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沒在草原上留太久,劉淵下詔,做好動身回長安的準備。遙遙數千里,估計回都,也要到秋中了,而入了秋,距離這一年結束,又沒多少時間了。

  劉琝留在漠東鎮守已經完全定下,不容更改。夏國制,男子十六歲及冠,而劉琝還差點時日,作為皇子,是要嚴格遵循夏國的禮制的。

  臨行前,劉淵直接為劉琝提前舉行冠禮,以作成人,賜表字元玦,封代王,行漠東大都督之職。爵、職都給劉琝提到一定的地位,不弱於在京的陳、周、鄭三王。

  當然,劉淵自不會真讓劉琝這弱冠少年全掌漠東軍政大權。閻柔,劉淵想到了閻柔,一紙令下,調閻柔北上做副都督,宿將達奚伶也被派過來,輔佐劉琝。政事方面,則調弘農太守李歷北上。除此之外,都督府下轄將、校、官、吏,劉淵其後都會慢慢給他補足。

  像羽林郎,劉淵就給劉琝調了一批人,須卜兄弟等高門子弟也在其中,權作歷練。

  興和城,距離幽州可不遠,趙軍若出塞,可朝發夕至,自己兒子在這兒,軍力方面,是不能弱的。萬五精騎封頂,這是劉淵定下兵力數量,相對之,漠中獨孤盛那邊,鎮軍則被削減至五千軍。

  “元玦,漠東,朕此次就算交給你了!萬事小心,多聽下臣之意見。”在南歸之前,劉淵將帶上王冠的劉琝叫到身前,叮囑道。

  “請父皇放心!”劉琝滿臉鄭重,跪倒朝劉淵磕了幾個頭:“還請父皇告知母妃,不必為兒臣擔憂,保重身體。兒臣在興和,必日夜為父皇母妃祈福!”

  “你有心了!”對劉琝的反應,劉淵露出滿意的神色。

  在一側的劉紓,還與劉淵生著悶氣,不理會他。但臨別之際,也忍不住了,紅著雙眼,拉著劉琝,訴說別話,依依不捨地告別。

  劉瑞騎在駿馬上,在宿衛、侍衛軍的護衛林中,一直扭頭望著戰立於興和城頭為劉淵送行的劉琝。眼見著其身影變小,漸模糊,眼中閃過一點羨慕之意。

  他,是願意代替劉琝,替劉淵鎮守邊疆的。

  ------------

  第400章 自毀長城?

  鄴宮之中,大趙皇帝袁紹正自發怒,所為之事,自然是因幽州之事,田豐與張郃擅自出兵,行併吞之舉,令他震怒。

  登基稱帝、開國立朝的喜悅,沖淡了不少去歲大戰慘重損失帶來的傷痛。御極天下,九五之尊,這是袁紹不知多少的年前的願望了,一朝達成,卻是令他不能自禁。

  當了皇帝,這脾氣也就大了起來,易暴易怒,便是最近幾月袁紹的狀態。烏桓之事前後的詳情報來,袁紹便又怒了。不過這氣大傷身,袁紹的身體也開始出現問題了,比起劉淵,袁紹自身的壓力不加少,但其年紀更大。

  “田豐與張郃的擔子當真是不小啊,前番屢屢先斬後奏,貿然動兵,朕未加責罰。此次又如是,這是越來越不將朕放在眼裡了!”喚趙國重臣至御前,在這炎熱之際,聲音中含著透骨的冰涼:“他們是想學麴義嗎?”

  就在兩月之前,袁趙的大將軍麴義,以其“居功自傲,驕橫跋扈,口出忤逆,以下犯上”等罪由,被袁紹下了詔獄,未過多久,很是突然地便再降詔處死,前後歷時不過七日。

  此事在鄴都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立刻不過數月,袁紹便有殺戮功臣的動作,實在令人心驚。

  麴義,這可是趙國多年來公認的第一大將,沒有人能動搖他的地位,幽州的張郃也一樣。其為袁紹鼎立河北,及至建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論及戰功,麴義數第一,沒有人會有異議。

  就是這樣功勳卓著的大將軍、涉侯,袁紹說下獄就下獄,說殺就殺,沒有絲毫留情。

  雖然麴義在趙國士人眼中,形象並不是很好,但對其能力,諸人還算認可的。其亡,讓本有些飄飄然沉浸在開國功勳榮光中的大趙公卿大臣們立刻警醒起來。

  如今的袁紹不同以往了,是一國至尊,皇帝的威嚴不容輕慢。鄴都的風氣,在短時間內,肅正了許多。

  此時聽袁紹將田、張二人與麴義相比,底下諸臣反應不一,似許攸、郭圖之輩,明顯是看戲的心態。審配等河北士族就不一樣了,雖然二人並未加入愈見矛頭的趙國黨爭,但其身份天然地與河北黨人親近,是屬於可以拉攏入陣營的對象。

  這個時候,很難確定袁紹是否在說氣話。沮授在下,心裡一緊,當即起身勸道:“陛下息怒!幽州勢力複雜,局勢發展瞬息萬變,豈能時時上報鄴都再行動作。田元皓與張雋義在背,當有權變之責。此次烏桓之變,本該把握時機,若錯過,我大趙之並烏桓,又不知要等到何時方有此良機!”

  “那結果呢?”袁紹眯著眼看向沮授:“折大將,損精兵,烏桓還未全數並之!這樣的結局,就算你所言之良機?”

  袁紹此時,完全是以結果而罪決策。對吞併烏桓,袁紹自然是有此心思的。若田豐與張郃將此事做得漂亮,袁紹絕對會眉開眼笑。但還真出了岔子,結果大出預期,也就給了袁紹發怒的藉口。

  “田豐與張郃,是不能在幽州待了!”袁紹做下決定:“將之調回鄴都任職,朕另派人北上!”

  說到底,是袁紹對二人有些不放心了。從擊滅公孫瓚,拿下幽州算起,田豐與張郃坐鎮幽州,已逾七年,一文一武掌握軍政大權至今,從未變動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