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戚樂瞅了李聞道一會兒,也沒拒絕,在侍女的攙扶下便上了馬車。她上了馬車,李聞道才溫聲問了句:“明珠姑娘要去哪兒?”

  戚樂在馬車內笑著答:“本來是想要去買絲線,現在卻不想了。既然有小李將軍陪著,不如就隨便領我逛逛吧。這建鄴城,我還從未仔細看過呢。”

  李聞道聞言面頰微紅,他垂眸想了想,而後說:“明珠姑娘瞧著是有心思,我便帶著姑娘去散個心。”

  他這麼說,雙腿一夾馬腹,駕馬行在前。戚樂也好奇李聞道準備帶自己去哪兒散心,便命馬夫跟著。

  李聞道帶戚樂去的第一個地方,是西城的舊廟。

  這廟裡供的是關二爺,不知是哪年建的以有些破落了。李聞道勒馬行至戚樂身邊,也沒帶她入內,僅僅只是等著戚樂去看。戚樂撩開帘子,略瞥了一眼。這廟中已無廟祝,常來這處的大多都是無家可歸地乞丐。今年的冬天實在是太難熬了,哪怕在建鄴里,這些乞丐也活的艱難,死上一兩個同伴,為它卷席丟去城外殮葬,都需先取了他的破棉衣供活人過難。

  戚樂看了一會兒,未發聲。李聞道默不作聲地帶她去了第二個地方。

  第二個地方是建鄴最大的勾欄外,還未靠近一股香粉的氣息便鋪面而來。那些個漂亮的姑娘子在冬日裡也不得穿得妥帖,倚門招客的姑娘雖不言語,端著別樣的風流,可大氅下偶露出一截的輕薄裡衣,也無疑說著這裡頭的狀況。

  李聞道並沒有讓戚樂在這裡逗留,甚至戚樂好奇掀開帘子要看的時候,李聞道還策馬去了旁邊,沉默著試圖遮攔一二。戚樂瞧著好笑,正要調侃李聞道兩句,李聞道真正想讓她見的地方到了。

  那是後巷。賣兒賣女便在後巷買賣。本朝的律法禁制良民發賣,父母賣兒入賤籍是不合法的。但這種事情,從來民不舉官不究,加上這個冬日難熬,勾欄賣人買人的這套後巷裡竟然因為人多而暖和一些。

  馬車停下,戚樂見到有諂笑著的父母推出女兒求個好價,也有擦著眼淚卻依然不得不賣出兒女的。

  戚樂看了好一會兒。

  還是馬夫瞧不下去,對李聞道說了句:“李將軍,您這是帶我們小姐往哪兒去?”

  李聞道沒說話,戚樂已開口:“無妨。李小將軍,我們接下來還去哪兒?”

  去哪兒?還去曾有難民艱難度日的牆角,去建鄴的平民街,去見這城裡便能見到的腐爛。

  見完糜爛呢?

  李聞道卻又帶著戚樂去了最熱鬧的街,瞧了百姓臉上年後富足快樂的笑意。

  李聞道是當真將建鄴都帶著戚樂瞧了一圈,臨到最後,他也沒讓馬車停下,只是從街邊攤販手中買了碗熱的酒釀,並著一塊酥餅遞給戚樂驅寒。

  李聞道將東西從馬車的窗口遞給戚樂,笑著說,“明珠姑娘不妨嘗嘗這酒釀。”

  戚樂看著手中裝在陶碗裡的渾濁液體有些猶豫,出於禮節,她還是嘗了一口,這一口仿佛吞下的是一口溫暖。

  李聞道問:“如何?”

  戚樂頗為驚訝地答:“上佳。”

  李聞道便指了指賣酒釀的攤販,笑著說:“是了,因這酒釀可不是建鄴的手藝,是泉州的。瞧見那人了嗎?”他壓低了聲音,“便是當日禁軍押走的難民之一。”

  戚樂聞言手中碗一抖。李聞道卻已抬起了頭,他笑道:“趙兄應該同你說過,他與高氏的關係也算不錯。有些事他打聽的來,他打聽來,我與父親便也做得來。似是囚犯半途奔逃這樣的事……高氏寧可捂死也不會願意上報的。”

  戚樂聽到這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禁軍當日負責押送所有難民歸原址,滿朝都是認定了這群難民在這天寒地凍中沒有活路。可趙明卻想了法子他,他先是從高氏手裡得了消息,又將消息傳給手中有兵的李家。李家出人,趙明聯絡路子,最後生截下那些難民,再重新妥善安置——瞧著這麼久都沒有絲毫反應,被編入邊軍的可能性最大。

  戚樂想通了,不由抬眸看向李聞道。

  李聞道說:“我今日帶姑娘所看的景色,其實尚不及趙琅所見過的十之一。”

  “趙琅為勛貴子弟,生於金玉堂。他卻也睡過關公的廟,在小巷裡被人追著打過,在難民處瞞著所有人替我等傳遞消息救人——一時心慈不少見,可他每一次見了,不管之前見了多少次,還是會放下手上的事情去幫。”

  戚樂垂下眸,她想了想趙琅,笑著說:“是他的個性。”

  李聞道說:“所以姑娘不必心憂。能瞧見這麼多事依然不改心性,甚至多年如故願伸出援手的人,他哪裡會被旁人輕易脅迫。他只會做自己想做的事。”

  “就好比今日之事。姑娘出門,因為既心憂安先生違逆趙兄心意,又心憂趙兄不願面對現實逃避惹安先生發怒。”李聞道一言道破了戚樂心中所想,“姑娘不想坐等結果,又不便插手,心中煩悶這才離了家。”

  戚樂輕聲說:“你倒比我還知道我心中煩悶了?”

  李聞道已經習慣了戚樂的說話方式,他輕笑了聲,對戚樂說:“我只是隨便猜了猜,答錯了也不要緊。姑娘見建鄴,也該見全貌的建鄴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