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上泛起些紅暈,蔡琰貼在劉淵肩膀,摟住其脖子:“玗兒已經到了進學的年紀了,陛下是不是給他找個老師?”

  “五六歲一稚兒,是否太早了?”轉頭看了蔡琰一眼,隨即淡淡問道:“你心中有人選?”

  咬了咬嘴唇,蔡琰低聲道:“父親,想要親自教導玗兒。”

  聞言,劉淵眼中閃過一道異色,很快消失無蹤。沉吟一會兒,劉淵方道:“有蔡師親自教導,倒是玗兒的福氣,就這麼辦吧。老人家開學授徒,多一個小兒也無妨,能給皇室教育出一個謙謙君子,朕也樂意見之。”

  “謝陛下!”

  “你繼續睡,朕起了!”簡單說兩句,劉淵這頭腦徹底清醒了,躺不住了,起身。

  顧不得春光外泄,蔡琰給劉淵理了理內襯。披上一件黑袍,在蔡琰額頭吻一下,劉淵繞過巨大的屏風,出帳,回御帳而去。

  天還未亮,行營中整體顯得很寂靜,被一盆盆爐火點綴著。輕衣慢行,路過的巡夜士卒都駐足行禮,越靠近御帳,越顯密集。

  “來人,掌燈!”一回御帳,劉淵沉聲吩咐道。

  立刻有侍候的宦官宮女,將帳中的燭火一支支點燃,將御帳照得亮堂堂的。

  銅案之上,一堆堆奏件整齊地擺列著,哪怕是在這齣巡時期,劉淵也難擺脫軍國事之勞形。深吸一口氣,攤開一張奏摺,劉淵凝神閱覽。

  “拿近點!”視線依舊有些晦暗,劉淵不禁對在側的侍宦吩咐道。

  距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御帳被照得黃澄澄的,劉淵提筆批覆的身影映照於帳布上,在帳外,是由須卜德軫率領牢牢守衛的數十名宿衛軍士。

  ......

  翌日一大早,劉淵於行營中接見河東各縣主官。作為大夏的皇帝,天下之官吏,有些邊地郡守級別的官員都沒見過劉淵,何況這些七品令、長。

  能見到傳說中的皇帝,一干人等,既是忐忑,又是興奮。劉淵並不似外界宣揚,抑或他們想像中的那般殘暴狼戾,反而有些溫文爾雅,一舉一動,盡顯帝王風範。

  好生勉勵了一番河東官員,與其談談人生,講講理想,君臣盡歡。

  在安邑待了足足三日,御駕再次北行,此次直往離石,入雲州,趨美稷。

  河套之地,經過這二十多年的持續開發,塞上明珠的潛力完全被挖掘出來了。哪怕被劉淵遷徙不少人入關中,各郡仍舊有數十萬的人口。以美稷為中心的河套,是夏國最重要的地區之一,比肩於并州與關中。

  不只因劉夏崛起於河套,軍事、經濟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在增長,尤其在遷都長安後,在北方夏國疆域,地位則更加凸顯出來了。

  及近花甲的王柔,身子是越來越不好了,這幾年為劉淵鎮守雲州,穩固北疆,宵衣旰食,殫精竭慮,盡足了人臣的本分,而從無報怨之意。

  當滿頭銀絲的王柔,拜倒在地時,劉淵是急步上前扶起:“經年未見,叔優公,辛苦,還需珍重!”

  看著王柔的蒼老之象,劉淵心頭也難得有些許觸動。王澤已經調回長安了,王柔,劉淵也有意令其卸任雲州刺史了。

  除了體恤其辛勞,也不排除劉淵心底那點猜忌。雲州勾連漠南,為夏國諸區域聯結樞紐,太重要了。這非一郡一縣之地,若讓人常年居此重職,劉淵會不放心的,哪怕他是效力劉淵二十多年、證明過忠誠的老臣王柔。

  但換了王柔,夏國上下,劉淵能以何人替代之?這由不得劉淵不深思。夏國現在人才確是不少,但有資歷有能力又能讓劉淵放心的,就不多了。

  烏樾、劉仇、常林、素利、獨孤盛、閔純......一串的名字在劉淵腦海中閃現,但都讓劉淵有些拿不準。想要找出個放心的,以如今劉淵的心態,還真是有點難。

  ......

  進入五月後,劉淵御駕方才到達東勝圍場。在早年的時候,方圓百多里的草場都被劃分為劉淵的專屬遊獵之所,最初的侍衛軍就是在這一片草原上訓練成軍的。

  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劉淵沒有履足過片草場了,再回草原,劉淵心裡實在不勝感慨。雖是皇家獵場,在南去的數年間,劉淵也允許夏民於其中放牧,御駕至前,底下人硬是驅逐了一大批牧民,一面影響陛下行獵。

  行營是圍繞著當年的侍衛軍點將台而設的,望著久為修葺的將台,熟悉而又陌生,劉淵倍感親切。

  趁著機會,劉淵好生在圍場內放鬆了一番,許久未曾馳騁於大草原之上,那肆意的奔跑,好生愉悅。

  劉淵的金鷹在天空飛掠而過,老鷹已死,這是新的一代。

  側臥於案上,嚼著乾果,飲著美酒,愜意地觀察著行營中“歌舞昇平”之象。在圍場的這段時間,劉淵很開心。

  ------------

  第394章 蹋頓授首

  劉淵身邊,是蘭妧、蔡琰、卞氏等夏宮地位較高的嬪妃,一個個盛裝出席,劉紓帶著劉綾與一些朝臣之女竊竊私語,注意力放在場中演武的那些公子少年。

  數十名朝臣攜家小,咸與聚會,氣氛很是熱烈。

  楊修在外,大步朝著劉淵方向靠去,手裡拿著一張奏件。周邊的衛士基本都認識楊修,簡單地搜過身,便放其過去。

  劉淵正左顧右盼,一眼便望見了楊修,來了興趣:“德祖,觀你行色匆匆,有何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