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光明教幾乎控制濱州和蔡州境內除了濱州城和蔡州城等少數幾座城池外所有區域,經過一年時間的訓練,光明教已經擁有六萬護教軍,這六萬護教軍可是裝備板甲和百鍊鋼兵器的精銳軍隊。

  面對可能受到的大梁帝國的圍剿,袁暢決定擴大護教軍的規模,等護教軍的規模達到二十萬的時候,直接拿下濱州和蔡州境內剩餘的城池,將濱州和蔡州完全占領。

  其實拿下那些城池對光明教來說也很簡單,只不過目標太大,所以光明教一直沒有下手。

  袁暢的擴軍命令下達後,位於濱州和蔡州境內各個村落中的護衛隊迅速朝著一個個地點集結,他們脫下身上或破爛或普通的衣衫,穿上制式軍服,他們放下手中粗糙的木矛,拿起精緻的百鍊鋼兵器,從今天起,他們不再是護衛隊的一員,而是護教軍的一員,他們已經從民兵轉變城正規軍。

  不過他們才剛剛開始,想要徹底從民兵轉變成正規軍,他們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訓練,學會聽從上級指揮,學會配合。

  不單單是濱州和蔡州境內的光明教行動起來,連大梁帝國內其他十州內的光明教人員也行動起來,各州只留下一些執事負責事物,先天宗師級別的長老們帶著其他執事和弟子們返回濱州和蔡州,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爭。

  十年時間,光明教的武力也有了長足進步,先天宗師也由十二人增加到十九人,境界最高的已經達到先天七階,袁暢和另一人達到先天六階。

  雖然光明教的先天宗師數量與大梁帝國總體相比相差甚遠,不過在在戰爭中,武者不是絕對,即使是先天宗師也能夠被軍隊圍殺。

  時間一天天過去,大梁帝國和光明教都在準備著,大戰一觸即發,不知道最終勝利的又是哪一方。

  ------------

  第384章 大秦軍隊改制與擴軍

  大梁帝國局勢的變化被雲逸看在眼裡,雖說光明教與大梁帝國之間實力差距很大,不過大梁帝國還有外敵在,不可能傾盡全力去圍剿光明教,而以光明教的行事風格,也不可能被大梁帝國輕鬆圍剿掉,甚至在戰爭爆發後,光明教會發展的更加快速。

  大梁帝國那邊戰事將起,而大秦帝國立國已經到了第九年,之前關內多年戰亂的影響幾乎已經消散,大秦帝國國力日益增加,按照雲逸的計劃,等到大秦帝國立國十年後,就會開始對外界征戰,這是雲逸的計劃,也是大秦帝國上層的共識。

  無論哪個國家擁有強大的實力都不會只維持現有的局面,而是不斷擴張國家的版圖,大秦帝國也不例外。

  雲逸打算開元十年之後起兵對外征戰,現在已經是開元九年,一些準備也應該開始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軍隊的改制與擴軍。

  大秦帝國正規軍有三種編制,步兵師、騎兵師、炮兵師,一個步兵師在一萬三千五百人左右,一個騎兵師在五千人左右,一個炮兵師在七千五百人左右。

  在大秦帝國建國時,雲逸計劃組建十七個步兵師、三個炮兵師、三個騎兵師,共計二十七萬人。

  即秦帝國有一都城(核心區域)、十二州、兩大天關,都城駐守一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一個炮兵師,十二州各駐守一個步兵師,兩大天關分別駐守兩個步兵師和一個炮兵師,另有兩個騎兵師,一個駐紮在臨州,一個駐紮在衡州。

  在開元五年結束時,大秦帝國.軍隊終於滿編,不過大秦帝國的擴軍並沒有就此結束,幾乎每一年,大秦帝國都會增編一個師,截止開元九年,大秦帝國.軍隊又增加兩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一個炮兵師,使得大秦帝國.軍隊總兵力達到三十一萬人。

  才三十一萬兵力,可以說,大秦帝國是神州大地上所有國家中兵力最少的國家(排除北方百國),即使最弱小的安國和楚國,常備軍也在三十五萬以上,要知道,無論是安國還是楚國,其國家總人口只在一千萬人左右,而現在大秦帝國總人口突破四千五百萬,重新成為神州大地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三十一萬兵力對一個四千五百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是非常少,防守尚可,進攻不足。

  所以雲逸決定對大秦帝國.軍隊進行擴軍,另外在擴軍前,雲逸要對大秦帝國.軍隊進行改制。

  大秦帝國.軍隊改制並不是改變軍隊的編制,而是將現有的大秦帝國.軍隊劃成兩部分,成立陸軍和海軍。

  陸軍不必多說,成立海軍勢在必行,今後輪船必須向民間開放,為了防止別有用心的勢力組建船隊做出違反帝國律法的事情,就需要海軍來進行阻攔。

  海軍要有專門的軍艦,也要有屬於海軍的軍隊,海軍初建,不需要太大規模,雲逸決定將兩個步兵師(主要是駐紮在海外島嶼上)和一個炮兵師(戰艦開炮)劃給海軍,海軍統帥為暫時由右將軍雲青擔任,由於初期海軍規模比較小,所以海軍階位要低於陸軍一等,大秦帝國還是以陸軍為主。

  除了海軍外,大秦帝國實際上還有不算空軍的空軍,飛艇、飛機這種東西以大秦帝國的工業實力還無法製造出來,不過熱氣球還是能夠製造出來的,戰場上,只要人乘坐熱氣球上天,再使用望遠鏡,就能看到很遠的距離,能夠清楚觀察敵軍方位布置。

  只是現在空軍比海軍還不如,遠遠不到成軍的時候,除非飛艇、飛機誕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