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玄德公,不愧為楚王忠臣,大漢忠良!”見劉備“俯首帖耳”,張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那竄入荊州的胡夏賊子劉珩,襲我鄉邑,四處燒殺,已然鬧大了。地方剿之不利,楚王大怒,命玄德公領軍圍剿之!”張允以又淡淡道。

  眼中閃過訝異之色,劉備沉吟一會兒問道:“劉珩輕騎擾楚之事,備亦有聞之,只是不知此時是什麼情況?”

  “其已活動至湖陽境內,南下便看侵掠襄陽,若驚擾了楚王,罪過大焉。玄德公,得抓緊時間啊!”張允嘿嘿一笑。

  ......

  “不到兩千夏騎,疥癬之疾罷了,讓主公統軍去剿滅那支夏軍,必是蔡瑁等人之策。敵為輕騎,行動如風,荊州地勢平坦,再加這支夏騎的表現來看,沒那麼容易對付。若主公剿滅不利,就將授人以柄,給蔡瑁等人炮製的機會了!”領軍東行路上,徐庶悠悠然對劉備道。

  “吾知曉!”劉備臉上看不出喜怒:“不過荊襄水脈縱橫,加之寒冬,都是夏騎縱橫的阻礙。元直,當為吾謀劃那劉珩小兒啊!”

  劉備這是對徐庶抱以極大的信心了。

  “夏軍騎下,可都是好馬,若能攻滅之,奪取些馬匹,主公也可組建自己的騎軍了!”聽著劉備與敘述的對話,魏延興致勃勃道。

  劉備呵呵輕笑一聲。

  “武關那邊,張允掌軍,不知要死傷多少荊襄兒郎了!”徐庶突然嘆道。

  “如此局勢,不待撤,難道張允還欲進攻嗎?”劉備會意,沉聲道。

  徐庶默然。

  ......

  劉表稱王后,對荊州之郡縣進行規整,除了荊南分出了湘州郡縣外,對荊北郡縣亦有廢置整頓。原南陽郡,以育陽為界,其北為仍為南陽郡,其南則為新野郡。

  湖陽,便是新野郡下縣邑。劉珩此時正率殘騎於此境活動,在荊州可比中原豫州滋潤地多,荊襄既富庶,防禦又那麼稀疏,真是快寶地。

  劉珩軍的快活,自然建立在荊州士民的痛苦上,但這些劉珩可不會管。他此時正在猶豫下一步動向,劉瑰怕是興奮過頭了,想南下去寇襄陽。

  劉珩則心懷猶豫,那畢竟是楚王都。荊楚將士雖然比起曹魏好對付些,但也不可輕視,畢竟在他國領地。且麾下多北方人士,到這更南方來,有些水土不服了,不少將士都已有反應。

  “向北,將士們也想家了,該撤了!”劉珩做下決定。

  ------------

  第375章 孫策襲柴桑

  在江南,雖有寒風起,卻還未冷入骨髓。吳國之彭澤縣,自柴桑為黃祖攻陷後,就成為吳國面對長江上游楚軍勢力的最前線。

  彭蠡湖的吳軍水師大寨,過去兩年常駐兵力五千,如今已悄然集中起了兩萬的水陸精銳。以如今的孫吳國力,除了都城建鄴駐軍,與鎮守不怎麼安穩的國內之軍兵外,也就能調動這樣規模的一支軍隊用於對外作戰了。

  水寨之上,憑欄西眺,感受著呼嘯的西風,澤水涌動,波紋陣陣。孫策滿臉冷峻,英俊的面龐上,神態之間,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成熟。

  眼神深邃地望著煙波籠罩之處,在彭蠡大澤對面,是他這些年夙興夜寐,想要奪回的柴桑重鎮。

  “吳公!”看孫策心事重重地站了許久了,上前輕喚一聲。

  “公謹,你我兄弟,不必拘此繁禮。”孫策臉色鬆緩了些,面上帶著些許“不愉”,偏頭看著周瑜。

  “伯符!”周瑜見孫策表情認真,換了個稱呼。

  孫策這才露出了笑容。如今的孫策,江東之主,一國諸侯,旁人皆尊崇地喚之為吳公,但周瑜,他還是希望以往如兄弟般那樣互喚表字。

  “坐!”也不嫌木板上髒亂,二人直接席地而坐。

  “伯符還在想攻取柴桑吧!”周瑜丰神俊朗,嘴角噙著笑意。

  “先父在世之時,縱橫天下,睥睨南北,何等英雄,奈何竟亡於黃祖這等鴟張之輩手裡。自先父之亡故,揚州失之半壁,我承江東基業,擁數郡之地,這些年竟淪為坐守之徒。外不能開疆拓土,為父復仇;內南安定黎庶,受制於那些世家豪族,恨我無能啊!”孫語氣中帶著濃濃的不甘。

  看孫策情緒又上來了,周瑜不禁勸道:“伯符,吳國的統治離不開江東諸族的支持,對士族,當剛柔並濟,不可一味用強啊!”

  “當年若不是那幫人在後扯先父後退,我繼位又敢聚而作亂,江東怎會淪落到如此境地!”周瑜勸了孫策不止一次,但孫策對士族的態度仍就未有改變:“此言公瑾就不要再說了。”

  周瑜苦笑,孫堅孫策父子,對江東世家的態度,簡直一脈相承,都過於強硬,各項動作侵害其利益,也難免彼輩對其多加排斥。孫策即位,江東大亂,以武力定江山,沒有孫堅的威望,只得以鐵血樹立他孫策的威嚴。

  對士族的打擊與壓迫,孫策必起孫堅還要強硬,手段更狠,但也造成吳國上下離心的境況,孫策打擊士族豪強,惠了百姓,卻徹惡了江東望族。如今江東諸族,在孫策強壓之下,雖然“老實”,但對孫策統治的牴觸,是更大了。

  “好了,時機差不多了,我親至,就是要奪回柴桑。”孫策轉過話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