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寶兒低下頭,別過臉,自己給自己把眼淚擦乾淨了,小聲地說道:“我不怕別人怎麼看我,我就是害怕你也嫌棄我,所以……你要是不喜歡我了,再有兩年我就該放歸了……”
“我不可能放你走的,”長青捧起寶兒的臉頰,讓她看著自己的眼睛,語氣溫柔卻透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都是我的錯,是我太想當然了。寶兒,我這輩子都不會嫌棄你,你不懂的事情我會教你……你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算了,你不習慣的東西想適應我教你,不想適應我就跟著你適應你習慣的東西,只要是你。”
寶兒愣愣地看著近在咫尺的臉龐,她一直知道長青生得好看,卻不知道人在沾染了權力之後,俊美的容貌也會跟著凌厲起來,哪怕是說著情話,都透著一股上位者的氣勢,跟她之間,好似隔了一道長江天塹。
“我……”寶兒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然而終究沒有說出口,她把自己的頭枕到了長青的懷裡,閉上了眼睛,哪怕再多一刻也好,再多一刻,讓她在這個懷抱里多停留一刻。
北風呼嘯,臨近年關,這一年過得實在不太平,好在趕著年關,太醫院終究是把疫病方子研製出來了,送去的染了疫病的守軍全都平安無事,甚至還趕上了疫區難民發病前,眼見著情況逐漸開始好轉,眾人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京畿大營是守衛皇城最後一道防線,被盡數派遣來驅趕難民本就是無奈之舉,等到城外的疫病好轉,李副將也得點齊兵馬回營,臨別那日,長青請了李副將並幾個相熟的將領一起到宅邸里吃個便飯。
宅邸里燈火通明,一桌的菜有的是廚娘做的,有的是寶兒做的,更多的是長青下廚做的,事實上在聽說廠督大人親自下廚招待他們幾個,李副將一行人簡直是受寵若驚,本朝重文輕武,武將的地位是很低的,京畿大營的將軍在同等級的督軍面前都得賠著笑臉,自然,做到大將軍那個份上,也就沒這些區別了。
東廠廠督,那可是和閣臣差不多等級的官員了,竟然會這樣親切地招待他們,李副將頗有些感慨,一連敬了好幾杯酒,末了,忽然想起來了什麼,對長青道:“大人,不知道外頭這些難民要如何處置?”
和難民相處的時間長了,李副將也知道了一些情況,這些孤注一擲逃難上京的,大部分是在洪澇里失了生計,有的還家破人亡,理論上他知道這些人都是要被遣送回原籍的,但心底,他還是抱了些希望。
長青想了想,說道:“孫首輔提議讓遣送回原籍,考慮到這些人大部分是青壯,也有萬數了,明年開春京畿大營擴軍,我想著把這些人編成一支軍隊,省得從各地招兵,還要一大筆兵員費,又給他們活路。”
“明年要擴軍?”李副將和幾個心腹下屬互換了一個眼神,長青卻好似什麼都沒看見一樣,給寶兒夾了一筷子菜,把她面前的酒水換成溫茶。
李副將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很快也就冷靜下來了,他大約猜出了一點長青把這件事情透露給他的意思,當下便敬了長青一杯酒。
“李將軍,京畿的兵力兩三萬數已是極限,”長青別有深意道,“比不得西北十五萬大軍,但有時這近水樓台兩三萬人,卻比十五萬大軍重要得多。”
李副將只覺得滿頭冷汗,話都說不周全,只能連連應是,注意到長青說的是李將軍而非副將,當下心頭重重一跳,似乎明白了什麼。
送走李副將一行人,長青坐回去,看著一桌冷透的菜餚失笑,他是請客吃飯的,這下可好,客人滿臉興奮餓著肚子回去了。
寶兒手裡的溫茶已經涼了,她撐著頭看長青微垂著眼帘,半端著青瓷碗,慢條斯理地夾菜吃飯的樣子,白皙的手指映著並不如何名貴的青瓷,卻有種主子高高在上摩挲著白玉扳指的貴氣。
長青抬起頭瞥了寶兒一眼,細眉微挑,鳳眼裡漫上星星點點的笑意,語氣溫柔道:“怎麼,沒見過我?”
