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孟驥飾演的是一代團那個自殺的天才。
在虛構的劇情中,由祥瑞娛樂自黑改名而成的御免娛樂中三個不受公司重視的男孩組成了一個組合,在沒有公司資金傾斜的前提下,因為自己的才華和思想,引爆了整個國家,甚至國外娛樂圈男團新潮流。他們三個人,一個人負責主唱和總體事務處理,一個人跳舞和作詞,一個人負責樂器和作曲。他們的歌不是當時的情情愛愛,而是聚焦世間各類青少年會遇到的問題。他們用叛逆的姿態和歌詞,唱出青少年們的壓抑和反叛,唱出對這個物慾橫流的大人的世界的憤怒,以及害怕自己長大之後也變成如此的恐慌和悲傷。
他們戳中了當下青少年心中的軟肋,成為青少年們爭相模仿的對象。公司也注意到了他們,開始將他們列為頂樑柱培養計劃,傾斜了大量資源對他們進行包裝和宣傳。他們的男團,也從三個人,變成了六個人。後加入的三個人負責伴舞和和音。
但在這個男團最高光的時候,三人因為自己的理念和公司發生衝突,或許還有其他的事。他們在剛到達自己的頂點就宣布解散。
歌迷們憤怒,歌迷們示威,但這些無法阻攔他們黯然走下舞台。御免娛樂安撫歌迷,一代團沒了,但精神還在,我們組建二代團就是了。二代團由一代團後加入的三個人為基礎組建,人數增加到了十個人。御免娛樂十分會包裝,這個二代團和一代團從風格到長相,甚至到聲音,幾乎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歌迷們立刻被新的、更多的男色所迷住,他們將對一代團的愛轉移到了二代團身上。
這樣非常輕鬆吧,也不會受傷吧。因為有二代團就有三代團,團員退役沒關係,「精神」還在,團還在,歌迷們永遠不用擔心自己心愛的偶像退役。
而最初的三個人,老大離開了娛樂圈開了家餐廳,老三隱身幕後成了專業作曲人,只有老二還非常非常想再回到娛樂圈。可他們三人打下的名氣已經被公司篡奪,他就算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也不會進入原本狂熱的歌迷的眼睛。
對於歌迷們而言,二代團才是一代團的延續,而不是一代團的團員。@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孟驥就是飾演這個老二。
「粉絲們愛得不是你,粉絲們的愛和你無關。他們愛的是自己心中的偶像形象,愛的是自己愛偶像時那種獨特的遭遇和心境,他們愛的是自己。偶像,就是一個符號。你可以,我可以,他可以,只要承載了這個符號的都可以。這一點,御免娛樂很了解,所以,你們當初不接受他們的條件,就不可能再出現在舞台上了。你們所代表的符號,已經被其他人代表了。」
這一番讓孟驥最終選擇自殺的話,也貫穿在二代團團員的身上。主角是一個唱歌不行、跳舞不行,但就是臉長得好看,人設塑造的好,最開始吸引了一大堆狂熱粉的,現在很常見的「流量偶像」。
主角其實很想好好學,好好唱,好好跳。但他的人設是「笨拙」,公司不准他好好唱,好好跳,希望他一直和團員有「衝突」。衝突才是話題,話題才能帶來流量,而流量就是錢。
主角是一個很謙遜的人,但他的粉絲們無所不能碰瓷,能拉踩的都拉踩了;主角是一個有錯必改的,但他的粉絲們會在他不小心說錯話道歉的時候跑到他道歉的對象臉博下網暴,甚至採取違法行為……
圍觀路人有句話就是說給主角的粉絲們的:對XXX而言,路人們只是想讓他道歉,粉絲們想讓他涼;路人們只是想讓他涼,粉絲們想讓他死。
經紀人、職業粉頭、大粉……一層一層下來,粉絲們已經不知道自己粉的是誰。他們粉的就是一個心目中的符號,他們只是一個圈,一個不允許別人進來也不允許別人出去的圈。
正主的事業?正主算什麼?能吃嗎?
主角原本在虛榮中沾沾自喜,後來越來越覺得不對勁。當他認識了孟驥所飾演的那一位一代團成員,跟著孟驥悄悄學作詞,學跳舞的時候,他才知道為什麼不對。
他想當一個偶像,想當一個歌手,但公司只想讓他成為一個符號,粉絲們也只把當做一個符號。
粉絲們不關心他本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粉絲們也不在乎他的心情,粉絲們所有的感動都是自我腦補自作深情,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和流量有關係,和錢有關係。
為了留住這一部分群體的流量,他不能改變,必須承受一切。當他承受不了,就到了公眾們喜聞樂見的「那個傻逼流量終於涼了滾了」的媒體狂歡環節,然後娛樂公司再捧出第二個一模一樣的商品,粉絲們再把對上一個已經壞掉的商品的狂熱投入下一個商品中就行了。
可主角不願意,他不想這樣黯然的悲慘的退場,即使他的團員夥伴們安慰他,他雖然到時候不是明星了,但他有錢啊,有錢就夠了。
許多團員都只是把這個團當跳板,經過這裡,他們會獲得資金,會獲得人脈,會獲得成為人上人的機會。
至於歌手,音樂,舞蹈,甚至粉絲,誰關心?
就像粉絲們只關心商品,不關心製作商品的原材料一樣。
影片臨近結尾,孟驥自殺,他給作為半個徒弟的主角留下了遺言。他自殺有遺憾,但並非全是遺憾。他只是對未來失望,卻不是對過去後悔。他告訴主角,偶像是粉絲們捧出來的,當粉絲們清醒了,把自己投入偶像身上的不理智的自作多情的狂熱收回,偶像還剩下什麼?
