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嬌楊從國防部申請的是一個研究項目,名為《全**用鐵路的架構方案及軌道交通優化升級方案》,這個項目包含五個課題,每個課題又包含五個專題,涉及到的研究經費兩千四百七十餘萬。

  國防部之所以給蘇嬌楊批這個項目,主要是看在蘇嬌楊為國家解決兩個重大難題的份上,想在蘇嬌楊身上押寶,希望蘇嬌楊能再給國家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當然,也有國防科大的功勞。如果蘇嬌楊不是在功放科大供職,怕是就算她能申請下來這個項目,經費也不會這麼充裕。

  ————————————————

  蘇嬌楊從國防部拿到的項目屬於國家級保密項目,除去國防部內部人員之外,其他人鮮少知道這個項目的真實底細。故而當蘇嬌楊在報告廳里公布項目經費配備時,國防部的人臉上有震驚,但大體還算淡定,跟著蘇嬌楊來的那些研究員卻實在淡定不下來。

  兩千四百七十餘萬!

  這是什麼概念?

  在這個年代,一所國家頂級高校能拿到的科研經費最多只有兩千萬,多數高校都是拿著一百來萬的項目全校做,就算是國防科大這種不需要去教育部里同其它高校搶肉吃,背靠國防部不愁項目的高校,一年的經費投入最多也就三百萬,這還要分到全校不同院系去,再由院系領導分給不同的課題組,課題組還會細分給不同的老師。

  教育部給‘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撥款也就四百萬,這還包括主體建築的建設、學科建設以及人員安置等等一系列問題。

  同教育部相比,國防部給的這個經費實在太讓人震驚了。

  相應的,蘇嬌楊拿出來的資料也沒有讓國防部的人失望。

  為了這次匯報,蘇嬌楊特意將所有的匯報內容都提前規劃好,用一張又一章的大白報紙提前做好,還望大白報紙上粘上了吊環,匯報的時候,只需要在匯報台上加一個支架板,然後將大白報紙按照順序吊上去就可以,每匯報完一張,直接將那張大白報紙翻過去即可,簡單省事還方便。

  還沒開始匯報,國防部的領導就被蘇嬌楊帶來的那些大白報紙給震驚到了,當即拍板立了規矩——之後所有的匯報都必須學著蘇嬌楊的樣子來,不僅僅是形式上要學,匯報的大白報紙的格式也要學!

  “瞧瞧人家蘇老師帶來的東西,簡單明了,主次分明,這些材料都能用來直接入庫保存,你們做的呢?每次都拿著一根粉筆在黑板上鬼畫符,黑板擦一插,是對是錯都評判不了……下次都按照蘇老師這種風格來,沒有整出這種風格的大白報紙就不要來匯報了!”

  台下的人面面相覷。

  站在台上的蘇嬌楊也一臉尷尬,雖然聽這領導的話,她貌似沒做錯什麼,但她總覺得自己好像捅了簍子。

  而且台下的人也明顯分為了兩撥,一波人是國防科大來的,這些人看蘇嬌楊的眼神里充滿了崇拜,而另外一波人則是國防部的東道主,這些人看蘇嬌楊的目光里明顯帶著‘敵意’,隱隱還有些幽怨。

  誰會喜歡一個給自己找事的人呢?

  作者有話要說:  蘇嬌楊:男友?來一個趕一個!媒婆來了都能讓她生意破產!

  第50章 蘇嬌楊出手!

  國防部捨得給蘇嬌楊的項目砸兩千四百七十餘萬,蘇嬌楊自然不會給人家做的太差,每一張大白報紙上的東西,都是蘇嬌楊精心準備過的。

  蘇嬌楊在匯報台上針對整個項目侃侃而談:

  “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調查了國內的主要鐵路運營路線圖,分析了現行鐵路的特徵。現行鐵路主要是以東西貫穿與南北縱橫為主,以省會城市為一個個樞紐,將所有省份全部串聯起來,再由省會城市向當地的一些小城市所輻射,臨近的小城市之間單獨設置線路來連接,誠然,這樣的連接方式是最簡單便捷的,但相應的,這樣的損耗也是相當大的。”

  “單單以地域劃分作為唯一指標是盲目的,我的想法是建立一套更完善的指標評價體系,將地形、地勢、經濟情況、人口流動情況等全部列為指標評價體系,並且根據人流量來進行指標評價體系的客觀標準,這樣做,重新優化不同站點的資源配置,才能將軌道交通變得更合理。”

  “當然,這一套標準適用於所有的軌道交通。民用可以,軍用自然也可以,只不過是不再將人流量作為指標評價體系的唯一客觀標準,而是需要將貨運量、應急運輸量等全部加入進去,這樣便會相當的完善。”

  蘇嬌楊將寫有指標評價體系標準的那一頁大白紙翻了過去,那張畫有簡單鐵路分布圖的大白報紙露了出來。

  “這是我們課題組根據已有的資料進行鐵路資源重新分布後的初步結果。根據鐵道部提供的數據重新計算,採用我們這一套鐵路運營標準,運載量能夠提升百分之二十,運載速度能夠提升百分之十七,旅客的在站滯留量能夠控制到百分之五以下,而想要將現行的鐵路標準更換為我們提出的這一套標準,並不會投入太多,預計支出在三十萬左右。”

  “當然,這並不是我們匯報的主要課題,這只是鐵道部給我們七萬塊科研經費,我們作為研究成果而提交上去的一部分,僅此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