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除了原本的夏軍將校,之前收降服的關中將領,如張繡、李蒙、王方等都充為中軍將校,呂布原麾下魏續、郝萌、侯成、宋憲四人亦同。

  與中軍同時編練的,便是對侍衛軍的整改。原本侍衛軍士,都是由劉淵從夏軍諸軍精選的貴族人才與百戰之士,既負責劉淵的起居宿衛、戒備,還有王城守備事。多以鐵騎為主,此前分為南北兩軍,但南侵以來,入得長安,僅靠其一軍,難以支持那諸多職能。

  新的侍衛軍,被拆分補充為宿衛、侍衛、禁衛三軍。宿衛軍三千人,負責長安帝宮守衛,另有侍衛騎軍三千,平時駐上林苑。至于禁衛步軍五千,駐於長安近郊。

  此三軍,就是帝都長安之守備了。士卒亦為全軍所遴選之精悍之士,無軍功、非精銳,不得入。隆頡為侍衛將軍,高順算是升職了,為宿衛將軍,郝昭也入禁衛軍為校尉。

  長安城防,另設城衛軍,以為長安城池守備,亦負責平時的治安。

  長安西郊,上林苑。偌大的皇家園林中,有不少三輔戶民被遷入,屯田種植,為劉淵耕作。

  秋來,是行獵的好時機,難得地有些空閒的時間,劉淵入苑放鬆。新編的侍衛騎軍正伴著劉淵,驅趕著獵物,供其遊獵。

  劉淵並無特別強的勇力,但作為草原人,騎射這樣的看家本事,劉淵是從來沒有丟下。雖然國事愈見繁重,但有時間,劉淵還是會親自踐行之,且甚愛之。

  與須卜赤弇策馬於原野上好生奔弛一番,馬蹄飛奔,濺起一路的煙塵。兩側侍衛軍士不斷將驚散而逃的獵物趕向劉淵方向。

  眼見著一頭麋鹿倉皇而逃,雙腿踩著馬鐙,拉弓上弦,施放,一氣呵成。然而並未射中,羽箭擦著麋鹿尾巴,扎在其后土壤中,這,偏得有點遠。

  面對這樣的情況,劉淵早沒了尷尬之心。爽朗一笑:“今日運氣端是不好,不打了,傳下令去,射此鹿者,孤重賞!”

  此言一落,游弋在側的數百侍衛騎士,齊動趕了上去,想要得大王賞。

  “大王非射鹿也,而長於射國!”須卜赤弇知曉劉淵這射藝,可不怎樣,含笑道。

  再暢快地奔弛了一番,緩緩減速,停了下來。踏在秋草之上,劉淵問道:“關中將士,經此調整,軍心如何?”

  這麼大規模的整肅,就是將關中夏軍全面地整頓,各種評比、考核、賞罰,一併進行。有不少得意者,升職賞金,自然也有不少受罰貶罰者。劉淵問的就是這些失意者。

  “大王處事評比公正,上下將士無不服者!”

  這話劉淵可不怎麼信,那些無功而降職者,若說其毫無怨言,是不可能的。但須卜赤弇如此表態,至少證明,大部已安。

  ------------

  第324章 淮南戰局

  “不過!”須卜赤弇補充道:“來自河套、漠南的將士們,多有思北之意。此事得解決,否則長此以往,軍心難定!”

  聞言,劉淵表情稍凝,低嘆道:“跟隨孤南征之將士,時間久者,已三年有餘。三年的時光,征戰在外,浴血廝殺,是太久了,將士有思歸之心,可以理解。此孤一時不察,這時間,過得太快了!”

  劉淵有些感慨:“你有何建議?”

  “接下來,關中當無戰事,臣議,命將士輪番北歸探視,以慰思親之苦。不知大王,覺得如何?”須卜赤弇稟道。

  劉淵做思考狀,權衡片刻,搖了搖頭:“關中距河套、漠南,道路遙遠,往來不便。若要每名士卒依次北歸,既費力又耗時。若四境有變,別看現在關中稍安,軍力不可削減,若四境有變,也好應對。此,孤不取也!”

  “那大王的意思是?”見劉淵似乎有所計較,須卜赤弇出言問道。

  劉淵眼神堅定,偏頭看向須卜赤弇道:“孤欲將南征將士之親族親屬,盡數內遷入三輔安置。包括并州、河東之漢卒,也一樣!”

  劉淵此決定,便掀開了了北境胡人,大舉南遷的序幕。關中之地,足以養民數百萬,夏軍親屬若盡遷,便是數十萬人。既可填補關中人口缺失,又可增強劉淵在關中的底蘊,加強他對這塊土地的控制。

  這些戶民,劉淵亦將之盡數化為世兵,家家戶戶,世代為兵,為劉淵征戰。而據其親屬就近控制,中軍外出作戰,亦可作“人質”控制,當然此心思是不好說出來的。

  至於胡民南遷,所引起的胡漢矛盾,劉淵則不是太過擔憂。河套那邊,亦是漢胡雜居,到現在胡人放牧,漢人耕種,一樣挺“和諧”的。

  三輔的羌、胡可不少,這麼長時間胡漢雜居,也沒怎麼不習慣。

  而劉淵所議之胡民南遷,也是在為遷都長安做準備。劉淵早早地便傳訊美稷,做好南遷的準備,不過自蘭稚那邊傳來的消息,美稷貴族們,竟然沒有多少人願意南來。蘭稚在美稷,處置有些尷尬,只得上報劉淵。

  劉淵對此,也已經做好了採取強制手段的準備,任何敢於違逆他夏王意志的人,無論何人,都將被他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中。

  ……

  在劉淵於關中種田,開始著手南遷事宜時,淮南這邊,鏖戰多時,終於開始進入收尾階段。

  自袁術北抗曹操之大軍慘敗南歸後,原本有安穩之像的成國便徹底風雨飄搖搖起來。仲氏皇帝袁術,暴躁而驚慌,收容了數千敗卒,合守軍萬餘,抵抗兵臨城下的曹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