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號的問題有待商定,國都呢,雲逸不打算將其定為新平城,雖然新平城處於關內核心區域,新平城也能容納幾十萬人口居住,但是新平城對於雲逸來說還是太差了。

  雲逸打算將國都定為雲華郡城,不過不是現在的雲華郡城,而是擴建後的雲華郡城,雲逸準備將雲華郡城慢慢擴大到現在的五到六倍規模,在擴建時做好城池規劃,不能如同新平城那般混亂不堪、髒亂不堪。

  新平城能夠成為大黎帝國國都,是因為新平城處於關內核心區域,這樣子,新平城通往關內四境的距離都差不多。

  不過雲逸不需要擔心這些,之後的時間裡,鐵軌路會普遍關內,有鐵軌路在,關內交通會變得快捷,遠遠不是大黎帝國時期可以相比的,即使從雲華郡城到最北邊的武威關,也只不過六、七天的時間罷了。

  將國都定為雲華郡城區域,雲逸更重視的是大海,大海中還有著更多的寶藏在等待著雲逸去探索,神州大地已經確定完畢,但是遼闊的大海卻不時短時間內能夠探索完的,相比於陸地,雲逸更重視大海。

  如今神州大地上武者的修煉資源比較短缺,但是在大海上卻源源不斷有著新的發現,日後雲逸將這個消息透露出去後,其他世家也會對大海重視起來。

  雲逸倒是有一個想法:關內還存在的各大世家不能殺,不如將各大世家一個世家扔到大海中的一個島嶼上,往返的輪船控制在雲氏手中,島嶼上的環境非常利於武者修煉,不知道各大世家是否會願意往這個陷阱跳,只要各大世家跳進去,那雲逸不會在為世家的問題發愁。

  畢竟北方的各大世家中還有先天宗師坐鎮,而不是上官氏那般,已經沒有一個先天宗師,幾乎沒有多少威脅,雲逸還不放心北方各大世家。

  ------------

  第349章 各方反應

  雲逸坐鎮新平城,將一件件事情安排下去。

  除了接受北方的事情外,還有一件事情需要雲逸注意。

  雲氏軍隊總兵力只有十來萬,而王朔帶過來的王氏軍隊預計總兵力會超過三十萬(在北方還有一部分,此外還有彰德關的五萬守軍,這一支一支保持著獨.立),王氏大軍兵力是雲氏軍隊兵力的兩倍以上,要是二者融合在一起,很可能會出現大問題,並且如今關內需要大量時間休養生息,雲逸也不想要維持一支規模如此巨大的軍隊。

  按照雲逸的計劃,彰德關和武威關各駐守五萬人馬,關內十一個州,每個州駐守一個標準的雲家軍步兵師,雲華郡和外海的瀛州也需要各駐守一個步兵師,騎兵師維持在三個師的規模,除了第一騎兵師和第二騎兵師外,還要設立第三騎兵師,第三騎兵師是為了安置王朔的猛虎騎。

  還有各個城池的城防軍,這個也不需要多少,縣城一個屯五十人,郡城一個鎮三百人左右,州城一個團一千人(步兵師一般駐守在州城區域)。

  如此計算下來,關內需要維持一支總兵力在四十萬左右的軍隊,而且這也不是需要一下子就做到,只要在五年時間內完成部署就好。

  在此之前,雲逸會將原王氏軍隊中大半的士卒都裁掉,保留諸如猛虎騎這樣的精銳部隊以及身體素質合乎雲氏軍隊標準的士卒。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雲逸的命令下,王朔啟程前往北方,為雲逸將北方完全收服,隨同王朔前行的除了王朔的猛虎騎外還有雲家軍第一騎兵師。

  自從雲逸入主新平城那天后,雲逸成為關內新的統治者這件事便以一種難以想像的速度向四面擴散開。

  最先知道這件事的就是臨州境內的各個家族。

  這些家族大半都是投靠王朔的,而且他們其中大部分家族的高層都被武者小隊刺殺掉,一些家族因為混亂被滅掉,還有一些家族挺了過去,現在他們卻收到這樣一個消息,大部分家族的高層都惶恐不安,害怕受到雲氏報復,甚至有家族已經準備將家族子弟送走。

  消息傳到保德王氏掌控下的北方區域,北方各大世家在得知王朔臣服雲逸,雲逸入主新平城,成為關內新任統治者這個消息後,腦海中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個消息是假的」。

  沒有人會在第一時間相信這個消息,因為這件事太不可思議了,王朔可以敗,但是怎麼會向雲逸臣服呢?

  這個消息讓所有人都接受不了,最接受不了的就是保德王氏和高昌慕容氏。

  當初是保德王氏和高昌慕容氏共同選擇王朔,想要將王朔推上關內統治者這個寶座,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兩大世家付出太多太多,兩大世家上千年時間積攢下來的底蘊幾乎已經快要被消耗乾淨。

  要是王朔能夠成功登頂,那王氏和慕容氏就會成為關內第一和第二世家,兩大世家的底蘊會以更快的速度積攢起來。

  明明王朔的優勢很大,怎麼會這麼快就向雲逸臣服了?

  在王氏和慕容氏了解到事情的經過後,兩家都沉默了,要是真的按照情報上所說的那樣,無論王朔怎麼做,王氏大軍都會被雲氏大軍打敗,關內的統治者只會是雲逸,王朔只會是一個失敗者。

  王朔無論臣服不臣服雲逸,雲逸想要一統關內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雲逸已經是關內統治者,王氏和慕容氏高層都在考慮相同的問題:雲逸會怎麼安排他們兩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