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琅緩了緩,他給自己倒了杯水灌下去,還是一時不能接受。

  他對戚樂道:“你沒見過太子吧?”

  戚樂心想,她見個屁,安明珠這身體,能在宮裡站上一個時辰不倒?

  趙琅沒理戚樂的表情,他道:“我雖然覺得太子妃不對,但從來沒想過太子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太子的個性幾乎同皇長孫差不多,是個極溫和的儲君。”

  戚樂道:“所以呢?”

  趙琅啞然,他說:“這麼多年了,我只聽過太子在陛下的震怒中救人,從沒有聽過他害人!”

  戚樂又問:“那這位太子救流民了嗎?”

  趙琅道:“流民的事……是父親與高大人,太子未必知情,他知情也能力有限。”

  戚樂敲了敲桌子,她說:“小舅舅,怎麼說你讀的書該比我多吧?太子,國之儲君,你同我說他也許不知世有流民,你同說他力有不逮。既然能皇城腳下有什麼都能不知,既然連皇城邊的事都能受制臣子力不逮——連你都能做到的事情他都不到,也就別提什麼溫和的儲君了吧。”

  “這種溫和,證明不了他就是個無害的人了。”

  趙琅雖不喜歡皇長子,卻對太子並無太大的惡感,他聽戚樂這麼說,也忍不住有些惱意。

  趙琅道:“那按照你的說法,連臣子都無法掌控的太子,又要怎麼,又要為什麼——”

  趙琅說了一半說不下去,戚樂面無表情地看著他,甚至說了句:“怎麼不繼續了?”

  趙琅失言,戚樂幫他說完:“因為太子對趙熙有妄想與他是不是個無用溫和的人,這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關係。”

  “你只能說,太子‘或許’對趙熙沒有做出過任何事。因為他之後所有的舉動,都能用他的性格來解釋。他出現在趙熙的葬禮上,因為他是個溫和且容易共情的人。他對安明珠關懷有加,也可以是因為他是個溫和且慈愛的長輩。”

  “你能用他的性格將一切都解釋過去,粉飾過去。但有兩點——趙熙古怪的死以及趙煦讓你覺得奇怪的神情——這兩樣卻是無論如何都解釋不過去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兩件事看起來似乎與太子都無直接的關係。”戚樂不緊不慢地一步步替趙琅將可能的話全說了,她抬眸道:“只是這麼說,又有一點無法解釋。就是你在開始就想不通的那點。”

  “皇太子是從畫裡知道的趙熙。趙熙是太子的姨母,趙煦何須用畫教他認人,她只需如同關照安明珠一般,口述予皇長孫便可了。唯一可能用畫,不方便直說——或者根本就不想說,只是無意間被皇長孫發現了——又在東宮裡,皇長孫到底是從誰那兒得知的趙熙?”

  當然是太子。

  趙琅在心中默道。李聞道怕是根本已經問出了皇長孫是從太子處得知的趙熙,只是顧忌著他的心情,方才說的委婉。也就是戚樂這個喜歡揪著旁人字眼不放的會刨根溯源,追著旁人用別的方式說出口。

  趙琅有些恍惚,對了,對方這個抓人話角的風格,還是他先提醒了李聞道的。

  戚樂見趙琅有些茫然,她嘆了口氣,還是做個了最終陳述:“太子對趙熙有妄想,他的這份妄想很可能就是趙熙死亡的原因。雖然你的本意是想要查趙煦,但趙煦作為太子妃,早與東宮一體。東宮的動機,才會是她的動機。”

  趙琅回過了神,他緊盯著戚樂,他說:“你是想說,當年是太子對熙姐做出了什麼事,方才迫得她死了嗎?因為是太子逼迫,所以太子妃的舉止也才會那麼奇怪。”

  戚樂平靜道:“不然你又在懷疑什麼呢?你把趙煦的名字寫上了信的末尾,你只是不想去相信一國儲君竟然也會參與了內宅的陰私,但你心底里其實是對這有預計的。你有預計是趙煦害死了趙熙,所以她還可能接著害我。”

  趙琅確實曾經是這麼猜的,但他猜的是趙熙貌美,昔年帶著他逃家游燈節的時候,曾經撞過私服出宮的太子。太子或許是因此惦念著趙熙,這點惦念讓趙煦生恨……可他卻從沒想過,想過——

  太子才是謀害趙熙、甚至是安明珠的兇手。

  他是個那麼溫和的儲君。

  趙琅忍不住在反駁戚樂,也不知道是在反駁什麼。

  趙琅居然開始駁斥自己最初的想法,他替趙煦開始辯駁:“可趙煦的確都在照顧安明珠,你難道要說她照顧安明珠,是為了讓王氏對安明珠生恨嗎?王氏在外的表現從來大度,趙煦是個謀定而後動的人。她根本不知王氏底細。如果是因太子方才報復,做出這麼一手捧殺來,豈不是既迂迴又無把握?”

  戚樂莞爾,她看著趙琅,覺得他有點慘兮兮的,便也溫柔著性子說:“所以我只能推出一種可能了。”

  戚樂慢慢說著,好讓趙琅聽的更清楚些:“安明珠是太子強迫了趙熙後生下的女兒,宮裡已經有人知道這件事了。這可不是小事,如果當真被高衍一方得知,當朝參上一本——整個趙家、還有趙家支持著的太子全都會倒下。這是多大的一把刀呀,你說東宮能不能留下?”

  趙琅怔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