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心中懷著期待,但聞劉瑞的冷聲,又不由心中惴惴。別看劉瑞方才表現地那般“軟弱”,但在他這樣的臣子心中,還是威嚴十足的。

  “殿下!”楊奉起身,撅著臀部,十分恭敬。

  “父皇已然下了詔,命刑部徹查貴族士族豪強侵占屯田之事,御史台、黑衣衛底下的可都盯著此事。此次父皇是動了殺心了!”劉瑞冷眼凝視楊定:“你應該明白孤的意思!”

  心中一涼,額頭冷汗迭出,楊奉直接跪倒:“臣知罪!請殿下放心,臣會處理好的!”

  很明顯,楊奉便是那大膽侵占夏屯田的一份子。

  此人至投誠於劉淵,年歲也不少了,只是能力擺在那兒,論統軍、論勇武,在夏國也就能排在中游。太子衛率的職位,也是他好不容易求來的。

  “但願如此!”劉瑞一擺手:“你先退下吧!”

  “微臣告退!”楊奉擦了擦汗,恭敬地告退。

  “殿下,此人才能低微,為人奸猾,不足大用,何必留之?”楊修是一向看不起楊奉這個出身白波的粗鄙之將,很是不屑對劉瑞道。

  “德祖此言差矣!”劉瑞還未出言,種邵便出聲反駁:“楊奉雖有不足,但臣服大夏多年,在軍中也是宿將,此前尚有鎮守函谷之功!”

  “其時,大夏於關中所向披靡,東面亦無威脅。據函谷險關而守,算不得功!”楊修與種邵槓上了。

  “好了,德祖!”劉瑞出聲勸阻道:“孤這兩年,在朝中卻是小有根基了,唯獨於軍中卻幾無影響。”

  “三位皇兄,陳王不必說了,幾乎就是崛起於軍中,在大夏軍隊中威望不低。周王,其有蘭氏等氏族支持,諸軍中活躍著多少胡族將校,二位也清楚吧。再說鄭王,在軍中也有拓跋兄弟為爪牙。唯獨孤,守著東宮衛率千餘人,李、王三兩名將校。”劉瑞有些出神。

  楊修訝異地看著劉瑞,未曾想到劉瑞已經看到軍隊了,這是他心中也欲給他提的。

  “楊奉卻無雄才,孤看重的是其背後的一些人。揚武將軍李樂,同出白波,深受父皇信任。還有定西將軍徐晃,這是一位真正的良將,這些年在涼州,征滅羌人無數。”

  楊修默然,心中暗思,劉瑞說得這兩位,可不是那麼好拉攏的。至少僅憑一楊奉的關係,是不會將這兩個掌兵的將軍拉到陣營中。

  但見劉瑞面上帶著的期待,不忍打擊。想了想,拱手道:“大夏的軍隊,不外中外軍。中軍鎮守關中三輔,爵臣重將甚多,且多受陛下親自過問,殿下實不好插手。”

  聽楊修這麼一說,劉瑞表情又是一凝,這真沒什麼事是容易做的。

  “孤確有意於軍隊!”劉瑞單手支在案上,偏頭看向二臣:“當從何處著手?”

  “邊軍?”楊修正欲出言,便聞劉瑞的自問自答。

  “沒錯!”楊修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這幾年,北方休戰,大夏休養生息,國力恢復不少。關中四境,東與趙魏相持,不可驟圖。南面益州,蜀道途險,若無良機,南下艱難。唯有這涼州,正是用兵之時,以大夏之強盛,卻放任韓遂此人割據這麼多年!”

  “以陛下之雄才,絕不會允許西面有這麼顆隱患存在。當年三國伐夏,其就於涼州生事!”種邵這個時候也撫須道。

  “孤擇日便上表,推動西進平涼!”劉瑞滿臉的堅定。

  爾後面上又露疑慮:“這平涼事,想要用武於西面,需將才統軍。然孤手中實無人可用,難道要派李、王二人?抑或楊奉?”說著劉瑞自己都搖了搖頭。

  “殿下,臣有二人可供參考!”種邵淡定撫須看向劉瑞。

  “請申甫公直言!”劉瑞有點期待。

  “裨將皇甫郴、皇甫酈兄弟!”

  劉瑞眼神一亮:“是皇甫義真公的族人?”

  哪怕皇甫嵩病故多年,劉瑞對這個在前漢末期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名將,也有有所耳聞的。

  點了點頭,種邵緩緩道來:“此二人皆出身將門世家,尤其是皇甫酈,歷經沙場,早年曾跟隨皇甫義真東征西討。只是臣服大夏的這些年來,無上升途徑,到如今也不過空掛著裨將之職。殿下若能得此二人相助,必可於;涼州用武經營。”

  “抽個時間,勞煩申甫公帶二將來太子宮,讓孤見見!”劉瑞的表情告訴種邵,他動心了。

  “諾!”

  三人熱情高漲地議著如何插手大夏的軍隊,卻不知,這是如何犯忌的事?

  ......

  從多年前起,大夏帝宮中的照明工具早已由蠟燭替代油燈。劉淵尤愛剪燭,或許是覺得此舉極有意境,很有逼格。

  眼前是三根粗厚的燃燒著的紅燭,火苗不斷地竄動,手裡拿著一把精緻的小剪子,燭心稍長,劉淵便動手剪之,處理地極為熟練。

  表情上卻滿是思索之意,待燭火變得更加明亮,劉淵出聲問道:“曹操要伐趙?”

  語氣中透著點懷疑。

  身旁站著幾人,中書令王柔,侍中李儒、賈詡,尚書右丞王澤,兵部尚書衛王劉仇,還有主管兵部軍情司的丘林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