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論文中依舊會出現一些她不懂或者是不擅長的東西,但都變得零零星星,遇到之後她仔細琢磨琢磨,再去數學系資料室找一找相關的論文補充一下對應的知識就可以,無須再像之前一樣,遇到每篇論文都得死磕。

  會的東西越來越多,不會的東西自然越來越少。

  原先五六天才能看完一本的期刊,如今蘇嬌楊一天就可以看完一本,甚至審核論文的速度還在繼續提升。

  將霍達猜想的證明過程裝進防水的大信封里,蘇嬌楊還附了一份解釋說明的信,同《數學紀年》編輯部解釋了一通自己審稿速度變慢的原因。

  蘇嬌楊還在信中表示,自己手頭目前沒有明確的科研項目,應當會劃分出一大塊時間用來審文,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給《數學紀年》更多的反饋。

  收到蘇嬌楊信件的《數學紀年》編輯部都驚呆了。

  這位前不久才證明了黑德爾猜想的華籍學者,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證明了懸而未決數百年的霍達猜想,而且他們看這位華籍學者的投稿中,所有步驟都被寫的明明白白,哪怕是上下兩個存在充分必要關係的推導過程,這位華籍學者都將推導過程詳細的寫了出來,計算過程都沒有省略一步……雖然這步驟看著有些繁瑣,但卻將論文的難度降低到了尋常學者就能看明白的水平,大大降低了審稿難度。

  同時,從那詳細的論文證明過程中,《數學紀年》編輯部的編輯也體會到了濃濃的學術自信。

  這位華籍學者敢寫的這麼詳細,一定是因為她已經做了完全的準備,對自己的成果絕對自信,一點兒都不怕別人來挑刺。

  說起來,這位華籍學者證明霍達猜想時用到的方法,還是普林斯頓帕克學派的多方法複合法,只不過諷刺的是,帕克將多方法複合法當成了招搖撞騙的手段,而這位華籍學者卻是將多方法複合法當做真正解決數學問題的工具。

  帕克在應用多方法複合法的時候,總是遮遮掩掩,故弄玄虛,鮮少有人能看懂他那跳躍性極強的證明過程,而這位華籍學者在應用多方法複合法的時候,卻將整個過程拆解得如同小學計算題一樣容易,只要稍稍有基礎,就一定能夠順著論文證明思路讀下來……能不能領會到論文中的‘寶藏’,這點另當別論。

  事關霍達猜想這種數學史上堪稱‘里程碑式’的大猜想,《數學紀年》編輯部趕緊聯繫國際數學界知名學者,並且還將這一則消息報給了國際數學家聯盟,請國際數學家聯盟來為霍達猜想的證明過程做決斷。

  國際數學家聯盟的人內心是複雜的,不是因為霍達猜想給證明了,而是因為證明霍達猜想的這個人是蘇嬌楊。

  蘇嬌楊對於數學界做出來的功績是顯而易見的,且不談霍達猜想,單單說替黑德爾猜想洗刷了冤屈這點,蘇嬌楊就配在數學課本上占據半張頁面。

  可當初為帕克教授站隊的也是國際數學家聯盟。

  蘇嬌楊之前的所作所為就等於是在打國際數學家聯盟的臉啊!

  可事關霍達猜想,就算他們心中有再多的想法,該走的流程必須走,哪怕是抱著挑刺的心思去看蘇嬌楊的論文,他們也得客客氣氣的把流程走完。

  國際數學家聯盟的主席已經想好了,他得在論文的內容上多多挑刺,就算蘇嬌楊的證明過程沒有問題,他也得挑出一些刺來,讓蘇嬌楊好好修改,多吃吃苦頭,若是論文內容出現了問題,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認證這個科研成果,並且用嚴厲的詞句來譴責蘇嬌楊這種譁眾取寵的行為。

  抱著挑刺的心態,國際數學家聯盟來的一眾大佬開始對著蘇嬌楊的論文證明過程評審,他們的想法是用嚴苛的標準讓蘇嬌楊絕望崩潰,沒想到最先崩潰的人會是他們自己。

  蘇嬌楊的論文寫得太詳細了,過程詳實細緻,論證有理有據,思維邏輯嚴謹縝密……這是一篇讓挑刺人心生絕望的文章。

  從頭看到尾,論文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有人用多種方法來推導驗證,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發現,整個論證過程已經完美得堪稱藝術品了,國際數學家聯盟不得不為這篇論文出具認證文件。

  國際數學家聯盟的人只能寄希望於蘇嬌楊和帕克不同,帕克會被人掘墳鞭屍,蘇嬌楊不會。

  ————————————————

  另外一邊,身在國防科大數學系的蘇嬌楊恨不得給自己來幾個大嘴巴子,好好懲罰一下自己這堪比烏鴉嘴的嘴皮子。

  她給《數學紀年》的信中還說,自己的事情已經做完,暫時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做,可以全心全意地審核文章,結果宋忠堂教授第二天就親自過來找她了,還將發展經濟學中的一系列數學問題都甩給了她。

  蘇嬌楊沒想到的是,居然會有這麼一天,自個兒一個地地道道的數學系學生,會跑去學金融系學生該學的東西。

  這到底是該哭還是該笑呢?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扣扣dota、無離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文夕 30瓶;靜靜的下午茶 20瓶;荊沙12345 14瓶;燁子、涼城 10瓶;123、豬豬 5瓶;一花一葉 2瓶;老子萌得要死、Lynn 1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