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有多久,太陽從東邊緩緩升起,天蒙蒙亮。稽婁淵領著疲憊不堪的匈奴大軍撤去,此地已不可久留,他需要找個令他心安之地休整。派出斥候,覆蓋周邊三百里,探查漢軍動向,吃了一次虧過後,再不敢有絲毫大意。

  一路往西,至中陽縣,留下這邊的物資與守衛士卒已盡數被殲滅,稽婁淵心有所料,也不驚奇。估計是怕引起匈奴大營注意,河東軍沒有放火燒毀,糧草補給留下了許多,但是戰馬便一匹不剩,全被董軍繳獲。那可是數千匹戰馬,這樣資敵以攻己軍,稽婁淵面色淡然,還帶著點笑意,只是心頭陰雲密布。

  領軍北上,經離石,一直到藺縣,稽婁淵方感一絲安穩,於此整軍備武,犒勞士卒,激勵有些衰頹的士氣。自南下西河以來,破離石,攻張懿,此時兵鋒最盛。四萬餘大軍活動於離石周邊,尤其是擊破張懿後,損失不大,收穫卻頗豐,還未好好消化擊敗張懿帶來的福利,就被董卓痛擊一場。

  前夜一戰,董軍驟然突襲,在其猛突之下,稽婁淵大軍傷亡足有八九千,也算傷筋動骨了,讓稽婁淵心頭滴血。潰散者更眾,一直到此時都未聚攏完全。兩萬漢軍俘虜,除掉被救出和鎮壓殺掉的也只剩下不到萬人。糧草軍械被付之一炬,最終搶救出不足三成。最重要的是戰馬的損傷,加上中陽縣,只怕董卓從自己手中奪取了不下六千匹馬,還不算逃散與戰損的。

  “損失慘重啊!”稽婁淵滿是不甘,胸中苦悶,恨意滿滿。雖然不斷暗示安慰自己,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也不算敗得太慘。但一想起費盡心思擊破張懿,被董卓一擊打回原型,胸中便湧出強烈的憤恨,戾氣橫生,怎麼也消散不去,想要發泄,卻無處發泄,憋悶異常。

  給稽婁淵造成巨大傷亡,董卓那邊的損失也不小,稽婁淵統帥下得匈奴人可不是吃素的。近六千河東鐵騎,最終還能保留戰力者不足兩千。至於步卒,被侍衛親軍帶頭攻擊,差點被打崩潰,即使最終董卓止住頹勢,也死傷過半。能最終跟隨董卓北撤者,不過六千出頭。

  遠在呂梁山余脈一隘口處,董卓已經領軍與出山的臧旻軍匯合,休整、理兵。“仲穎兄,張懿不恤士卒,紙上談兵,貪功冒進,為匈奴人大破。若不是兄台,只怕戰局將直落深淵。幸得兄台甘冒奇險,強襲匈奴兩百里,可謂力挽狂瀾於既倒呀,旻替并州百姓謝過仲穎兄了!”中軍帳內,臧旻很是感慨拜謝。

  董卓聞言爽朗一笑,粗漢行舉,對臧旻抱拳道:“臧使君不必如此,都是為大漢盡責,為天子盡忠。嗯,突襲匈奴一戰,雖有小勝,但我河東兒郎損失慘重,在下還需回去安撫士卒,先告辭了!”

  望著董卓虎步邁出大帳的背影,臧旻撫須感嘆道:“董仲穎雖豪強出身,但膽略十足,幹練有度,是個難得的人才。此人戎馬半生,戰功顯著,若不是受限於出身,只怕早已被徵召入朝,位列九卿了!”董卓一擊便壓住了匈奴兵鋒,維持住并州的局勢,讓臧旻輕鬆了許多。言語之間,對董卓倒是頗為讚賞。

  “父親說的是!”一直在旁邊候著的臧洪附和道,只是眼神一直盯著董卓所去方向出神,有些言不由衷。

  回到自己帳內,董卓忍不住哈哈開懷大笑,面上露出止不住的喜色,沒有絲毫河東軍損失慘重的憂愁。不說襲擊匈奴,力挽張懿之敗的大功,還有血戰歷練的士卒,就說那數千匹戰馬,也足夠董卓興奮了。“這險冒得值!”董卓對等候多時的李儒道。

  原本董卓領軍北上,被賀蘭當阜領軍牽制在通天山周圍,雙方試探地交鋒幾次,收效甚微。董卓也不願與其硬拼,便於山陽安營,僵持了下來。後李儒進言,張懿急功冒進,必敗,獻策董卓讓其領主力繞襲擊匈奴後方,博一場大功。

  董卓也是沙場宿將了,自然明白其中的風險,若是李儒猜測有誤,抑或時機把握不對,那他便領軍邁入死地了。猶豫了許久,終還是下定決心賭一把,他不是士族世家,若要崛起,升官加爵,必不能甘於平庸。沒有顯赫的身世,他只有靠搏命,博出一個前程,一個河東太守,可不能滿足他的野心。

  留下三千士卒,偽裝大軍,牽制匈奴人。董卓領軍偷偷避過匈奴斥候探騎,晝伏夜出,小心翼翼地潛至中陽附近。運道不錯,天假良機,張懿一敗,匈奴警戒放鬆許多,給他一擊建功的機會。

  良久,董卓收斂了臉上興奮的笑意,此戰損兵不少,但對他來說不是什麼大事,再徵召百姓入伍便是。只是他的家兵部曲的巨大傷亡,讓他心疼不已。回憶起稽婁淵侍衛親軍的恐怖戰鬥力,董卓堅定道:“文優,吾欲以私兵部曲為基,練就一支董氏的真正精銳出來!那數千匹戰馬足夠吾練出三千鐵騎!”

  李儒聞言似也想起了那支匈奴騎軍的強悍破壞力,當即出言支持:“可,該掌握那麼一支精銳之師,為主公根基之力量!只是若編練成軍,只怕耗費不淺,僅憑董氏不足以支撐啊!”

  “河東乃富庶大郡,產出巨大,每歲的稅賦可不少!”

  李儒先是一愣,隨即立刻反應過來了,與董卓相視一笑。以公財養私軍,雖然是掉腦袋的事,但以此時大漢的情況,操作得當,也並無不可。以河東之資,足以支撐三千精騎之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