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過父皇!”劉瑞來得不慢,比起未央宮中的嬪妃們來得還要快。

  劉淵轉頭盯了劉瑞一眼,看得他極不自在,咽了咽口水。埋下頭,朝著媯媶拜了拜,爾後靠近劉珩:“賢妃已去,還請皇兄節哀,切莫傷了身體!”

  聞劉瑞之言,劉珩臉皮抽動幾下,抬眼看了劉瑞一眼,眼神極度冰冷,讓劉瑞很不適,諾諾咽下多餘的話。同時心中微涼,此時的劉珩給他一種極其危險的感覺。

  劉淵自然不可能在媯媶的遺體旁一直待著,沒有待多久,便歸宣室。皇后劉芷,安撫後宮,至於媯媶的後事自有專人負責,這些年又不是沒有后妃薨逝過,一切都有例可循,當然,位列四妃之一的媯媶亡了,於夏宮而言,確是件大事。

  頭扎素巾,腰纏白綢,劉珩一瘸一拐地朝宮外走去,表情冷得可怕,他也不掩飾自己那條殘腿了。劉珩跟在其側,一樣的裝扮,只是額頭稍微包紮了一下。

  “元橫!”出了宮門之後,劉仇方輕喚道,聲音十分沙啞。

  “皇叔不必多言!”劉珩連眼睛都沒眨一下:“那些造謠中傷母親的鼠輩賊子,我一定不會放過他們!”

  寥寥兩句,飽含了劉珩的決心,以及那濃濃的殺意。

  聞言,劉仇的表情也差不離多少。二人都是征戰沙場多年,殺人盈野的人物,緩緩走在一起,令人側目。

  ......

  黑衣緹騎出動,城衛軍出動,長安治吏率衙役出動,連市場的市吏都動了起來,來自朝廷官府的強硬打擊,席捲偌大的長安城。一場腥風血雨,劉淵頭一次以言而治重罪,還是毫不留情地,沾邊即死。

  隨著賢妃媯媶之死,一場規模不小的喪禮之後,此風波終息。挑起這場風波之人,目的算是達到了,劉珩算是再難翻身了,徹底失去繼位的可能。

  哪怕劉淵相信他血脈純正,但其他人可不會那麼覺得,身份問題,將永遠成為別人攻訐的目標,再加他那條被無限擴大傳播的廢腿。現在劉淵能以屠刀讓闔城住口,但鋼刀可難殺人心,長安能控制得住,整個大夏則難,更遑論整個天下。再者,誰能保證,劉淵心裡就真沒有那根刺?

  “殿下,此事做得太過了!”種邵難得地不顧人臣之禮,直言向劉瑞:“此小人行徑也!”

  被種邵說得微微一愣,劉瑞看著種邵:“申甫公此言何異?”

  “德祖,你為何不勸阻殿下!”怒斥楊修一聲,轉頭拱手對劉瑞道:“賢妃乃殿下長者,豈可以如此惡毒謠言中傷之,實不當人子。不管怎樣,武都王都是殿下長兄。臣早有言,其對殿下已經沒有任何威脅,殿下何必多次一舉,做得如此之絕!”

  被種邵這疾言厲色一通亂訓,劉瑞臉色頓時不好看了,當即冷斥道:“申甫公太激動了!”

  轉頭與楊修對視一眼,緊皺著眉頭,看向種邵:“此事並不是孤做的!”

  聞言,種邵不由搖了搖頭,身形微垮,面露苦澀,望向劉瑞:“殿下,容臣先行告退!”

  “申甫公也累了,可回府好生休沐一番!”見種邵表情,劉瑞正了正身子,淡淡道。

  種邵,直接拂袖而去。

  賢妃媯媶薨逝之後的那段時間,整個長安,上至宮室朝闕,下至坊市里弄,都籠罩在一片壓抑的氣氛之中,持續了許久。

  未及一月,劉淵下一詔。尋了個由頭,找太子言行的茬,削了其權職,命其於東宮面壁思過。

  暗地裡,有好幾名東宮屬吏陸續被悄然緝拿,殺!

  ------------

  第437章 風雲再起

  大夏乾德十一年(205年),天下死了兩帝一王。

  遼東的公孫度,艱難地熬過了寒冬,卻在春暖花開之際,兩腿一蹬,咽了氣。公孫度也算是一世豪傑了,割據遼東諸郡十數年,稱王建制,立燕國。

  當然,相比於中原群雄,公孫度自是算不得什麼了,但在遼東這一域,燕王公孫的威名可不是蓋的。東掠高句麗,南擊三韓,西征烏桓,力抗夏趙,都是實打實的。

  不過公孫氏據遼東,更多的時候還是在自娛自樂,與中原有些脫節,也就與趙國保持著些許聯繫。公孫度之死,於整個天下而言,不算什麼大事。

  不過在北方,還是有不小影響的,不是因為公孫度,而是那新繼位的公孫康。燕王度,治戶民十萬,擁帶甲之士數萬,初繼位便厲兵秣馬,磨刀霍霍。

  顯然,即使當年在遼西撞了個頭破血流,被張郃率趙軍好生教育了一頓,公孫康擴張之心不加減,依舊那般積極進取。整個遼東,在公孫康的意志之下,緩緩動了起來,就等著公孫度之死的影響消卻。

  但是公孫康也有他的糾結之處,是向西攻略幽州與夏趙交鋒,還是南下徹底吞併三韓。對於公孫康來說,這貌似是個挺難抉擇的問題,按他的意願,自然是向西爭雄,但是難度不小。

  幽燕之地,三國邊境,隨著燕國的動靜,也立時緊張起來。尤其於袁趙而言,在劉琝那邊跟著動起來後,甚感壓力。

  趙國內部本身就不安寧,因為繼公孫度之後,袁紹駕崩了。

  袁紹自稱帝之後,身體就不怎麼樣了,年紀本就大了,此前多番征戰,劉夏的強大壓力下,也當了那麼多年的勤政君主。尤其當年北方大戰,連續熬過一整個寒冬,其時就落下了病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