寶兒沒說話,清亮亮的眼睛裡倒映著長青微笑的模樣,似乎想把這個人記在心裡,刻出印子來似的,她連他說了什麼都沒注意,滿心滿眼都是這個很好很好的人,好到,似乎根本不屬於她的人。
第82章
轉過年又是一春, 啟明元年就這樣風雨飄搖地撐過去了, 西北那邊也沒再聽見動靜, 似乎一切都回到了正軌,然而長青知道,送往東廠的密折一封接著一封,昭示著上折那人快要用盡的耐心,正在這時候, 大將軍醒了過來。
重傷昏迷了許多日子,又被姬威帶著出逃身中兩箭,就連長青也沒想到大將軍竟然好得那麼快, 江承聽說了這件事卻十分高興, 比起姬威那個瘋子, 他自然更信任姬鎮,何況這會兒西北已經太平,讓姬鎮去收回兵權, 再想從他手裡拿回來就簡單得多。
姬鎮重傷那會兒皇后還沒有去世,周圍的人一時也不敢告訴他, 還是他進宮的時候小太監多嘴說了句節哀,他才知道, 出乎意料的, 姬鎮竟然也沒有太過傷心, 接了復職的旨意之後,就趕回西北了。
開春沒多久果然要擴軍,原本這事應該交由京畿大營主將一手操辦, 然而江承並不信任這位主將,他心裡清楚京畿兵力的重要,又曾經實打實經歷過京畿大營叛亂,雖然後來法不責眾並沒有處置太多人,但總是在心裡烙下了一個印子,說起來他最信任的人除了曾經陪著他共患難的長青,也只有幾個在先帝大清洗中倖免於難的前太子黨官員。
若非這些官員大部分是文臣,他也不會那樣為難,疫病的事情過後,他也總算有了理由,開春過後,硃筆一揮,將京畿大營監察事宜全權交與東廠,兼主管擴軍之事,不知是不是愧疚,內閣竟然沒有一個人反對,長青順理成章地接過了京畿大營的事務。
京畿大營最高滿員三萬人,但實際人數一直在一萬人左右徘徊,張家的事情之後,江承就一直盤算著擴軍,但他登基以來,天災人禍不斷,好不容易消停下來,才有精力去籌辦。
按照長青的意思,收編難民青壯遠遠不夠,尋常的老百姓想要訓練成精兵良將也需要時間,孫首輔對此也很贊同,他認為應該從各地廂軍中調遣一部分精兵,再加編一支禁軍規格的百人隊列,軍職要高,把這些精兵分出三六九等來,由這支百人軍分別統率,這樣才能做到細緻劃分,令行禁止,實在想要安頓這些難民,可以讓各地廂軍收編。
至此長青也稍稍改變了一下思路,和京畿大營幾位將軍商議了一下,孫首輔的提議得到了將軍們的一致贊同,朝廷這些年不是沒有在軍費上支出,只是大部分都耗費在了地方廂軍上,放眼看去,全國各地州府加起來的廂軍人數至少得有三十萬之多,這還不算過了年紀退伍回鄉的,按照軍令,一旦有戰事興起,退伍將士五旬以下者必須重新入軍,這樣算來,能參戰的人數就更多了。
廂軍龐大,從中挑選出的精兵必然更加優秀,京畿大營的將軍們都很高興,長青其實很明白,這是孫首輔在防著他,活下來的難民中除去一部分親人死在疫區的,大部分都十分感激他,京畿大營地理位置重要,收編掉這近萬對一個宦臣心存感激的青壯,實在微妙了一些。
不過這也不算什麼大事,京畿大營的監察之權是江承給他的意外驚喜,監察包括督察,檢舉,考察,甚至在內閣不能過問軍務的前提下,他還有任免之權,只要不是個傻子,想要全盤掌控下京畿大營,只是時間問題。
只是原本東廠的事務就夠忙了,再加一個京畿大營,真的是要把人往死里折騰,長青這會兒的腦迴路詭異地和剛剛登基時的江承重合了,要是可以把事情都推給底下人去做,那該有多輕鬆?然而長青是長青,江承是江承,再忙他也總還有一種責任感在,同時為了心底那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他還不想把手裡的權力分薄給其他人。
一直到入夏,東廠京畿兩邊跑的情況才算是好轉了一些,副將李恆遠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許多雜事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長青打量著等入秋述職,給李副將提個正職,也算是正式把他劃入自己人的行列。
京城的夏季總是炎熱的,城外也好不到哪裡去,寶兒貪涼,連著幾天四五個冰盆放在床底下,也是這幾天長青去了京畿大營沒顧得上她,一回來就聽說夫人鬧了肚子,上吐下瀉了幾天,人都瘦了一大圈,又是氣又是笑,讓人取了他的牌子,去宮裡請個太醫。
寶兒躺在床上,圓潤的下巴見了尖,蒼白的小臉透出幾分懨懨,見長青繃著臉不說話,她討好地去拉他的袖子,被長青虎著臉拉開。
“我知道錯了,”寶兒小聲地說道,“可是就是熱嘛,你又不讓我回家,現在才五月過半,我們那邊還涼快著呢……”
長青不理她,還離她遠遠的坐著看公文,寶兒揪揪身下的涼蓆,她其實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長青這麼生氣的樣子了,可是不知道怎麼的,她竟然還有些高興,這是不是說明他心裡還是在乎她的,因為心疼她,所以才生氣?
