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大秦帝國.軍隊各部剛剛接到來自兵部的命令時,各部統帥也是萬分驚訝,各部統帥級別高,基本上都受到過帝君的接見,還不是一次兩次,但是對於普通的士卒來說,即便不是面對面相見,也會讓無數士卒瘋狂。

  當各部統帥將兵部的命令傳至全軍後,事情正如他們所想的那般,全軍將士都想要前往雲華城參加大閱兵,群起激昂,這可就讓各部統帥犯難了。

  各部參加閱兵人數是按照各部性質來劃分的,一個步兵師出三百五十二人,一個騎兵師出一百零二人,一個炮兵師出一百五十二人,而一個步兵師總人數在一萬三千五百人左右,一個騎兵師總人數在五千人左右,一個炮兵師總人數在七千五百人左右,幾乎五十個人裡面才有一個人能夠獲得資格。

  該如何選派人員去參加大閱兵?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原本各部統帥還想直接選擇一個屯或者一個隊去參加大閱兵,現在只能選擇競爭的方式,以步兵師為例,以火器為主武器的士卒比試射擊準確度,以冷兵器為主武器的士卒比試自身武力,按照如此方法,最終大秦帝國.軍隊各部完成人員選拔,再進行幾天緊張訓練,被各部選拔出來的人員懷著激動的心情搭乘輪船、火車前往雲華城。

  在上一旬的《大秦帝國報》中第一版也刊登大秦帝國即將在雲華城舉辦大閱兵的新聞,大閱兵具體舉辦地點是在雲華城外北部軍營中,那裡有足夠的地方進行大閱兵。

  在報紙上看到要進行大閱兵的新聞的原因也很簡單,雲逸不可能弄個大閱兵自己看著玩,還要讓其他人看看。

  閱兵本就是一種檢閱部隊、宣揚武力、震懾百姓或敵人的軍事手段,自己偷偷摸摸舉行閱兵那叫怎麼回事,雖說不會邀請其他國家來觀看閱兵,不過邀請大秦帝國各個層次人士前來觀看閱兵還是可以的,一方面展示一下大秦帝國.軍隊的強大,另一方面也會震懾一下那些一直別有用心的人。

  其實閱兵對於一些人來說並不少見,當然,都是一些另類的閱兵,比如說夾道歡迎的軍隊入城儀式,大軍出發前匯聚在點將台前,等等。

  隨著《大秦帝國報》在全國範圍內發售,老百姓都知道大秦帝國要在雲華城舉行大閱兵,一些有條件的人紛紛向著雲華城趕來,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各地開往雲華城方向的火車都是爆滿狀態,雲華城內客棧也是爆滿狀態,雲華城人口暴增。

  而且在上一期《大秦帝國報》發售後,雲華城內最火熱的話題就是大閱兵,甚至兩人相見的第一句話都從「你吃了嗎?」變成「你去看大閱兵嗎?」。

  「想當初帝君治下只有一郡之地,卻練出雲家軍這樣的精銳之師,在雲家軍前面,什麼敵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一個雲華城的老居民向著其他人講解到,自一開始就居住在雲華郡的人們是最了解雲逸是如何崛起的,那巨大的改變也讓雲華郡的居民驚訝不已,誰都不敢相信偏居一偶只有一郡之地的雲華雲氏居然打敗各個強敵成功登頂。

  「唉,每次報名參軍都不要我,我一定要去看看大閱兵,看看帝國.軍隊是什麼樣子。」一個身體偏瘦弱的青年嘆著氣說道

  「爹爹,爹爹,我也要去看大閱兵。」連孩童也對大閱兵嚮往。

  大閱兵開幕前兩天,大秦帝國.軍隊各部受檢閱部隊先後抵達雲華城,在提前安排好的軍營中住下。

  在之後的兩天時間裡,有專人向各支受檢閱部隊告知大閱兵的內容,一直受檢閱部隊需要注意的事項,雖然不會進行彩排,但是也不能在大閱兵時出現大的失誤,徒增笑話。

  各支受檢閱部隊在獲知具體情況後,利用大閱兵前最後這點時間,開始緊張的訓練。

  能夠來參加大閱兵的將士就是大秦帝國.軍隊各部中的精銳,最起碼不會出現連命令都聽不懂的人,雖然時間很短,不過在短短訓練時間裡,各支受檢閱部隊都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這變化當然是好的變化。

  秦歷開元十二年正月廿二,大秦帝國大閱兵開幕的時間。

  這天清晨,雲華城中的老百姓們吃過早飯後紛紛離開家門,向著北城門走去。

  此時從雲華城上空向下看,就能看到一副永久讓人難忘的事情:幾十萬人都向著一個方向走去。

  大閱兵的地點是雲華城外北部區域的軍營,因為要舉辦大閱兵,場地已經提前經過改造。

  此次大閱兵由內閣總攬全局,以六部中兵部和禮部為主。

  在天剛剛亮的時候,禮部官員就在為大閱兵場地的事情而忙碌,當參加大閱兵的老百姓來到場地外時,已經有禮部官吏和眾多將士在這裡等候,他們需要將參加大閱兵的老百姓安置好位置,防止出現混亂。

  會有多少老百姓來觀看大閱兵,禮部的官吏都無法說出一個具體數字,雲逸猜測能有二十萬人以上來觀看大閱兵,然而真是的情況卻是有超過三十萬老百姓進入觀禮現場。

  大閱兵的地點選擇的非常有意思,總體呈現平地加多個小山包的形式,大閱兵在平地上進行,而觀禮的老百姓站在這些小山包上來觀看閱兵。

  小山包不高,老百姓站在小山包上,正好後面人的眼前要高過前面人的腦袋,不至於被遮擋視線。

  大閱兵開始前,閱兵場地周圍的小山包上已經擠滿了人,黑壓壓一片,真可謂是人山人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