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郭憂的平叛大軍也不弱,甚至在兵力少比袁昊率領的光明軍更多。

  郭憂的平叛大軍剛剛組建時只有十萬餘人,數個月後,增加至十四萬人,在郭憂率領平叛大軍向潼州而去時,郭憂又從路過的郡縣抽調官兵,使得平叛大軍兵力達到十八萬,對外號稱三十萬。

  而這十八萬平叛大軍只是臨州官兵的一部分罷了,截止去年十月,在朝廷和臨州世家的努力下,臨州境內的官軍總兵力已經臨近四十萬,臨州各地城池少則一千五百守軍,多則數千守軍,守護新平城的官軍又恢復到五萬。

  這其實還不是臨州官軍的極限,要知道臨州總人口接近六百五十萬,極限募兵可超過一百萬,這真是一個可怕的數字,人口底蘊代表著戰爭潛力,所以雲逸才想方設法增加治下的人口。

  一時之間,潼州和臨州相接壤的地區聚集十三萬六千光明軍和十八萬官軍,敵對雙方總兵力已經超過三十萬,堪稱是目前大黎帝國境內最大的戰場。

  雖然平叛大軍比光明教多出四萬多兵力,但是雙方的差距並不大,平叛大軍中多新兵,光明軍中新兵較少,且大部分士卒都見過血,再加上光明軍的信仰武裝,雙方基本上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

  當兵力達到某個數量時,許多計謀就不適用了,只能真刀真槍的硬拼,但是這樣也會使得交戰雙方付出巨大損傷。

  袁昊不願意看到光明軍損失太大,要是損失太大,日後攻占大黎帝國其他州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郭憂同樣不願意看到平叛大軍損失太大,郭憂是世家的一員(不是七姓十二氏的郭氏出身),不過郭憂的心也不完全向著世家,算是中立派,若非如此,郭憂也不會被已逝的方曜任命為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

  袁昊和郭憂兩人的想法,使得光明軍和平叛大軍萬人規模以上的戰鬥大大減少,多數都是千人規模的戰鬥,以至於在進入冬季最寒冷一個月前,雙方兵力損失均不超過兩萬。

  不過為了取得這場至關重要的戰爭的勝利,即便付出不小的損傷,雙方的兵力卻都比戰前還要多,光明軍兵力已至十四萬餘人,平叛大軍兵力已至二十一萬,雙方的兵力在快速拉大,戰爭的天平在向平叛大軍一方傾斜,郭憂已經準備好,等年後就會向光明軍發動總共。

  然而事情再一次發生轉機,新年剛過,平叛大軍還沒有準備好向對面的光明軍發動總攻,宿州的光明軍卻主動撤離宿州,撤離宿州的光明軍總兵力高達九萬五千餘人,宿州光明軍在離開宿州後兵分兩路,一路約三萬光明軍由左副舵主張楓去往潼州北部,防備宿州的世家聯軍,另一路約六萬五千人在舵主蔣舟的率領下直接從臨州西北方向進入臨州,短短五天時間裡連破三城,包括一座郡城寶慶郡城。

  驚聞此事,郭憂大怒,直接命令苗達的天狼騎北上寶慶郡,又命楊林率領五萬步兵緊隨其後,一定要將這股進入臨州的光明軍消滅或者驅逐出臨州,不過也因為這股侵入臨州的光明軍,郭憂想要向對面光明軍發動總攻的計劃暫時擱置。

  在宿州光明軍撤離宿州的時候,萊州剩餘的七萬三千餘光明軍在舵主任建新的率領下向萊州世家聯軍封鎖線的薄弱區域發動一次猛攻,隨後七萬光明軍突破封鎖線,進入到潼州。

  進入潼州後,來自萊州的七萬光明軍也兵分兩路,一路約三萬光明軍由左副舵主王駿統率,坐鎮潼州南部,防備萊州的世家聯軍,另一路約四萬光明軍由舵主任建新親自統率,直向北方而去,最終與袁昊率領的十四萬光明軍匯合,使得袁昊手中兵力達到十八萬,而袁昊對面的平叛大軍在調走天狼騎和五萬步兵後只剩下十五萬人,在這片戰場上,光明軍的兵力還是第一次超過平叛大軍。

  在來自萊州的光明軍與袁昊率領的光明軍剛剛匯合後,早已經準備多時的袁昊一聲令下,麾下十八萬光明軍向對面的平叛大軍發動總攻。

  「光明降世!」

  「聖光普照,驅散黑暗!」

  狂熱的口號聲響起,十八萬悍不畏死的光明軍士卒瘋魔了一般向平叛大軍的方向衝去。

  郭憂原本以為那侵入臨州的光明軍是對面的光明軍悄悄分兵過去,己方兵力在正面戰場依舊占據優勢,光明軍不可能發動大規模進攻,卻沒有想到那侵入臨州的光明軍根本不是對面的光明軍分兵,對面光明軍有增無減,兵力甚至比己方高出三萬。

  郭憂匆忙傳令平叛大軍各部列陣迎敵。

  天空之,箭矢如雨下,地面上,雙方上百架床弩互相發射出上百根手臂粗細的巨型弩箭。

  一根巨型弩箭射進敵人的陣列中,直接將盾兵的盾牌射穿,巨型弩箭沒有停下繼續前進,一連將七名士卒的身體洞穿。

  可怕的戰爭利器。

  雙方不知道有多少士卒在箭矢、巨型弩箭、投石機投擲出去的石頭下殞命,最終雙方刀兵相接,廝殺在一起。

  ------------

  第245章 史無前例的大戰(下)

  無論是宿州的光明軍撤離宿州還是萊州的光明軍撤離萊州,都是袁昊的謀算。

  在潼州和臨州交接區域的戰場上,光明軍已經顯出劣勢,而萊州和宿州境內的光明軍在與世家聯軍的爭鬥中也處於劣勢。

  要想改變萊州、宿州以及潼州的局勢,三路光明軍必須要做出轉變,經過周密思考,袁昊直接向萊州光明軍和宿州光明軍發出命令,讓兩州光明軍向潼州撤退,將萊州和宿州讓給世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