在虛構的劇情中,由祥瑞娛樂自黑改名而成的御免娛樂中三個不受公司重視的男孩組成了一個組合,在沒有公司資金傾斜的前提下,因為自己的才華和思想,引爆了整個國家,甚至國外娛樂圈男團新潮流。他們三個人,一個人負責主唱和總體事務處理,一個人跳舞和作詞,一個人負責樂器和作曲。他們的歌不是當時的情情愛愛,而是聚焦世間各類青少年會遇到的問題。他們用叛逆的姿態和歌詞,唱出青少年們的壓抑和反叛,唱出對這個物慾橫流的大人的世界的憤怒,以及害怕自己長大之後也變成如此的恐慌和悲傷。
他們戳中了當下青少年心中的軟肋,成為青少年們爭相模仿的對象。公司也注意到了他們,開始將他們列為頂樑柱培養計劃,傾斜了大量資源對他們進行包裝和宣傳。他們的男團,也從三個人,變成了六個人。後加入的三個人負責伴舞和和音。
但在這個男團最高光的時候,三人因為自己的理念和公司發生衝突,或許還有其他的事。他們在剛到達自己的頂點就宣布解散。
歌迷們憤怒,歌迷們示威,但這些無法阻攔他們黯然走下舞台。御免娛樂安撫歌迷,一代團沒了,但精神還在,我們組建二代團就是了。二代團由一代團後加入的三個人為基礎組建,人數增加到了十個人。御免娛樂十分會包裝,這個二代團和一代團從風格到長相,甚至到聲音,幾乎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歌迷們立刻被新的、更多的男色所迷住,他們將對一代團的愛轉移到了二代團身上。
這樣非常輕鬆吧,也不會受傷吧。因為有二代團就有三代團,團員退役沒關係,「精神」還在,團還在,歌迷們永遠不用擔心自己心愛的偶像退役。
而最初的三個人,老大離開了娛樂圈開了家餐廳,老三隱身幕後成了專業作曲人,只有老二還非常非常想再回到娛樂圈。可他們三人打下的名氣已經被公司篡奪,他就算重新出現在公眾面前,也不會進入原本狂熱的歌迷的眼睛。
對於歌迷們而言,二代團才是一代團的延續,而不是一代團的團員。@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孟驥就是飾演這個老二。
「粉絲們愛得不是你,粉絲們的愛和你無關。他們愛的是自己心中的偶像形象,愛的是自己愛偶像時那種獨特的遭遇和心境,他們愛的是自己。偶像,就是一個符號。你可以,我可以,他可以,只要承載了這個符號的都可以。這一點,御免娛樂很了解,所以,你們當初不接受他們的條件,就不可能再出現在舞台上了。你們所代表的符號,已經被其他人代表了。」
這一番讓孟驥最終選擇自殺的話,也貫穿在二代團團員的身上。主角是一個唱歌不行、跳舞不行,但就是臉長得好看,人設塑造的好,最開始吸引了一大堆狂熱粉的,現在很常見的「流量偶像」。
主角其實很想好好學,好好唱,好好跳。但他的人設是「笨拙」,公司不准他好好唱,好好跳,希望他一直和團員有「衝突」。衝突才是話題,話題才能帶來流量,而流量就是錢。
主角是一個很謙遜的人,但他的粉絲們無所不能碰瓷,能拉踩的都拉踩了;主角是一個有錯必改的,但他的粉絲們會在他不小心說錯話道歉的時候跑到他道歉的對象臉博下網暴,甚至採取違法行為……
圍觀路人有句話就是說給主角的粉絲們的:對XXX而言,路人們只是想讓他道歉,粉絲們想讓他涼;路人們只是想讓他涼,粉絲們想讓他死。
經紀人、職業粉頭、大粉……一層一層下來,粉絲們已經不知道自己粉的是誰。他們粉的就是一個心目中的符號,他們只是一個圈,一個不允許別人進來也不允許別人出去的圈。
正主的事業?正主算什麼?能吃嗎?
主角原本在虛榮中沾沾自喜,後來越來越覺得不對勁。當他認識了孟驥所飾演的那一位一代團成員,跟著孟驥悄悄學作詞,學跳舞的時候,他才知道為什麼不對。
他想當一個偶像,想當一個歌手,但公司只想讓他成為一個符號,粉絲們也只把當做一個符號。
粉絲們不關心他本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粉絲們也不在乎他的心情,粉絲們所有的感動都是自我腦補自作深情,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但和流量有關係,和錢有關係。
為了留住這一部分群體的流量,他不能改變,必須承受一切。當他承受不了,就到了公眾們喜聞樂見的「那個傻逼流量終於涼了滾了」的媒體狂歡環節,然後娛樂公司再捧出第二個一模一樣的商品,粉絲們再把對上一個已經壞掉的商品的狂熱投入下一個商品中就行了。
可主角不願意,他不想這樣黯然的悲慘的退場,即使他的團員夥伴們安慰他,他雖然到時候不是明星了,但他有錢啊,有錢就夠了。
許多團員都只是把這個團當跳板,經過這裡,他們會獲得資金,會獲得人脈,會獲得成為人上人的機會。
至於歌手,音樂,舞蹈,甚至粉絲,誰關心?
就像粉絲們只關心商品,不關心製作商品的原材料一樣。
影片臨近結尾,孟驥自殺,他給作為半個徒弟的主角留下了遺言。他自殺有遺憾,但並非全是遺憾。他只是對未來失望,卻不是對過去後悔。他告訴主角,偶像是粉絲們捧出來的,當粉絲們清醒了,把自己投入偶像身上的不理智的自作多情的狂熱收回,偶像還剩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