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之前,劉淵一直是對各方手握重權之將進行調配防範,對中上層將校倒一直未有多調整,這次,劉淵動了此心了。

  烏華黎統軍坐鎮涼州,有點久了,該動一動。漠南、雲並二州的將校,也多一就職便是長達數年,太久了!潼關、武關、軹關、井陘,此重隘要塞,將可不輕動,但這卒,可以考慮。

  邁著步子,劉淵繞著輿圖走了好些圈,腦子在瘋狂轉動。思維一發散,劉淵又想到,韋端這個大夏的第一任涼州刺史,做到現在也沒有變動過。

  還有有并州的常林,從太原郡守到并州刺史,歷任近十年,這麼長的時間,在并州只怕勢力深植了吧。

  早年劉淵手下的漢臣,趙息在稱帝兩年後便被劉淵升任為吏部尚書。連王柔、王澤這樣的股肱之臣也都在去歲被劉淵調回帝都,如今劉淵又豈能再容韋、常這樣的臣子,長居一州封疆大吏。

  面上露出一點淡漠的笑容,閔純的上黨太守之職,也當了七八年了,勞苦功高的,該調到長安讓他就職中樞?

  想得多了,劉淵也不禁大感頭疼,原先只是想進行一些兵力的調整調動,想法怎生偏到此處了?用力搓了搓臉,舒緩面部神經,重舒一口氣,精神好了些。

  坐下,劉淵細細思考。想法在劉淵腦中盤旋,就揮之不去。雖然還不成熟,但劉淵顯然已經下定了推動這場波及全國將軍、刺史、士卒之調遷的決心。

  一伸手,劉淵高聲吩咐道:“將中書、門下眾臣與吏、兵而部尚書侍郎,都給朕喚至宣室!”

  ------------

  第410章 劉紓的婚事?

  蘭稚、王柔、王澤、賀蘭當阜、烏樾、趙息、李儒、賈詡等臣,包括劉珩、劉珝、劉琤、劉瑞四王在內,齊聚於宣室殿內。劉淵原本是沒有喚劉琤的意思,不過宣室這邊如此大的動靜,劉琤主動求見。

  掃了眼大夏權勢最大的一干人,劉淵也不廢話,直接將自己的想法道出。一講完,底下諸人,對劉淵這想一出是一出都是訝異不已。一時間,都不作聲,都在心底默默地盤算著。

  “蘭稚,你什麼想法?”讓他們消化了一會兒,劉淵問道。

  “陛下,如此動靜是不是太大了,幾乎波及大夏半數的疆臣、將校、士卒,是不是再考慮考慮。”蘭稚一出口還是老成之言,估計也是年紀越來越大,頭腦已經固化了。劉淵有什麼激進的動靜,蘭稚一般都是呈保守態度,這些年也都習慣了。

  見劉淵面色沒有一絲一毫的動容,蘭稚心中微嘆,還是將他的想法繼續道出:“如今大夏雖然四境安寧,但說不準哪一日就又有戰事爆發......”

  “好了!”劉淵立刻打斷蘭稚:“朕又不欲一蹴而就,一城、一郡、一州地調整,能出什麼亂子?”

  按劉淵的想法,他還欲趁機檢驗大夏朝廷中樞機構各衙署的運轉執行能力,畢竟那麼大範圍的調動,需要諸多衙門參與配合,不是一部一堂能敷得住的。

  “元祥,你對此事有什麼想法?”劉淵突然問劉瑞道。

  一直老實地做著旁聽者的劉瑞聞劉淵發問一愣,在場諸王諸公,劉淵欲垂詢怎麼都輪不到他呀。壓下心中的一點慌張,劉瑞恭謹對劉淵道:“兒臣聽父皇的。”

  劉淵眉頭稍皺,爾後輕輕一笑,示意其退下。又看向劉珩。

  “兒臣以為,還需斟酌斟酌。”劉珩面無表情答道。

  “兒臣認為可行!”劉珝主動向劉淵道,嘴邊掛著肯定的笑容:“緩行之,必可無礙。父皇此舉,就如同在梳理我大夏的經脈,於我大夏的穩定有大利!”

  劉琤微低著頭,輕聲道幾字:“兒臣以為可行!”

  “既然都沒有意見,那此事就定下了!”劉淵身體一直,虎目盯著臣下:“叔優、季道、文優、文和你們儘快商量出個章程來,吏部、兵部全力輔助!”

  “諾!”其他人面露苦笑,劉淵已然很強勢地定下了,他們還能說什麼。再說此舉,確是利國、利中央朝廷之事。

  劉淵這才露出了滿意之色,將眾臣召喚而來,名曰商議,實則這種劉淵心意堅定的事情,從來都是他一言而定之。此次似蘭稚淡淡的反對之見,直接被其忽視,至於其他中樞大臣,連問詢的動作都省卻了。

  告退之時,眾人的神色各異。劉珝面上一直掛著溫潤如玉的笑容,看起來心情不錯。他是從中看到了機會,在國內進行這麼大的士卒調整、人事調動,他可趁機安插些自己的人了。

  當然,看出此點的,可不止他劉珝一人。比如說,劉琤。

  ......

  又在宣室待了一下午,黃昏日落,昏黃的光芒覆蓋在長安的宮城之內,將那些壯麗的朝闕渲染地極其美麗。伸個懶腰,劉淵步出殿門,吹了吹習習晚風,身體的疲憊似乎消減不少。

  身後大殿門窗緩緩關上,發出沉悶的吱呀聲,劉淵站在殿前平整的地面上,放眼眺望宮中景象,感到一陣的心曠神怡,很舒服。

  “陛下,卞淑妃那邊派人詢問,今夜可否夜宿淑妃處?”張讓站在劉淵側後方,替卞氏傳話道。

  “哦?”劉淵眉頭一揚。

  卞氏跟了劉淵二十多年的,一向安分,不爭寵,盡心侍候,生兒育女,從未讓劉淵感到厭煩過。以往心情鬱郁之時,也多去卞氏那兒尋求“安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