  別人求而不得的天下至尊的權力,這兩人棄之敝履,天天想著怎麼將所有事推給另一人,自己偷懶甚至偷溜。

  這對君臣要怎麼猜忌?

  “所以我說,這步棋他們走錯了。”李昂恢復了吊兒郎當,“說不準,現在陛下為這件事,已經笑得直不起腰,而子傑,則又要追著陛下身後,讓他不要笑得太厲害,要在外人面前裝著點。唉,雖然陛下和子傑不把我當外人,這些事都沒逼著我,但是我心累啊。你能理解有兩個隨時準備偷溜的主公的下屬的痛苦嗎?”

  沒錯,益州其實大部分人,心中都有兩個主公。若這兩個主公起了間隙,的確益州肯定會分裂。但是啊……分裂?

  嗯,他們大概除了彼此,其他人都是外人。怎麼分裂?

  荀文苦笑:“知道這件事,不知道文該放心,還是該更擔心。”

  李昂道:“高興有,擔心也有。高興的是,跟著這兩人,肯定能親眼見到盛世再臨。擔心的是,他們若對著世間失望,認為這世間不值得他們付出,完全可以屁股一拍,徑直走人。而除了他們心中的願望,我們沒有任何留下他們的籌碼。所以啊,不管他們再怎麼離經叛道,我都會哄著他們,可不能讓這兩人一個不順心就撂挑子走人了。”

  “所以,這才是我們最薄弱的環節,他們都看錯了。”李昂笑道。

  荀文苦笑搖頭:“這除了州牧,誰能相信?”

  李昂道:“不一定,知道陛下和子傑神奇之處的人,大概都察覺了。看著吧,至少原本益州的人,絕對是完全沒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第49章

  不知益州原本班底是不是和李昂一樣聰明, 將劉蕁和司俊心思猜了個十成十, 但他們的確看上去一點都不擔心。

  益州原本班底的淡定態度, 也傳染給後來人。他們見益州官場一片平靜,每天除了忙自己的工作忙得熱火朝天之外,沒花多少心思在別人的挑撥離間上。就算有人談起這件事,多是用戲謔不屑的口吻。自己就算先前有些擔憂,久而久之也平靜下來了。

  既然同僚這麼信任陛下和司州牧, 那他們若做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 倒顯得君心不良了。

  ……

  時間一天天過去,學宮和圖書館終於建好了。

  劉蕁高高興興的弄了個剪彩儀式, 親自拿著大金剪子, 去剪了一次大紅綢子。劉蕁想拉著司俊一起去,司俊嫌棄太丟臉, 無論如何都不肯去。最終劉蕁就一個人上台了。

  他不但剪了大紅綢子,還發布了即興演講。

  司俊看著台下那群人激動的樣子,心想,劉蕁還真的有演講家的天賦。無論怎麼胡扯,似乎都能讓人信以為真,並且為其共鳴。

  就這天賦,不當傳銷組織頭目,咳咳, 不當皇帝可惜了。

  圖書館修建的很像是現代的圖書館了,運用的也是現代圖書館在還沒有計算機系統時科學的管理和分類方法。

  圖書館中可以借閱和抄錄書籍,需要辦理借書卡, 筆墨紙硯可以自帶也可以在圖書館商店購買。圖書館中借閱舊了的,不能再被借閱的書籍,則會低價處理賣出。

  學宮則廣邀天下賢人辦學講學。在這裡他們可以宣揚各個學派的言論,普通老百姓都能來聽課。官府每隔一段時間,還會組織官方的人員講解比如種植、養殖、紡織等方面的技術,聽課者需要一個銅板的入場費。

  講課者可以得一半入場費,剩下的則由學宮管理處收取,做為組織和維護的費用。

  圖書館和學宮還有許多細緻的規定,這些都是宿誼教給劉蕁和司俊的。宿誼在自己所處時空興建學宮和圖書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相關制度已經比較成熟,劉蕁和司俊可以現學現用。

  因在戰國時候,就有學宮出現,所以雖然在當世罕見,只要有古可循,就算是最古板的人也不覺得有問題。

  但他們不知道,興建圖書館和學宮只是第一步。世族豪門都有自己的藏書和人才儲備,本身聲望也足夠大,不需要在圖書館借閱書籍,也不需要去學宮向平民百姓講課來推銷自己的學說。圖書館和學宮就是為庶族賢人學子們準備的場所。

  當庶族的學子和賢人們被學宮和圖書館吸引到成都之後,劉蕁和司俊就要開始第二步計劃了。

  第二步計劃,便是科舉取士。

  科舉取士,打破士族門閥對人才供給的壟斷,這才是劉蕁和司俊真正的目的。

  若是天下安定之時,劉蕁只需要發一道聖旨,天下學子自會蜂擁而至。但現在天下處於戰亂中,學子們長途跋涉,需要面對許多危險。而且消息也不暢通。

  劉蕁只能先放出學宮和圖書館的消息,吸引大量人才進入成都之後,再開科考試,才有足夠的人應考。

  而且那時候,劉蕁可以做出這種選拔人才的事,士族門閥也會心生麻痹,不會聯想太多。

  天下戰亂不休,地區和地區之間被不同軍閥隔斷,本來由各地鄉紳望族推舉人才變得不可行。皇帝陛下要選拔人才,自然沒有比考試更簡單易行的手段了。

  他們不會想到,這考試取士的手段不僅僅是用於戰時,也會延續到戰後。

  當劉蕁在朝廷中塞進了足夠多的庶族人才之後,這些人天然就和世族形成對峙趨勢。到時候世族出身的官員再想反對科舉取士,讓庶族人才跳過世族的篩選直接進入朝廷,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這些都是以後的事了,現在,全益州上下都對學宮和圖書館交口誇讚。連劉蕁派往荊州去幫助李昂的班底,都有些忍不住想要回成都,瞻仰這讀書人聖地的衝動。

  別說其他人,李昂自己都心痒痒的。結果劉蕁非常可惡的一道密旨給他,說他若真想看,以後就讓他當益州牧,不帶他回京城了。

  李昂氣得拍桌子,這是威脅吧?這就是威脅吧?!這就是威脅!

  李昂的下屬們哭笑不得。不過皇帝陛下和李州牧的感情也真是不錯,這種事都能拿來開玩笑。

  ..................

  圖書館和學宮剪彩運營之後不久,就到臘月了。

  馬上劉蕁就要度過離開京城之後第一個新年。

  他掰著手指頭數著,自己離開京城之後幹了多少事,越數越驚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