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衡州

  當塗黃氏是真的堅持不下去了,在十餘萬的光明軍猛烈進攻下,即使當塗黃氏在自己的地盤中極限募兵,也抵擋不住兇猛的光明軍,新兵到了戰場上也只有被屠殺的份,甚至一些被光明軍俘虜的新兵在光明教的宣傳下反過來加入到光明軍中。

  這兩個月的戰鬥中,在衡州境內的光明軍兵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多的跡象,黃氏也是非常無奈,當塗黃氏現任家主黃和同也不願意離開衡州這黃氏根基之地,離開了衡州,黃氏的根基就沒了,黃氏還怎麼來爭霸天下,而且現在黃氏只剩下一條逃路——九嶺山脈,這九嶺山脈可是阻隔大黎帝國和大唐帝國的大山脈,其內危險重重,若是沒有其他辦法,黃和同也不願意選擇這條路。

  三月末,雲氏在衡州的「搶人口」計劃暫時告一段落。

  四月初五,黃和同下令放棄剩下的地盤,集結殘兵一萬八千餘人,外加八千家眷,總計約兩萬六千餘人,向東退入九嶺山脈,至此衡州已經完全落入到光明軍手中。

  在光明軍掌控衡州後,留下一支兩萬人馬看守黃氏退入九嶺山脈的地區,又調派一支三萬人馬往衡州北部而去,防備惠州的敵人南下,衡州境內剩下的八萬光明軍迅速向西趕赴賀州。

  在賀州分出五萬人馬支援衡州光明軍這段期間,賀州世家聯軍對光明軍反動強攻,意圖收復被光明軍占領的地盤。

  好在程英命令賀州光明軍且戰且退,不允許與世家聯軍硬拼,到了衡州被光明軍掌控時,賀州光明軍依舊占據著賀州四分之一的地域,賀州光明軍的主力仍在,只等衡州光明軍回援,就可對賀州世家聯軍發動反攻。

  信州

  自年後光明教聖子袁暢帶領八萬欽州光明軍撤入信州後,與信州光明軍匯合,一時之間光明軍勢大,原本與光明軍勢均力敵的信州世家聯軍不斷敗退。

  雖然光明軍在信州占據優勢,但是戰況也非常慘烈,信州與大越帝國接壤,武威關將大越帝國的軍隊牢牢阻擋在關外,武威關的守軍都是信州人,在大黎帝國立國的兩百餘年時間裡,不知道有多少信州人為守護武威關而戰死,這樣導致信州人尚武的傳統,即使普通人沒錢不能習武,也要學一些招式。

  在這種環境下,信州的戰場中,很少有信州人會投降,無論敵人是誰,他們都會拼死一戰,即使受傷了,也要忍痛與敵人硬拼,可以說在大黎帝國各州的戰場上,除了澤州外,信州和惠州(彰德關)的戰場是最慘烈的。

  ------------

  第259章 轉眼秋末(中)

  【突然發現我不適合寫這類型的,不過為了大家,這本書還會繼續寫下去,一天穩定兩更】

  四月中旬,宿州還在世家手中掌控的區域只剩下三分之一,袁昊率領十七萬光明軍繼續朝著這三分之一區域發動猛攻,意圖早日拿下宿州,光明軍對面的沙呂郭三家的聯軍卻只剩下將近十萬人,老弱病殘占一半,世家聯軍只能依靠著城池艱難的抵擋光明軍。

  欽州、臨州、萊州三州中在一旁看了一個多月戲的世家和朝廷終於決定對光明軍出手,要是光明軍再這樣打下去,等到光明軍將宿州完全占領,到時候擁有宿州和潼州兩州之地的光明軍將是世家和朝廷的大敵,反正宿州的世家已經被光明軍打殘,爭霸天下的對手又少了三個。

  第一個出手的卻是萊州的兩大世家博陵王氏和舂陵孫氏,王孫兩家雖然之前因為萊州的利益而「分手」,不過現在兩家已經達成一致,在萊州劃地而治,萊州一家一半。

  光明軍北上宿州,對萊州的影響最大,要是宿州落入到光明軍手中,很顯然光明軍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萊州,萊州相對於欽州和臨州來說是軍力最弱的一州。

  四月十三,博陵王氏和舂陵孫氏各出五萬大軍,總兵力十萬從萊州北部出發,向潼州進軍。

  否則守衛潼州南部區域的是王駿率領的三萬萊州光明軍,再加上分散在潼州南部各地區的一萬五千光明軍,王駿的手中軍隊只有四萬五千人,還不足王孫聯軍的二分之一,潼州危機。

  得知王孫聯軍將至,王駿做的第一件事是聚集軍隊,第二件事卻是募兵,募兵令在潼州南部一下達,民眾群起響應,三天時間王駿就募得近萬新兵,按照這個速度,在兩軍相接的時候,光明軍兵力將會達到七萬。

  是什麼情況讓潼州南部民眾群起響應,紛紛加入光明軍中?

  潼州是光明教最先完全占領的一州,光明教在占領潼州後就開始為老百姓們分配土地,光明教分配土地的規則更為暴.力,無論男女老少,每人二十畝田地,在光明教強大的執行能力下,很快潼州的老百姓們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

  半年多時間過去,潼州老百姓是真正知道光明教的好,願意接受光明教的統治,如今卻有人要破壞他們的即將到來的美好生活,老百姓們不願意了,在王駿的募兵令下達後,雖然因為之前的戰亂潼州的青壯也銳減,但是在募兵令下達後的三天時間裡,王駿就在潼州南部募得近萬新兵,可見潼州老百姓是真的擁護光明教,堅決抵制那「黑暗」的世家。

  四月十七,王駿率領的七萬光明軍在房陵郡南部與十萬王孫聯軍發生交戰,七萬光明軍中雖有兩萬多新兵,但是在信仰的武裝下,光明軍士卒人人悍不畏死,交戰的第一天,王駿率領的光明軍損失五千兵力(新兵只占四分之一,老兵是主力,新兵只是輔助),王孫聯軍損失近四千兵力,光明軍處於劣勢,隨即王駿便下令撤軍,撤到房陵郡城,依城而守,抵擋王孫聯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