長青把視線從公文上挪到寶兒的臉上,他頓了頓,說道:“把自己折騰病了,很高興?”
寶兒聽出他話里的隱怒,幾乎有些不敢說話了,她低頭揪著身下的涼蓆,指尖因為用力發白。
“過些日子主子要下江南避暑,這幾天把身子養好,再熱也別碰冰,你也有些年頭沒回家了,我帶你回去。”長青無奈妥協,也不知道寶兒從哪裡學來這些耍可憐的手段,她把頭一低,他的心也就跟著軟了。
江南……寶兒愣了愣,反應了很久才回過神,就見長青起身,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抿了一口,繼續說道:“回去也得把咱們的事情給定了,到底無媒無聘的,不像個樣子,你爹娘……”
他說了一半,似乎想起了什麼,頓了一下,低笑一聲,說道:“你爹娘不答應,我就強搶了你回京,也是過了明路。”
寶兒抬起頭看著長青,這會兒天色還早,外間淡淡的昏黃的夕陽照進屋子,打在他的身上,他微微回身看著她,黑眸裡帶著幾分溫柔的情愫,對她彎了彎唇角,他一身不見裝飾的深青淺白,卻因為那渾然天成的氣勢,仿佛一副前朝貴公子畫卷。
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寶兒抿了抿嘴角,努力地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
新帝下江南不是小事,小的不說,就說往年給先帝準備的行宮,這就不能用了,先帝好下揚州,揚州行宮精緻繁複,極盡奢華。但江承聽聞蘇州水鄉氣候宜人,美景美色,敲定下江南的時日定在蘇州居住,蘇州園林倒是多,但沒有能稱得上行宮的,只好從五月初就開始改建,五六個園林合在一起,亭台樓閣盡力修葺一新,內起大殿,外蓋宮牆,無數勞工日夜不休,就這一個蘇州行宮,花去四百多萬兩白銀,戶部報帳的時候,孫首輔差點沒跟周孝先打起來。
“我不可能放你走的,”長青捧起寶兒的臉頰,讓她看著自己的眼睛,語氣溫柔卻透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都是我的錯,是我太想當然了。寶兒,我這輩子都不會嫌棄你,你不懂的事情我會教你……你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算了,你不習慣的東西想適應我教你,不想適應我就跟著你適應你習慣的東西,只要是你。”
寶兒愣愣地看著近在咫尺的臉龐,她一直知道長青生得好看,卻不知道人在沾染了權力之後,俊美的容貌也會跟著凌厲起來,哪怕是說著情話,都透著一股上位者的氣勢,跟她之間,好似隔了一道長江天塹。
“我……”寶兒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麼,然而終究沒有說出口,她把自己的頭枕到了長青的懷裡,閉上了眼睛,哪怕再多一刻也好,再多一刻,讓她在這個懷抱里多停留一刻。
北風呼嘯,臨近年關,這一年過得實在不太平,好在趕著年關,太醫院終究是把疫病方子研製出來了,送去的染了疫病的守軍全都平安無事,甚至還趕上了疫區難民發病前,眼見著情況逐漸開始好轉,眾人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京畿大營是守衛皇城最後一道防線,被盡數派遣來驅趕難民本就是無奈之舉,等到城外的疫病好轉,李副將也得點齊兵馬回營,臨別那日,長青請了李副將並幾個相熟的將領一起到宅邸里吃個便飯。
宅邸里燈火通明,一桌的菜有的是廚娘做的,有的是寶兒做的,更多的是長青下廚做的,事實上在聽說廠督大人親自下廚招待他們幾個,李副將一行人簡直是受寵若驚,本朝重文輕武,武將的地位是很低的,京畿大營的將軍在同等級的督軍面前都得賠著笑臉,自然,做到大將軍那個份上,也就沒這些區別了。
東廠廠督,那可是和閣臣差不多等級的官員了,竟然會這樣親切地招待他們,李副將頗有些感慨,一連敬了好幾杯酒,末了,忽然想起來了什麼,對長青道:“大人,不知道外頭這些難民要如何處置?”
