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公英不在,對於理政,恢復民生,安撫人心這些,劉珩是沒有興趣了。全數交給段煨,而劉珩自率輕騎西進,一舉拿下西邊三郡。

  原本徐晃替劉珩繼續西征張掖、酒泉、敦煌幾郡的,被劉珩拒絕,趕回金城坐鎮。

  韓遂都被梟了腦袋,面對大夏兵鋒,河西諸郡哪裡還有抵抗能力。無論胡、漢,都無抵抗的勇氣。拿下這地廣人稀的三郡,差不離也只是一段行軍趕路的旅程。

  “陳王殿下,這便是玉門關了!”在敦煌,程銀極為卑微地向劉珩稟道。

  劉珩領軍至此,是到這河西四郡極西之地了。遙望黃土砂石累積而成的玉門關口,有些冷清,這些年以韓遂占據河西之故,阻塞東西道路,從西域至長安的商旅駝隊少了許多。

  “陽關在南,玉門在北!出此關,便是西域了吧!”劉珩抹了把被疾風吹襲的臉,表情間有所異樣:“孤見此關,西出心蠢蠢欲動啊!”

  “殿下欲進攻西域?”郭淮在劉珩身旁,猛然側首問道。

  “傳聞西域有三十六國,產良馬,甚富庶,當臣服於我大夏,成為我大夏的版圖。前漢能做到的,我大夏雄起於漠南漠北,自然不能放過其!”劉珩眼神中滿是野望:“孤決定了,遠征西域!”

  “我們如今只有四千輕騎,西域之大,我等幾無了解。道路不清,地理不明,戈壁沙漠,沼澤險灘,殿下千金之軀前往,太過冒險了!”王昶皺著眉頭勸解道:“且遠去西域,糧草軍械無以補充。再者,陛下前有言,此次西征,至敦煌而止。還請殿下三思!”

  瞥了王昶一眼,劉珩玩味道:“文舒是怕了,還是捨不得長安的嬌妻幼子,急欲歸家?”

  王昶有才,以此一路之觀察,劉珩確信,但未有收服之的想法。因為他的夫人乃卞氏,而宮裡有個卞淑妃,是劉琤的母親。因此對王昶,劉珩的態度一般,連帶對郭淮也一樣。

  “孤意已決,文舒若畏懼西行艱難,便自歸姑臧吧!”劉珩淡淡看著王昶:“還有,孤伐西域,何需糧草!”

  聽出了劉珩語氣中的森寒之意,王昶立刻明白了其打算。

  “全軍於此休整三日,準備行軍糧食、水源。三日之後,雖孤繼續西征,以立不世之功!”劉珩騎著駿馬在軍陣前奔走,高聲宣喝,調動士氣。

  “文舒,我們去嗎?”策馬至王昶身邊,郭淮輕聲問道。

  王昶此前一直盯著劉珩那邊的動靜,聞言轉頭看向郭淮:“去,自然要去,吾豈是畏險怕難之人。陳王要一意孤行,我等屬下,若獨歸,其非令天下人輕視!”

  “再者,往西域走一遭,也不枉我大好男兒在世一生。伯濟,只怕心中對西域之行,抱有期待吧!”王昶輕笑著對郭淮道。

  對西域,無論何時,無論哪方勢力,有機會,總不免心嚮往之。

  果然,聞王昶之言,郭淮面上躍躍欲試之色,愈濃:“還是文舒兄知我!”

  三日之後,派人往姑臧傳遞自己遠征西域的消息,劉珩不留一卒,全軍出玉門,直向西北,大夏的鐵蹄,正式踏上西域的土地。

  之前與王昶的對話,劉珩顯得極為自負,但真正動兵西進,他實則是謹慎異常。知曉地理不同,派人在當地抓捕了一些去過西域的老人,又強行扣住幾名膽大零星往來於河西的西域商人,以為嚮導,方起行。

  仍舊是一人雙馬,在水源糧食方面,劉珩是備足了的。雖然他打算在西域行以戰養戰,因糧於敵的戰法,但前提得有敵有糧方可。從嚮導口中的消息來看,出玉門關,便是一片巨大空曠的荒原,西域之行,首先便是要跨過此荒原。

  出玉門後,在嚮導的帶領下,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向西,隨後轉向西北。此次劉珩不敢疾速行軍的,一直控制著,小心著,保持著人、馬的體力。

  趕了近千里路,劉珩見到了此行第一座算不上城的“城池”,柳中,其中不過兩百來人口,碾壓而下。

  終於見到了人煙,劉珩這一路而來,一直緊繃著的神經終於得以稍微鬆懈下來。

  站在低矮的土牆上,劉珩窮目西眺,這西域之地,卻是天高地遠,遼闊無際,望之令人心曠神怡。比起大夏草原,又是另外一番風貌。

  劉珩眼中泛著冷意,在西面百多里外,高昌之西,那便是車師國。此國人口近萬,兵卒數百,在西域算是個不小的國家了。

  休整了足足兩日,劉珩再次向西進軍,煊赫大夏軍威。目標:車師,交河城。

  ------------

  第423章 不平靜的長安

  當劉珩率大夏鐵騎,於西域煊赫武功,破城滅國之時,長安就此事,又是一番風波難平。劉珩率大夏中軍征西域,終究是屬於擅作主張,先斬後奏,這是既違君命,又犯軍法。一干人坐不住了,不過沉寂一日,便有人大膽參奏劉珩。

  這些人中,以太子系的人最為積極,陳王月余而平涼,已經引起以太子劉瑞為首一票人的高度警惕。之前長安就有留言傳出,陳王是欲以平涼之功回歸再爭儲位,明眼人都能看出,這背後必定有人在推波助瀾,但本就底氣不足的劉瑞,對此依舊高度重視。

  再者,在劉瑞看來,劉珩本身便有有此心思。如今劉珩主動“犯錯”,將把柄送到面前來,自然要抓住炮製一番。他要維護父皇劉淵的威嚴,維護朝廷的威信,維護大夏的軍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