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曹操,在這個時候,將他的目光南移了。

  如今,夏、趙不可驟圖,唯一南向有動兵的機會。楚吳兩虎相爭,吳國新主繼位,楚國劉表昏聵,儲位不定,都是可圖的對象。

  相比於吳,曹操更鍾意於楚,先取楚之南陽!

  ------------

  第416章 三年期滿

  劉夏這邊,已然邁入劉淵的乾德八年。

  關中,鄭縣,在渭水之陰的這大片膏腴沃土上,開春以來,臣服於劉夏王朝的順民們便極為興奮,他們將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土地了。

  到今歲,三年約期已滿,夏國的屯田改制,終於要落實到最後一步了。去歲末,朝廷便下了詔書,民部亦向各地發放公文。責成各地官府,將符合要求的屯田,正式落戶於屯民。

  劉淵與中樞對此事是極為看中,這關乎著夏國上百萬屯民的穩定,關乎大夏朝廷的公信力,不容有差錯。民部並御史台,都派出專員,下各郡縣,對此事進行監督執行。

  鄭縣作為渭南大縣,縣內屯民一向不少,以當年兵災之故,全縣除了少部分的自耕民田與軍功田外,剩餘超過六成都是屯田屯民。到今歲,符合三年之期的屯民足有七千餘戶。

  響應朝廷的政令,從初春冰雪消融後,縣裡所有官吏都被動員起來了,分派下鄉,一亭一里地分派土地。在這三年間,全縣所有的土地、屯民,都已被統計完畢,官府檔庫都有備案。似鄭縣這般準備充分縣邑,此次執行起朝廷政令,倒是簡單,只需按著在冊的田畝、戶民記錄,落實下去就行了。

  不過饒是如此,七千餘戶分田到戶,再加一些官屬耕具的置換,鄭縣上下官吏也是忙到焦頭爛額。縣令一身作則,親自帶人,走遍全縣,幾乎走斷了腿。

  小竹鄉,是如今鄭縣的第一大鄉,鄉里人口足有七百餘戶,其中又有近三百戶鄉民,是屯民。如今的鄭縣令鄭竹,就是出身於此,或許是為了讓縣令大人“榮歸故里”,小竹鄉的屯田到戶被放在最後。

  從鄭竹攜幾名屬吏與數十縣兵入鄉開始,整個小竹鄉便熱鬧不已。屯民們對即將屬於他們的土地望眼欲穿,自然熱烈歡迎鄭竹的到來。至於其餘鄉民,不管新老,得知鄉里傳揚已久的“小竹鄉的驕傲”歸來,免不了要來湊個熱鬧。

  多年過去,鄭竹早已蓄起了小鬍子,面上帶著威嚴。左右掃視著歡迎他的鄉民,他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親善地打著招呼,而後頗為親民地發表一番演講,祝願鄉民們走向未來“美好的生活”。

  經過足足五日的時間,鄭縣最大的屯民之所,屯田落戶,方才施行完畢。隨著最後一戶的信息被核對完畢,發放土地契牌與契約,囑咐其保存好,鄭縣此次屯田之改制,宣告結束。

  “記得一年之內,當至縣城,交付糧食,以贖買爾所用耕具耕牛!”一名屬吏還在叮囑著那名看起來十分老實的莊稼漢。

  在老漢身後,大抵是其兩個兒子,都是面帶喜色。從今日過後,他們就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了,他們一家六口人,耕作有近七十畝地。

  老漢已經想著,有了土地,一歲之勞作,足以償還官府。二子年紀也快到了,再勞作一年,也該給他娶個細君。周邊仍有不少荒地,得空再開墾些,過三年,家裡又可收穫一部分土地。

  老漢想得很多,很遠,他是從來沒有對未來這般充滿期待,充滿希望,整個人似乎煥發了第二春一般,滿是幹勁兒。

  一家父子的表現,鄭竹在一旁全數看在眼裡,心裡默默鬆了口氣,這兩個多月的時間來,他的神經一直繃得緊緊地,全縣的奔走,太累了。如今總算完成了這差事,沒有出什麼差錯。

  “多謝縣令大人!”老漢攜二子拜倒。

  “要謝就些皇帝陛下,謝大夏朝廷!”鄭竹露出笑容拱手道。

  當了這麼些年官,鄭竹卻是越來越懂為官之道了。成長的不只是年紀,還有能力與見識。

  “大人,這大夏郡縣,只怕再無一縣一邑能如我鄭縣這般如此迅速,如此完美地處理好屯田改制,前後歷時不過三月!”縣丞走到鄭竹身旁,拱手道,言語間滿是嘆服。

  “大人從三年前起,就盡心為此事做準備分,方有今日如此快速順利!”主簿也湊了上來,拍著馬屁:“大人快升遷至郡府任大員了吧!”

  “好了!”鄭竹止住吹捧的屬下,拱著手向西:“吾不過尊奉朝廷之令罷了,總算沒有辜負朝廷的期望!”

  同時在心中默念,總算沒有辜負鄭王殿下的期望!他鄭竹,從當初一介鄉里浪蕩子,歷經鄉吏、縣吏,成為如今一方大縣縣令,前後不足十年。仕途這般順利,背後多有劉琤的扶持,對劉琤,鄭竹一向忠心有加。

  而屯田事,從頭到尾,都是鄭王劉琤在負責了,他這邊完成得漂亮,長安的劉琤也長臉。

  ......

  長安這兩年來,熱鬧是一日勝過一日了。民部衙署中,劉琤也正為屯田改制之事操勞著,準備了這麼久,上百萬的屯民事務要處理,考驗他劉琤把控能力的時候到臨了。

  如今的民部,真正的主事人,已是劉琤了,掛著民部尚書之職。

  原尚書蘇雙,被劉淵下令奪爵除職流放抄家,原因嘛,自然是犯了罪。利用職務之便,暗謀私利,再加家族猖獗,為惡甚多,傳到了劉淵耳朵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