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為現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飯時用鹽做調味劑,其實鹽對古代老百姓的意義更像冰箱對現代人的意義,鹽是保存菜、肉、魚、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為這些食物容易腐爛變質,不像穀類一樣可以長期保存,但如果用鹽醃成鹹菜(酸菜)、火腿、鹹魚、奶酪製品,就可以保存數月甚至數年。

  另外不單單是人要吃鹽,連牲畜也要吃鹽,無論是人還是牲畜,若是沒有鹽,都會出現大問題。

  只是鹽的價格太貴了,是同重量糧食價格的百倍,也就是說10銀能夠買100斤糧食,若是用來買鹽只能買1斤,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個價格太高了,但是人又不能不吃鹽,所以老百姓對於鹽的需求量一直維持在最低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依靠鐵鍋煮海製鹽產鹽量遠不如《雲氏製鹽法》,卻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

  可是如今《雲氏製鹽法》在大黎帝國境內廣泛推廣,產鹽量即將大增,是以前鹽產量的數倍以上,但是市場已經飽和,之前只有雲氏一家還好說,整體鹽產量增加,多出來的鹽很難銷售出去,因為老百姓手中沒有多少錢,買不了多少昂貴的鹽,只要能維持人體最低所需就好。

  拋開鹽價昂貴的問題,大黎帝國鹽產量增加,代表著大黎帝國整體國力的增加,要知道神州大地上可不止大黎帝國一個國家,還有聖武皇朝、北方百國等國,大黎帝國可不缺少敵人,若是大黎帝國內部出現問題,和大黎帝國接壤的國家很有可能會向大黎帝國發動戰爭。

  鹽產量暴增,白鹽堆積如山,卻沒有人去購買,白鹽消耗量還是以前的樣子,一個勢力若是想要銷售出去更多的白鹽,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降低白鹽的批發價,和雲氏的方法一樣,這樣做會吸引更多的小鹽商,增加白鹽銷量,亦增加收入。

  以前是沒有辦法增加白鹽產量,現在白鹽產量可以增加了,卻又銷售不出去,最後各個勢力只會減少白鹽產量,使之供需達到一個平衡,那大黎帝國的國力根本無法增加多少。

  《雲氏製鹽法》使得大黎帝國產鹽量劇增的事情已經傳遍大黎帝國,帝都新平也不例外,雖然現任帝君已經老邁,但是帝君對於這件事還是做出正確的處理――降低鹽價。

  是的,就是降低鹽價,也只有這一個方法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白鹽的價格實在是太高了,高的普通老百姓都無法承受,在白鹽產量暴增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降低鹽價,用相同的錢,老百姓就能購買更多的白鹽,吃的鹽多了,人就有力氣了,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例如開荒、挖礦等等,大黎帝國整體實力隨之增加,但是大黎帝國的稅收卻沒有降低。

  隨後大黎帝國帝君正式下詔書,命令全國各地的鹽價降低到5銀一斤,這只是第一次降價,隨著《雲氏製鹽法》正式取代鐵鍋煮海製鹽法後,鹽價還會繼續降低,大黎帝國老百姓因為鹽價降低,紛紛高呼「萬歲!」、「帝君仁慈!」……

  大黎帝國民心更盛。

  想到如此場面,帝君那蒼老的面容露出一絲笑容,他沒有忘記引發這件事的大功臣――雲華雲氏。

  於是帝君下詔:封雲元愷為二等子爵,賞萬金、一百年份藥材十份、三百匹良駒、千匹綢緞……

  賞賜雲氏的物品總價值高達數萬金,相當於雲氏數年的純收益。

  帝君不了解雲氏的情況,不過朝廷中的大臣有知道雲氏的情況,所以帝君沒有賞賜雲逸,而是賞賜負責雲氏大小事務的雲元愷,封雲元愷為二等子爵,但是小於雲逸的一等子爵位,之後的賞賜似是賞賜給雲元愷的,實際上是賜予整個雲氏,畢竟雲元愷不是雲氏的族長,不能完全代表整個雲華雲氏。

  偏居一隅的雲華雲氏得到帝君的重視,獲得巨大賞賜,若是雲氏得到消息,一定會舉族歡慶,甚至因為雲氏得到帝君的重視,此時雲氏正在頭疼的一個小煩惱也順利解開……

  ------------

  第24章 報備

  時間回到幾個月前。

  雲氏勘探完銀礦後,發現銀礦有比較高的開採價值,可以進行開採。

  不過銀礦可不是想開採就開採的,大黎帝國對金銀銅鐵四種礦產有著嚴格的管制,普通人嚴禁私自開採,一旦發現就以謀逆罪論處,而一等貴族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開採礦產,但是在開採礦產要向向帝國報備,只有經過帝國得到允許才能開採開採,若是一等貴族在沒有經過帝國允許的前提下就開採礦產,同樣以謀逆罪論處。

  雲元愷將這件事交給族弟雲傑。

  雲傑是雲氏旁支出身,年二十九,身材普通,樣貌稍顯英俊,性子沉穩,最重要的雲傑還是一個後天五階的武者。

  於是雲傑領命帶著文書出發,隨行還有十餘位侍衛,一行人皆備雙馬,晝夜兼程,預計不需要一個半月就能抵達帝都新平,若是戶部審核的速度比較快,一去一回三個月就夠了。

  新平城建在大黎帝國統治區域內中間部位的平原之上,此地土壤肥沃,擁有大片的良田,每年都能收穫大量的糧食,足已供應新平城。

  新平城身為帝都,建在平原之上,卻無險可守,因此新平城築有高大而堅實的城牆,城牆之外還有寬闊的護城河,城牆上更是駕著一排排的巨弩,巨弩上的利箭徐徐待發,讓人心驚膽寒,震懾住無數別有用心的人,新平城真可謂是堅不可摧,攻取難度僅次於大黎帝國的兩大天關――武威關和彰德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