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東邊不亮西邊亮。

  蘇嬌楊為了可控核聚變的事情愁白了頭髮,超級列車研究組的研究卻進入了佳境之中。

  在這五年中,主幹超級列車‘鵬拉鐵路’已經完成了四次巔峰提速,全國範圍內所有的枝幹超級列車也都完成了兩到三次提速不等,主幹超級列車‘鵬拉鐵路’的運行速度已經達到了蘇嬌楊預期的常規瓶頸,想要再突破,那邊必須進入‘磁懸浮’時代。

  所有人都覺得現如今的‘超級列車’已經十分不錯了,見不見得到‘磁懸浮’並不重要。

  就在這樣沒有任何期待的情況下,由唐玉環教授領導的‘超級列車’項目組悄悄摸摸地實現了‘磁懸浮’的技術突破,率領整個華國鐵路系統一隻腳邁入了‘磁懸浮’時代!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就這麼多了……這本書不知不覺已經四十多萬字了,真快啊!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zgth74、嘟嘟愛美麗、應鐘二十 10瓶;小馬芝麻 2瓶;baipeijie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16章 厚積薄發

  很多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萬事開頭難,甚至中間更難,當然,結果也可能很難,只不過如果能夠將開頭的難與中間的難熬過去,哪怕最後也難,但也不會覺得太難了。

  萬一結果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減肥就是這樣。

  蘇嬌楊從一百三十多減到一百二的時候,用了二十多天的時間,可是從一百二減到一百一,只用了半個月,再往下減,體重就仿佛是破了個洞的米袋子,越掉越容易掉了,也就是減肥的人慣常用的一個詞——瓶頸期。

  減肥的瓶頸期熬了過去,蘇嬌楊的狀態漸漸恢復了過來,她不再為了可控核聚變的事情焦躁,難得地回歸了課堂,每天晚上回家之後也會給葛君輔導一下作業,原先很多想不明白的問題,竟然在這細水長流中變得明晰起來、

  最困擾蘇嬌楊的那個問題,是在一堂應用數學課上想通的。

  蘇嬌楊給國防科大的學生們講著那些數學研究中相當經典的一些思路,就如同她當年剛剛在國防科大留校任教時一樣,講的東西一樣,課本沒什麼變化,板書也沒什麼變化,都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內容,但講授的方式卻變了。

  面對熟悉的內容,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蘇嬌楊的理解卻是越發深了。

  基礎的東西萬變不離其宗,不可能發生太大改變,但可以用來舉例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多了,從發展經濟學中抽象出來的數學問題、從計算材料學中抽象出來的數學問題,還有那從超級列車項目中抽象出來的數學問題……等等等等,各種各樣的例子,蘇嬌楊都能做到信手拈來。

  應用數學立足與數學二字,真正關鍵的地方在於應用。

  早些年蘇嬌楊做的項目不多,她只能從數學的角度去不斷闡釋那些數學理論的應用方法,但現在她做的項目多了,能夠用很多例子去更‘接地氣’地講這些理論,對學生有益,對她同樣有不少的好處。

  用較少的時間講理論,較多的時間講實例,學生們聽起來更易於理解吸收,而這個過程,對於蘇嬌楊而言,卻是給這麼多年的研究成果做了一個總結。

  似百川入海,似百鳥歸林。

  從前只覺得自己很累,雖然做了很多的項目,但真正於數學上的突破並沒有多少,蘇嬌楊甚至覺得自己這些年的研究重心都已經飄起來了,頂著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帽子,卻從其它學科手中不斷搶活兒,活脫脫一個學術界的土匪,連《數學紀年》都不願意再找她來審稿,可現在想想,天底下哪有白下的功夫?

  不管她從事哪個學科領域的研究,那些落到她手中的活兒,都與數學有關。在她手中經手過的項目,早就變成點點滴滴的養分,潤物細無聲地滋養了她,如今回過頭來看,將這些看似是一盤散沙的東西整理整理,品出來的味道一點都不差。

  再加上為了解決可控核聚變,她將大多數經歷都用到了刷《數學——上帝的語言》中去,數學功底的提升簡直就是坐上了竄天猴,平時不注意,如今猛然驚醒,蘇嬌楊覺得自己可以再往學術界放幾個重磅炸.彈了。

  腦海中一旦誕生了一個idea,蘇嬌楊就感覺自己眼前要講的課講不下去了,她擔心自己過一會兒會與這個來之不易的靈感失之交臂,於是趕緊加快了講課的進度,將眼下正在講的那道題講完之後,她飛快地將黑板上的東西擦乾淨,同大階梯教室中那兩百多號學生說:

  “應用數學的重點在應用,基礎卻是數學。如果離開了數學,應用是不可能搞好的。相比起那些學純粹理論數學的學生來說,你們可以不去鑽研未知的數學理論,但已經誕生的數學理論,你們卻不能不會用。現在我給你們展示一個東西——如何將已經誕生的理論運用到靈活自如。

  “八年前,霍達猜想被我證明,教室中的很多人雖然不是數學系的,只是來修了數學系的基礎課,但想來霍達猜想的名氣,你們還是聽過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