和難民相處的時間長了,李副將也知道了一些情況,這些孤注一擲逃難上京的,大部分是在洪澇里失了生計,有的還家破人亡,理論上他知道這些人都是要被遣送回原籍的,但心底,他還是抱了些希望。
長青想了想,說道:“孫首輔提議讓遣送回原籍,考慮到這些人大部分是青壯,也有萬數了,明年開春京畿大營擴軍,我想著把這些人編成一支軍隊,省得從各地招兵,還要一大筆兵員費,又給他們活路。”
“明年要擴軍?”李副將和幾個心腹下屬互換了一個眼神,長青卻好似什麼都沒看見一樣,給寶兒夾了一筷子菜,把她面前的酒水換成溫茶。
李副將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很快也就冷靜下來了,他大約猜出了一點長青把這件事情透露給他的意思,當下便敬了長青一杯酒。
“李將軍,京畿的兵力兩三萬數已是極限,”長青別有深意道,“比不得西北十五萬大軍,但有時這近水樓台兩三萬人,卻比十五萬大軍重要得多。”
李副將只覺得滿頭冷汗,話都說不周全,只能連連應是,注意到長青說的是李將軍而非副將,當下心頭重重一跳,似乎明白了什麼。
送走李副將一行人,長青坐回去,看著一桌冷透的菜餚失笑,他是請客吃飯的,這下可好,客人滿臉興奮餓著肚子回去了。
寶兒手裡的溫茶已經涼了,她撐著頭看長青微垂著眼帘,半端著青瓷碗,慢條斯理地夾菜吃飯的樣子,白皙的手指映著並不如何名貴的青瓷,卻有種主子高高在上摩挲著白玉扳指的貴氣。
長青抬起頭瞥了寶兒一眼,細眉微挑,鳳眼裡漫上星星點點的笑意,語氣溫柔道:“怎麼,沒見過我?”
寶兒沒說話,清亮亮的眼睛裡倒映著長青微笑的模樣,似乎想把這個人記在心裡,刻出印子來似的,她連他說了什麼都沒注意,滿心滿眼都是這個很好很好的人,好到,似乎根本不屬於她的人。
第82章
轉過年又是一春, 啟明元年就這樣風雨飄搖地撐過去了, 西北那邊也沒再聽見動靜, 似乎一切都回到了正軌,然而長青知道,送往東廠的密折一封接著一封,昭示著上折那人快要用盡的耐心,正在這時候, 大將軍醒了過來。
重傷昏迷了許多日子,又被姬威帶著出逃身中兩箭,就連長青也沒想到大將軍竟然好得那麼快, 江承聽說了這件事卻十分高興, 比起姬威那個瘋子, 他自然更信任姬鎮,何況這會兒西北已經太平,讓姬鎮去收回兵權, 再想從他手裡拿回來就簡單得多。
姬鎮重傷那會兒皇后還沒有去世,周圍的人一時也不敢告訴他, 還是他進宮的時候小太監多嘴說了句節哀,他才知道, 出乎意料的, 姬鎮竟然也沒有太過傷心, 接了復職的旨意之後,就趕回西北了。
開春沒多久果然要擴軍,原本這事應該交由京畿大營主將一手操辦, 然而江承並不信任這位主將,他心裡清楚京畿兵力的重要,又曾經實打實經歷過京畿大營叛亂,雖然後來法不責眾並沒有處置太多人,但總是在心裡烙下了一個印子,說起來他最信任的人除了曾經陪著他共患難的長青,也只有幾個在先帝大清洗中倖免於難的前太子黨官員。
若非這些官員大部分是文臣,他也不會那樣為難,疫病的事情過後,他也總算有了理由,開春過後,硃筆一揮,將京畿大營監察事宜全權交與東廠,兼主管擴軍之事,不知是不是愧疚,內閣竟然沒有一個人反對,長青順理成章地接過了京畿大營的事務。
京畿大營最高滿員三萬人,但實際人數一直在一萬人左右徘徊,張家的事情之後,江承就一直盤算著擴軍,但他登基以來,天災人禍不斷,好不容易消停下來,才有精力去籌辦。
按照長青的意思,收編難民青壯遠遠不夠,尋常的老百姓想要訓練成精兵良將也需要時間,孫首輔對此也很贊同,他認為應該從各地廂軍中調遣一部分精兵,再加編一支禁軍規格的百人隊列,軍職要高,把這些精兵分出三六九等來,由這支百人軍分別統率,這樣才能做到細緻劃分,令行禁止,實在想要安頓這些難民,可以讓各地廂軍收編。
至此長青也稍稍改變了一下思路,和京畿大營幾位將軍商議了一下,孫首輔的提議得到了將軍們的一致贊同,朝廷這些年不是沒有在軍費上支出,只是大部分都耗費在了地方廂軍上,放眼看去,全國各地州府加起來的廂軍人數至少得有三十萬之多,這還不算過了年紀退伍回鄉的,按照軍令,一旦有戰事興起,退伍將士五旬以下者必須重新入軍,這樣算來,能參戰的人數就更多了。
