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連忙命李家親信族將收束住還能掌控軍隊,毫不拖沓地向西逃亡去,頭也不回。不似郭汜等人,反應似乎有些遲鈍,潰敗之勢已成,無所適從,逃亡都還有些猶豫。還有殺紅了眼者,竟然妄圖領軍抵抗,直接被夏軍碾壓而過。

  夏軍進攻實則是來收尾的,本沒有什麼壓力,只是面對一群失了志的軍隊,擊破不難,想要將之平息,還是得費些勁兒。

  “降者不殺!”自夏軍之中不斷傳出這樣的口號。

  很有效果,一路所過,降者無數。不過,總有頭腦發熱的人,依舊妄圖抵抗,比如說,樊稠。

  樊稠麾下本有上萬的士卒,經過幾次交戰,再加此次亂戰,能跟著他的也不過千餘人了。聯軍全散了,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他就率著這點殘兵,龜縮在一座破敗的營寨中。

  周圍火焰升騰,配合著夏季,更加炎熱。樊稠滿頭大汗,頭盔遺落,披頭散髮,面上染著血污,身上衣甲破爛。

  此處的交戰暫時停歇下來,對面的夏軍正在整理陣型,下次進攻就在眼前。便觀周邊士卒,都是面帶彷徨,沒什麼戰心,樊稠心中有些發堵。

  隆頡領軍在營外,冷冷地打量著樊稠。一臉就認出了,此人是當初於河南交過手的董軍將校。眼珠一轉,隆頡高聲道:“對面漢將,可願降否!”

  樊稠聞言,看著隆頡,聽著這熟悉的勸降之語,眼神有些迷離,一些回憶湧現腦海。當初在董卓麾下,他不過一小校,不名一文,與匈奴血戰被圍,好像就是此人勸降自己來著。

  又不禁湧起些對董卓懷念,太師在時,哪怕為一普通將校,總歸安穩,作戰暢快,心中有底。如今,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淪落至此。

  迎著隆頡目光,樊稠心中突然湧起一股難以遏制的豪情,大聲回道:“董軍將士,寧死不降!”

  說完便領軍朝隆頡衝去,隆頡見了,面上也沒有一絲動搖,“殺”字吐出,身後夏軍湧上前去,將樊稠這支人馬剿滅。樊稠親自砍殺了五名夏卒,體力不支,死於亂刀之下。剩下的數百士卒,果斷降了。

  相比於整個戰局,樊稠這邊,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域。關中諸將,只有李傕領殘軍向西得逃,順手劫了天子劉協,郭汜逃得有些慢,被張繡領軍趕上,梟了腦袋。段煨受傷被擒,李蒙降了,其餘關中軍閥,死傷降不一,夏軍大獲全勝,收降士卒四萬有餘。

  “大王!關中賊將,只有李傕見機向西邊遁去!”一切穩定,劉淵踏入阻了他這許久的敵寨,跟上來的李儒稟道。

  “放心,他逃不了!”心情有些振奮,劉淵命令道:“飛鷹傳令須卜赤弇,領軍南下,劫擊潰兵!命隆頡張繡領軍繼續追擊,其餘諸將,領兵將降卒給孤看住了!”

  劉淵豢養多年的金鷹再次飛起,攜劉淵王令,向西北方向飛去。信鴿還沒培養出來,遇到緊急情況,就奢侈地用鷹了。

  此隘一下,十萬賊軍一敗,由此向西,一馬平川,入渭南,再無阻礙。

  關中,將是他劉淵的了。

  ------------

  第271章 段煨與賈詡

  “此處可立一關口,以為關中屏障!”在一處地勢高絕的山壁下,劉淵居高臨下,指著腳下險要,堅定道。

  李儒隨侍在側,眼睛一眨,表現出嘆服的模樣,對劉淵拱手道:“大王智慮深遠,臣還在思如何徹底將三輔納入大王治下,大王已經在著眼日後關中的防衛了!”

  “文優不覺得孤好高騖遠便好!”劉淵輕笑道:“此地比起函谷,雖失之窄狹,卻更加均衡,東守西卻,都是險惡異常。”

  “大王,提起函谷,該拿下來了!”李儒在側出言。

  緩緩點兩下頭,劉淵摸著下巴思索片刻:“大軍將入關中,糧道轉走蒲坂津,便令楊奉東去函谷。此次全力對付關中賊軍,無餘力攻略弘農,這餘下諸縣,孤欲派楊定與張繡去攻取,文優以為如何?”

  “大王委以信任,二人必盡心報之!”李儒倒未覺不可,果斷道。

  ……

  至夜,周邊已然平靜下來,數萬降軍被收繳兵器看押於各塞之中。數千民夫正辛苦地將夏軍大營各項軍需物資,搬運西來。在各處走了走,方回帳。

  帳內外,甲兵林立,段煨與段凌叔侄,被捆縛著,跪在中央。劉淵呵呵笑道:“將軍,終是落入孤手,感想如何?”

  段煨一身狼狽相,輕搖幾下頭:“夏王所言不假,李、郭不足與謀。夏王英武睿智,我等不是對手,敗得不冤!”

  見段煨態度,與之前的“剛烈不屈”迥然不同,劉淵玩味一笑,手一揮:“給二位解綁!”

  衛士上前,割斷繩索,段煨起身,一臉平靜地望著劉淵。對劉淵此舉,他心有所料。

  果然,劉淵直接開口道:“對忠明將軍之武略,孤甚是欣賞。於華陰之時,不似李、郭等人那般不事生產,侵掠百姓,反而勤修農事,衛黎庶安寧,實為難得。如今戰也戰過了,孤再問一次,將軍可願降服,孤依舊以上將待之!”

  “承蒙大王看重!”迎著劉淵那“和善”的目光,段煨沒做矜持之舉,毫不猶豫單膝下拜:“末將願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