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備對周邊將士行一躬禮,堅定道:“天下如此之大,總有我等容身之處!又諸位相隨,匡扶大漢,靖平天下之志,總有一日可實現!”

  新敗之軍,士氣不高,周邊將士都耷拉個腦袋。聞劉備之言,不少人都精神一振。到這個地步,還跟著劉備的,都是真正的老人了,死心塌地效忠劉備的。

  “誓死追隨主公,成就大業!”巡視歸來的關羽聞言,當即高呼一聲。

  頓時引起共鳴,軍心有所恢復。

  一路向西入汝南,這個時候的汝南在袁術的經營下,早不復當年中原大郡的氣象。郡內流民遍地,山賊橫行,很亂。也正因如此,方得劉備這般輕易挪轉於其中。

  隨著袁術勢力統治重心向淮南九江轉移,對汝南的統治倒有些鬆懈,劉備領軍入汝南,竟然沒有袁軍阻擋。各縣都是緊守城池,對劉備這支殘軍,不管不顧。

  至汝陰,劉備也收到了來自長安的消息,也是大吃一驚。不過,自己處境尚且不妙,哪兒管的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天子。只是率領全軍將士,遙拜西面,哀嘆大漢之不幸。

  “明公!恕在下不能再跟隨您逃亡了!”聚集親信,商討下一步動向,還未開始,便見田豫稟道。

  劉備當即眉頭一皺,打量著一臉嚴肅的田豫,對這個於幽州收服的人才,他很是看重的,出言問道:“國讓何處此言?”

  “家有老母需要在下奉養,長年在外,在下心中實在不忍啊!”田豫沉聲道。

  對田豫的請辭,劉備自是不肯,幾番勸說,但其去意已定,最終只能嘆一句“恨不能與君共圖大業”!

  劉備軍中缺馬,硬是尋了最好的一匹,送與田豫,親自給他送行。

  “主公,田國讓有才,他此去,不是仕袁紹,便是為曹操所用,就這樣放他離開嗎?”望著正欲策馬離去的田豫,孫乾在旁低聲問道。

  劉備眼神深處閃過一道陰狠之色,表情有些冷,田豫方行,盯著其背影,劉備雙拳緊握。

  旁邊的張飛見狀,抬弓上弦,拉滿,瞄準田豫背心。方欲施放,便被劉備用力按下,嘆了口氣:“罷了!殺之,又有何益?”

  田豫這邊,臉一直緊繃著,餘光一直瞥向後邊,但見張飛的動作,心裡端是緊張。一直到走遠,不見後邊的動作,心知劉備是真放自己離去了。暗道一聲保重,策馬飛奔向北而去。

  劉備這邊則有些惆悵,不久前方言身邊都是忠誠之士,這田豫便脫離自己返鄉,心情怎麼也好不了。

  “主公!我們下一步該去何處,汝南崩壞,莫不如占了此地,以之為基?”簡雍出言問道。

  “汝南是袁術的地盤,我們若真留在這兒,袁術那兒定不會幹休!”劉備想了想,果斷道:“我們去荊州,投劉表!”

  決定了南去荊州,劉備也是果斷,當即領軍西行。不過於汝南之內,還得搜刮一番。徵召了不少士卒,順便收服了落草為寇的劉辟龔都等黃巾餘孽,又挖掘出陳到這一將才,心滿意足之下,方才向荊州去。

  劉表這邊,上下正忙著談論長安事,議了許久,也沒議出個什麼結果來。倒是有人提出出兵西向,直接被否決,這個時候,還是看其他諸侯如何反應,來得實在。

  也許是劉備過早地南來,不似另一世在北方闖出了偌大的名頭,荊州局勢亦不同“前世”,劉表對劉備之來投,並未表現出特別的“重視”。

  但人既主動來投,總要有所表示。任其為將軍,率領麾下歸蔡瑁統領,到荊南,加入征討蠻人的大軍。

  劉備,自此,蟄伏荊州。

  ------------

  第279章 楊氏

  長安這邊,劉淵果斷進行裁軍,收降的關中俘虜雖然大多數為精壯之士,大部還是被劉淵毫不猶豫地裁撤,以為軍屯,與其家小盡數安置於渭南平原屯田。

  經過精簡,夏軍於關中的兵力縮減至五萬步騎,雖然軍隊減少,但依舊有著那麼多人需要養活,劉淵還是熬得有些痛苦。

  夏軍,迅速占據關中四面關口,封關鎖隘,隔絕內外。主要的目的,自然是要阻止三輔百姓的流失了。三輔郡縣,算上弘農,此前人口不足百萬,自中平元年涼州之亂至今,關中屢經禍亂,到如今,八百里秦川之沃土,竟然地廣人稀。還不如夏之河套人口密集。

  之前董卓強遷河雒百姓數十萬西入關中之後,整個關中的人口方才破百萬。但經過這幾年的動亂,關中百姓都是成規模地向其他州郡遷移。

  涼州那邊局勢比之關中好不了多少,少數有向北,向夏國控制的河套逃亡,但大多向南邊安定的巴蜀遷移,正讓劉焉白得了數萬戶流民,以此為基組建了“東州兵”。

  所幸劉淵西來的夠早,破關中聯軍夠快,否則再讓李、郭等人將關中禍害個兩年,只怕三輔大地真將是“白骨露於野,百里無人煙,千里無雞鳴”的景象了。

  即使如此,整個關中人口到此時也銳減一半,可想而知,如今的關中有多蕭條。夏軍之來,還有更多南逃者。也就劉淵早作打算,派魏續、侯成幾將率軍截留,四人也是夠盡力,強硬地將流亡百姓趕回。

  有家者令其返鄉,破家者則收歸於長安近畿就近安置,容後安排,一座流民大營,便收容了數萬流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