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万俟槿身上也添加了幾條傷口,但其戰欲正酣,敵人的血液濺在臉上,更讓其威視滔天。目光盯在拓跋鄰身上就一直沒移過,重新聚滿士卒,這個時候還能緊跟在他身邊的也只有侍衛親軍的將士了。

  鏖戰至此,侍衛軍的傷亡也不小,只得三百人,三百頭嗜血的猛虎!

  “殺!”只道一個字,万俟槿不給拓跋鄰緩衝的時間,又猛衝上去。幾乎是決死一擊,終是突破了眼前數百強弩之末的鮮卑士卒。

  万俟槿當先奔直拓跋鄰之前,揮起大刀,朝其頭顱砍了過去。年老體弱的拓跋鄰根本反應不過來,刀光閃過,便沒了意識。

  首級飛起,万俟槿一把抓住,仍有鮮血淋過,對天怒吼,徹底奠定勝局。

  ------------

  第105章

  隨著拓跋鄰之死,鮮卑軍徹底陷入頹勢,再難聚起有效的抵抗,乃至反擊。一直勉力支持著的拓跋詰汾第一時間發現了拓跋鄰的危機,想要帶人支援,卻被羯人拖住,掙脫不得。

  眼見著拓跋鄰被万俟槿梟首,眼眶充血,不管不顧帶人想要衝向万俟槿,殺之復仇。但這個時候,軍心離散,部眾的抵抗之心被削弱的最低點,沒有多少人跟著他衝殺。未沖多遠,便被羯人圍住,四面八方戰刀砍來,奮力抵抗了一陣,帶著強烈的不甘倒下,被剁為肉泥。

  拓跋鄰父子一倒,局勢徹底納入“匈奴人”掌控,烏樾、王德緊密調度指揮,万俟槿居中震懾,遊刃有餘地解決著剩下的鮮卑人。

  一道投降免死的命令,將西部鮮卑最後的抵抗意志打消,在匈奴士卒強壓之下,紛紛放棄抵抗,被控制起來。

  一些鮮卑首領,見大勢已去,不願投降,又不願納降,紛紛帶人脫離營地,亡命而去。對於這些人,烏樾與万俟槿沒有怎麼搭理,任其離去,沒了部眾的他們,與沒了爪牙的禽獸無異,並不能帶來多大威脅。

  在這西部草原上,能否生存下去都是問題,那點人最後的結果不過被吞併化為歷史的塵埃罷了。

  經過幾番摧殘,西部鮮卑營地終於漸漸歸於平靜,雖然逃散了不少鮮卑部民,但也俘獲數萬之眾,收穫巨大。派人將所有的鮮卑人看住,保持穩定。

  羯人再次得意起來,望著又一次臣服在自己淫威之下的鮮卑部民,不少人都面露紅光。肆意地砍殺了一些人,便被烏樾嚴厲阻止住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安穩度過這個黑夜,來日再好好統計此戰得失。

  望著烏樾威風凜凜的樣子,万俟槿面上閃過不愉,他才是大軍統帥。當即大聲吼一嗓子,吸引了所有人注意力,發號施令一番,也逞足了威風。

  對万俟槿的表現,烏樾沒有做聲,一臉淡然的樣子,只是眼神深處透露著一絲慍怒,被其隱藏起來。

  ……

  并州、五原郡,劉淵帶著侍衛軍往九原城而去。天氣炎熱,烈日酷暑,流金鑠石,劉淵心情倒是停愉悅。輕催著駿馬,一邊與身側的王柔交談,一邊沿河西進。

  在派出万俟槿統軍北征西部鮮卑後,劉淵邊也沒有閒著。對於大漢,雖然暫時放棄了野心,但注意力從未放鬆過。這些年漸漸長成的“漢化”少年們,派入晉陽不少,於蘇雙與張世平手下做事,美其名曰“協助”,實則監視並打探消息。這些年,脖子上的韁繩稍微鬆懈了些,此二人可有些不安分。

  在大漢,黃巾之亂愈演愈烈,朝廷雖竭力鎮壓,但還未見成效。重心雖然放在北邊,但南邊才是最終目標,卻也牽扯了劉淵一部分精力。

  對內,自是潛心發展匈奴實力,去年寒冬,匈奴的部民們損失不小,這個時候劉淵放鬆了管制,任其自由發展,迅速恢復著實力。還有北征俘獲的大部鮮卑人,吞併之後,就得管其死活,方可徹底消化為匈奴人的實力。

  初入夏,劉淵便帶著侍衛軍巡視四方,雲中、五原,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段旅程。大部分鮮卑部眾都被安置在此二郡,賀蘭當阜幹得不錯,有王庭的支持,倒是沒發生大的動亂。

  受到寒冬的侵襲,這些鮮卑人損失慘重,但淘汰下來過後,剩下的都是身強力壯之輩和婦女孩童,這些對於劉淵來說正是最有利用價值。

  此番北上,除了巡狩領地,隨時關注北征大軍之外,收服一下鮮卑部眾,散播大單于威嚴,將其化為真正的“匈奴人”,也是應有之意。

  一路往九原行去,偶爾能見著驅趕著牛羊放牧的“新匈奴人”部眾,帶著喜意,很明顯,是慢慢恢復過來了,習慣著新的身份。

  最讓劉淵興奮的,莫過於五原鐵礦的大發現了。這些年,一直受制於鐵礦不足,無法大力發展鐵器,尤其是軍備,發展緩慢。在劉淵費盡心思搜羅之下,整個匈奴仍舊處於青銅時代。

  距離劉淵所暢想的鐵器時代差了何止千里,心裡一直惦記著“包頭”鐵礦。自掌控雲中、五原過後,劉淵便令軍械監事焉羅帶人於兩郡之間大規模搜索。先是將雲中翻了個遍,得到些小礦,杯水車薪。

  讓劉淵失望的同事,也頭一次大發其怒,數年過去,焉羅依舊沒解決礦石問題,讓他的耐心幾乎消磨殆盡。焉羅也是發了狠了,在劉淵強大壓力下,沒日沒夜地繼續於兩郡內發掘,終於五原中東部發掘了一大片鐵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