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淵的漢化過程,實則就是一個胡夏內部矛盾不斷積攢的過程。早期之時,面對劉淵的一意孤行,銳意改革,上下不服者,敢於直接起兵反抗。

  在劉淵即為單于,統治匈奴的前期,未嘗有一歲未有叛逆動亂,都被其強勢鎮壓。骨頭硬,反抗最激烈的被劉淵族滅之後,剩下的再有不甘,也不敢硬頂了。只敢在不可阻擋漢化趨勢中,暗自固守著他們的“傳統”,堅定著他們的“信念”。

  對於這批人,劉淵雖然行壓制之舉,卻也未再施過激的手段,畢竟早期的內耗之中,整體國力有所衰減。彼時北方有鮮卑需要征服,劉淵窮盡國力征服鮮卑諸部,其後立國稱王建制。緊接著大漢局勢劇變,注意力又被集中到南邊,對那些“保守派”也就放鬆了壓制。

  隨著這數年以來,劉淵南征,調動了大批軍力南入漢境,在北邊,彼輩勢力竟有抬頭之象。雖然人在南邊,但對北方事劉淵從不敢放鬆,那畢竟是他的根基,若在大漢待不住,劉淵還存著北撤的打算。

  派內衛暗探嚴密監控北方,但終究鞭長莫及,劉淵實難分心他顧。這麼長時間下來,“頑固分子”有些猖獗,互相串聯,而劉淵的南遷之議,再次引起彼輩反彈。

  一路經上郡入西河,北歸美稷,耗費了十來日時間,已然開春。一路考慮著美稷事,劉淵心情不是很好。

  南征逾兩年,再歸王都,劉淵心生慨嘆。美稷還是那座屹立於河套的塞上雄城,且愈加繁華熱鬧,王柔的治政不錯。

  一場規模不小的迎駕儀式,向王都上下宣告,你們的大王回來了!攻占大漢舊都而還,對上下民心士氣的提升,端是不小。此次是劉淵離開美稷最久的一次了,上下民眾歡迎很“熱情”,事實證明,劉淵對美稷的影響依舊。

  入得宮室,思君許久的後宮美人們早翹首以盼,不過最先撲入劉淵懷中的,還是大公主劉紓。

  “父王!”甜甜的呼喚聲響在耳邊,酥在心底,劉淵表情上露出些憐愛之意。

  一把將劉紓抱起,兩年未見,小姑娘長高了許多,出落得越發精緻,眉宇間有其母卞氏的神韻。

  “紓兒長大了,也重了,孤都有些抱不動了!”劉淵調笑道。

  小姑娘自然不依,潔面上露出嬌嗔之色,在劉淵懷中扭動幾下。過了這麼久,劉紓對劉淵依舊那般依戀,兩手摟住劉淵脖子,掛在劉淵身上,輕嗅著父親身上的味道,低喃道:“父王,紓兒想你了......”

  “咳咳!”在側的王后劉芷輕咳了兩聲,提醒著父女倆。

  轉眼望去,劉淵的後宮子嗣俱在,小二十號人。原在襁褓中的幼子劉珣,已能蹣跚行步,大睜著眼睛,望著劉淵,這個陌生的男人。蘭妧深望著劉淵,眼中滿是熱切,該是許久未加滋潤,明顯很饑渴。

  “都散了吧!”劉淵大手一揮,一路北歸,車馬勞頓,也無心多說什麼。

  “遷都之事,籌備得如何了?”喚來蘭稚與王柔,劉淵直接問道,他此刻就對此事上心。

  “回大王,王城各衙署都已動員完畢,只等您詔命一下,便可起行。臣預南下分三批,第一批為南遷部民,第二為宮室眾人與諸大臣親屬,其三為闔城官署機構!”王柔拱手應道。

  劉淵點了點頭,蘭、王二人,準備到這個地步,能省他不少事,他此來,正可為南遷保駕護航。

  “南遷戶民狀態如何?可曾願意南下?”想了想劉淵問道。

  王柔心中苦笑,美稷周邊夏國百姓,不論胡漢,在本地最晚者也待了十數年了,早習慣之。劉淵一聲令下,強制遷徙,背土離鄉,怎麼會心甘情願。

  “南征將士家屬,第一批五萬餘人,已然準備好南去。能與兄弟子侄團聚,百姓們欣然欲往!”王柔只能這麼道來。

  聞言,沉吟許久,劉淵聲音有些冷:“那些貴族呢?”這才是他最關心的。

  劉淵語氣森寒,令下方二人身形一顫,蘭稚與王柔對視一眼,屈身稟道:“大部分貴族爵臣還是願意隨大王南遷的,只有少數人見識淺陋,不明大王之宏圖大志。其輩不欲離開故土,願請命為大王守衛河套!”

  “大王,老臣以為,我大夏臣民大肆南遷,必然導致河套空虛。河套畢竟是大王的根基之所,不容有失,留其為大王戍邊,保留後退之路,並非不可!”蘭稚試探建議道。

  “若讓彼輩替孤守衛河套,只怕孤在長安再難心安,這北境別想安寧了!”劉淵當即冷聲道,滿滿的不信任。

  蘭稚聞言默然,表情有些尷尬,腰彎得更低了。

  ------------

  第330章 遷都

  也覺得自己語氣有些過硬了,劉淵頓了頓,低頭掃向蘭稚。如今的蘭稚已過六十,年逾花甲,頭髮已盡數發白,老臉有些萎縮,看其為自己所懾,弓著身子,心裡微嘆。

  算上自己,蘭稚已是“四朝”老臣了,早年時分,作為一個合格的老狐狸,也有觸怒劉淵的行為。不過自劉淵大勢成後,此人立刻投入劉淵“懷抱”,盡心做事。

  劉淵南征北戰,坐鎮後方者一向為蘭稚與王柔,王柔雖然受劉淵重用,但真正能鎮住場子的還得看蘭稚。這些在外攻伐,後方得以安穩,蘭稚是盡了大力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