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諾!”

  ......

  曹操、劉表相繼動兵的消息亦很快傳來,早有所料,早有準備,劉淵反倒未見有多慌張。不過趙軍動兵上十萬,魏軍六萬,楚軍三萬,這些可都是諸國精銳,差不多二十萬的人馬一齊攻來,縱使不慌,但這也確讓劉淵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

  與諸臣商議,結果無他,不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基本的定策乃北攻南守,并州、太行、函谷至武關一線以守為主,而調漠南之兵南攻河北。這聯軍是袁紹牽頭,也是進攻性最強,帶給劉淵威脅最大的一方,那就著重打擊袁紹。

  須卜赤弇已然先行去上黨,統籌并州夏軍,應對趙軍進攻。而劉淵自領中軍,欲往函谷。

  長安城東,灞橋之側,東行的大軍已然準備妥當,侍衛、禁衛二軍被抽調一空,與北來的藍田大軍匯合在一起,三萬餘精銳,是關中夏軍的核心力量。

  經此一調,長安迎來劉淵入主之後最空虛的時期,關中的其他兵馬,劉淵不敢輕動,後方的穩定,比起前線的戰事更重要,也更讓劉淵憂心,不敢掉以輕心。

  “懷荌,此次朕不帶你東征,是要用你領兵與朕鎮守長安,彈壓三輔。你是跟隨朕二十多年的老將了,朕能深信託付以腹心之重者,也唯你與寥寥幾了!”城前,劉淵低聲道。

  若是早年的仆固懷荌,必會吵著嚷著要領軍對敵作戰,但這麼多年下來,早飛當初的一勇之夫,在漠中當了數年都督,更是成長不小。

  也知大局之重,對劉淵鄭重應道:“請陛下放心,臣必保長安無失!”

  “勞大人拖著病體為朕穩定後方,朕實不忍啊!”另外一邊,蘭稚拄著拐杖,站在送行隊伍之前,劉淵親自對其拜道。

  搖了搖頭,蘭稚反而暢聲笑道:“老臣這身子骨,還能為陛下效力,雖死無憾!”

  “你二人,當好生協助蘭老大人,安撫長安!”盯著劉珝與劉琤,劉淵嚴肅道。低調的鄭王劉琤終於露了個面,劉珩隨軍東行,於軍前效力,他們兩兄弟,自要於後方建功。

  “諾!”二人對劉淵恭敬一禮:“祝父皇旗開得勝,一舉擊敗敵軍!”

  “出發!”親自跨上御馬,大手一揮,三萬多威武之師,越過灞橋,向東而去。

  劉淵此去,實乃應付曹魏之軍,在曹操大軍未至河雒之時,僅以曹仁,是無法對關西造成太大威脅的,短時間內,劉淵倒不是很急。

  實可慮者,乃并州那邊。自袁紹下令西征始,勢力原本於太行一線犬牙交錯的夏趙兩方,就已經開始交戰了。

  就之前得來的戰報,太行趙將蔣義渠,統兵西進,其人治軍有方,不下作戰有力,已拔了夏寨數座,侵逼上黨,為後續的袁紹主力大軍,開路搭橋,打前站。

  出兵的命令早已發往彈汗山,飛鷹與六百里加急並行。五萬鐵騎,南下幽冀,劉淵對万俟槿與柯能二人,報以不小的期望。

  ------------

  第349章 絕不被動挨打

  大軍東行,糧草輜重頗多,再加民夫青壯的牽累,耗費了近七日的時間方至潼關。這速度已經算快了,但距離目的地函谷,依舊還有過半的路程。

  於關口暫歇,將守將王順喚至行營中。

  初入秋,夜色深沉,天地間還有些炎熱。軍帳之中,宦官掌燭,劉淵專注地察閱著各處軍情諜報,王順入帳,就看到這麼一幕。

  “末將王順,參見陛下!”王順屈身行禮。

  “免禮!”劉淵抬眼盯了王順好一會兒,盯得他直發虛。

  “子忠,你鎮守潼關多久了?”良久,劉淵出聲了。

  “回陛下,有四年多了!”心中微鬆了口氣,王順立刻稟道。

  “對於地勢、城防,可濫熟於心?”

  “請陛下放心,潼關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在臣腦中!”王順十分自信地答道。

  “這,朕倒是相信!”劉淵淡淡一笑,隨即表情嚴肅起來,目光炯炯盯著王順:“朕喚你來,只欲叮囑你一件事。”

  “請陛下吩咐!”

  “如果,朕說如果,此行東去,函谷不能禦敵,弘農不能守。那潼關,將成為三輔最堅固也是最後的一道屏障,你,明白其重要性嗎?”

  迎著劉淵的眼神,王順面容也是一緊,拱手彎身道:“臣明白!”

  劉淵是看出來了,王順雖然鎮守潼關多年,但也因長年無戰,多年的安逸生活,喪失了警惕性。雖然行事一板一眼,但若真有敵人出其不意而襲擊之,縱使潼關堅城險關,陷落的可能性也不小。

  故此,劉淵方專門將之喚至行營提點。

  “你退下吧!需知謹小慎微,尤其是在大夏處如此危局之時,更需處處小心!”看王順那樣子,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劉淵再次吩咐道。

  “諾!臣省得,臣告退!”謙卑一禮,王順緩緩退出帳外。

  “陛下,陳王來了,正在帳外等候!”張讓悄步入軍帳,對劉淵道。

  “讓他進來!”頭也沒抬一下,劉淵的目光死死盯著案上的地圖,簡單吩咐一句。

  “兒臣拜見父皇!”鱗甲之聲響起,劉珩大步入帳,單膝下跪拜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