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說後面的行程,單單是從京城去羊城,坐火車就得三天三夜。

  還有那任務二,植樹造林是好事,可是這智障系統能不能不要獅子大開口的這麼明顯?給五十萬平方公里的荒漠種上樹,還得保證那些樹的成活率,當她是土地婆嗎?

  以她現在的身家,連那些樹種都買不起。

  看到任務三的時候,蘇嬌楊臉上笑嘻嘻,心裡的髒話實則說了一批又一批。

  她還要在學術圈中混啊,怎麼能做學術圈的不□□?

  哪怕她只是盯著存在學術不端、學術**的人看,只是沖那些人下手,依舊會引得其他人不喜,甚至極有可能導致人人自危的局面。

  所有人都像防賊一樣防著她,那蘇嬌楊還要不要活了?

  智障系統的提示音陡然響起,“請宿主在三十秒內做出決定,選擇任務,否則將……”

  “否則將採用‘電一電’懲罰,對不?”

  蘇嬌楊被智障系統電了一次,嚇了幾次,已經可以淡定地搶答了,她的目光跳過任務三,在任務一和任務二之上掃了兩遍,最終果斷地選擇了任務一。

  她總覺得剛剛得到的那個動力機車模型與任務一有關。

  作者有話要說:  在課題組加班到九點,回來就碼更新,待會兒還有一更,更新可能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

  第41章 第41章再次投稿

  蘇嬌楊是真的很有學術自信,別人投稿時,多半不會將所有的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因為他們擔心遇到一些偏好性強的期刊,直接將自己的全部成果否定掉。

  可蘇嬌楊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蘇嬌楊覺得,不管期刊的質量好壞,期刊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記錄真理。

  所以她在投稿前,並沒有特別認真、特別費心地甄別期刊門類,而是簡單地翻了翻自己之前看文獻時記下的筆記,挑選了一本自己比較欣賞的期刊——《全球經濟》,然後直接將稿件給投了出去。

  蘇嬌楊不知道的是,《全球經濟》是經濟學領域的國際頂刊,比同為頂刊的《經濟學報》要厲害了不知道多少倍。

  只不過想想蘇嬌楊看文獻時的挑剔程度,不管是引用率多麼高的文章,蘇嬌楊都不會將其當成真理來拜讀,她會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前人的研究成果。

  就是因為蘇嬌楊看文獻時讀的挑剔,這才讓蘇嬌楊第一眼就選中了經濟學領域的頂刊——《全球經濟》。其實仔細想想,這樣做是意料之外,其實也是意料之中。

  那些刊登在《全球經濟》上的文章質量都不差,蘇嬌楊的眼神那麼挑剔,都發現不了太多爭議的東西,而其它期刊就不一樣了,在蘇嬌楊看來,發表在很多期刊上的文章都是狗屁不通的,隨隨便便就敢下定義……正是因為那些對學術成果不負責任的文章存在,這才將發展經濟學的研究搞成了一團亂麻。

  不是所有的學術成果都應當被公布出來。

  雖然這種說法有違學術自由的理念,但很多學術成果在沒有經過檢驗之前,貿然公布出來,是會誤導別人的。

  在蘇嬌楊看來,前人關於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中,就存在很多被誤導的小可憐。

  ————————————————

  卻說另外一邊,《全球經濟》編輯部收到蘇嬌楊投去的稿件之後,整個編輯部都震驚了。

  他們平常收到的稿件都是二十頁到三十頁的手寫稿,經過排版與印刷之後,刊登在期刊上所占的頁面也就十幾頁,就算偶爾有些學者做出來的成果比較重要,那也頂多會收到五六十頁的手寫稿,精心排版整理之後,占據期刊的版面也不過三四十頁。

  可這個從華國寄來的稿件實在是太厚了,摞在那兒,厚度堪比十本《全球經濟》摞在一起的總和。

  《全球經濟》的主編扯著嘴角拆開蘇嬌楊寄來的稿件,本著負責的態度,將稿件分發給不同的審稿編輯去審閱。

  這些審稿編輯中,學歷最差的都是經濟學碩士,還是在全歐聯賽中拿過冠軍的經濟學碩士,學歷稍微高一點的便是博士,還有很多人是高校經濟系的教授,如今退休,被《全球經濟》返聘回來發揮餘熱。

  這些人一拿到蘇嬌楊的稿件,立馬就去看了。

  看完之後,《全球經濟》編輯部立馬召開了會議,開始就蘇嬌楊投來的稿件交換意見。

  主編問,“想來大家已經完成第一輪的審閱了,有沒有誰要提出退稿意見?”

  一眾編輯眉頭緊鎖,無人出聲。

  主編拍板道:“那就自由搭對,找到自己心目中最適合審閱剛剛看過的那篇論文的人,然後讓他來審,進入第二輪審閱!”

  半個小時候,主編又把人召集了起來,問,“二輪時間到了,你們有沒有發現論文中存在的瑕疵?”

  見一眾編輯依舊眉頭緊鎖,主編疑惑了,“怎麼,你們該不會想同我說,這麼多的文章都寫的相當嚴謹,憑藉你們的能力,連一點問題都發現不了吧。”

  那些編輯沒有吭聲,坐在位置上開始嘩啦嘩啦地翻文獻。

  主編見狀,只能拍板道:“那就趕緊進入第三輪審稿,記住,每篇論文上都得簽下三個完全不一樣的名字,你們需要用名字來為這篇論文站隊。既然你們覺得自己手中的論文沒有錯處,那之後發現錯處時,你們都需要承擔責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