廂軍龐大,從中挑選出的精兵必然更加優秀,京畿大營的將軍們都很高興,長青其實很明白,這是孫首輔在防著他,活下來的難民中除去一部分親人死在疫區的,大部分都十分感激他,京畿大營地理位置重要,收編掉這近萬對一個宦臣心存感激的青壯,實在微妙了一些。
不過這也不算什麼大事,京畿大營的監察之權是江承給他的意外驚喜,監察包括督察,檢舉,考察,甚至在內閣不能過問軍務的前提下,他還有任免之權,只要不是個傻子,想要全盤掌控下京畿大營,只是時間問題。
只是原本東廠的事務就夠忙了,再加一個京畿大營,真的是要把人往死里折騰,長青這會兒的腦迴路詭異地和剛剛登基時的江承重合了,要是可以把事情都推給底下人去做,那該有多輕鬆?然而長青是長青,江承是江承,再忙他也總還有一種責任感在,同時為了心底那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他還不想把手裡的權力分薄給其他人。
一直到入夏,東廠京畿兩邊跑的情況才算是好轉了一些,副將李恆遠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許多雜事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長青打量著等入秋述職,給李副將提個正職,也算是正式把他劃入自己人的行列。
京城的夏季總是炎熱的,城外也好不到哪裡去,寶兒貪涼,連著幾天四五個冰盆放在床底下,也是這幾天長青去了京畿大營沒顧得上她,一回來就聽說夫人鬧了肚子,上吐下瀉了幾天,人都瘦了一大圈,又是氣又是笑,讓人取了他的牌子,去宮裡請個太醫。
寶兒躺在床上,圓潤的下巴見了尖,蒼白的小臉透出幾分懨懨,見長青繃著臉不說話,她討好地去拉他的袖子,被長青虎著臉拉開。
“我知道錯了,”寶兒小聲地說道,“可是就是熱嘛,你又不讓我回家,現在才五月過半,我們那邊還涼快著呢……”
長青不理她,還離她遠遠的坐著看公文,寶兒揪揪身下的涼蓆,她其實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長青這麼生氣的樣子了,可是不知道怎麼的,她竟然還有些高興,這是不是說明他心裡還是在乎她的,因為心疼她,所以才生氣?
長青把視線從公文上挪到寶兒的臉上,他頓了頓,說道:“把自己折騰病了,很高興?”
寶兒聽出他話里的隱怒,幾乎有些不敢說話了,她低頭揪著身下的涼蓆,指尖因為用力發白。
“過些日子主子要下江南避暑,這幾天把身子養好,再熱也別碰冰,你也有些年頭沒回家了,我帶你回去。”長青無奈妥協,也不知道寶兒從哪裡學來這些耍可憐的手段,她把頭一低,他的心也就跟著軟了。
江南……寶兒愣了愣,反應了很久才回過神,就見長青起身,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抿了一口,繼續說道:“回去也得把咱們的事情給定了,到底無媒無聘的,不像個樣子,你爹娘……”
他說了一半,似乎想起了什麼,頓了一下,低笑一聲,說道:“你爹娘不答應,我就強搶了你回京,也是過了明路。”
寶兒抬起頭看著長青,這會兒天色還早,外間淡淡的昏黃的夕陽照進屋子,打在他的身上,他微微回身看著她,黑眸裡帶著幾分溫柔的情愫,對她彎了彎唇角,他一身不見裝飾的深青淺白,卻因為那渾然天成的氣勢,仿佛一副前朝貴公子畫卷。
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寶兒抿了抿嘴角,努力地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
新帝下江南不是小事,小的不說,就說往年給先帝準備的行宮,這就不能用了,先帝好下揚州,揚州行宮精緻繁複,極盡奢華。但江承聽聞蘇州水鄉氣候宜人,美景美色,敲定下江南的時日定在蘇州居住,蘇州園林倒是多,但沒有能稱得上行宮的,只好從五月初就開始改建,五六個園林合在一起,亭台樓閣盡力修葺一新,內起大殿,外蓋宮牆,無數勞工日夜不休,就這一個蘇州行宮,花去四百多萬兩白銀,戶部報帳的時候,孫首輔差點沒跟周孝先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