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臣有事啟奏!”曹節還未張口,太尉劉寬便出列稟道。“說!”縱使旒珠遮住了劉宏臉面,望不出表情,劉寬仍然感到了劉宏語氣中的不耐煩。

  然軍國大事,事關北疆安定,即便君王不喜,劉寬也硬著頭皮開口稟道:“南匈奴單于攣鞮氏稽婁淵,聚三萬之眾,作亂并州,如今已然攻破郡治離石,占領西河郡。下一步只怕會進一步攻略郡縣,殘害百姓,大漢若不加反應,并州動亂只怕眼前呀!”

  大漢這是怎麼了,幾乎年年都有動亂,天災人禍,未有間歇。就今年,四月江夏蠻反,酒泉那邊的地震還未解決,這邊匈奴人又叛了,劉宏聞言頗有些心力交瘁之感。

  “不是說匈奴動亂根源在屠各嗎,稍加安撫便可,如今屠各已滅,叛亂的卻是整個匈奴!”劉宏帶著些怒氣,話鋒直指去年的朝堂爭論。不少大臣忍不住將目光瞥向太傅袁隗,袁隗雙手抱腹而立,微彎著腰,面無表情,只是瞳孔深處瀰漫著濃郁的陰沉。

  “悔不該不聽然明公之言呀!”崇德殿內嗡嗡作響,有人隱在其中嘆道。輕拍御案,劉宏問道:“說吧,該怎麼應對,廷議有什麼結果?”

  朝堂之上頓時一靜,司徒楊賜出列稟道:“陛下,匈奴蠻夷之輩,不服王化,不知禮儀,不知好歹,必須施以嚴厲打擊!臣等議,令并州刺史張懿、太原太守臧旻、河東太守董卓,出兵西河,鎮壓南匈奴叛亂,取其單于首級!”

  “就這麼辦吧!傳詔,以并州刺史張懿為破匈奴中郎將,總領并州戰事,并州上下傾力支持,儘快平定匈奴之亂!”靈帝一錘定音,而後面露疲憊之色,揮手散朝而去。

  隨著朝廷詔令下達,針對於稽婁淵的入侵,各地漢軍終有動作。河東這邊,董卓得令,起步騎大軍兩萬,一路北上,奔西河而去,進駐蒲子城。

  臧旻這邊,早在稽婁淵大軍擊破離石後,派軍散布呂梁山脈,加強各處隘口守衛,牢牢監視著西河郡的匈奴軍。平陶縣城,臧旻領軍駐紮於此。

  縣衙內,臧旻盯著周邊地圖沉吟不已。身旁,臧洪也是一身戎裝,很是英武。“主公,刺史張使君來了!”有從事進門稟報。臧旻面上喜色微露,大聲道:“走,出城迎接!”

  “臧太守,如今西河局勢如何?匈奴人大軍有何動向?”張懿不客氣地居於主位,問道臧旻。

  臧旻不以為意,簡練回到:“匈奴擊破離石後便將其劫掠一空,周邊縣邑的百姓,士民皆被強行遷往北方。如今仍然領著大軍於離石周邊活動,不過軍力當不足三萬了。”

  張懿聞言眉宇間明顯一松,對臧旻一禮,笑道:“本將屯駐上黨,驟聞匈奴人侵我漢民,夙夜南安,此番身受天子詔命,主持平定叛亂事宜,還望太守支持!”臧旻自然謙遜連稱應當的。

  張懿對臧旻的態度很安逸,心中很是鬆了口氣,方才故意倨傲示人試探,臧旻有如此心胸,讓他對協力擊破匈奴提升了不少信心。畢竟臧旻不是一般的太守,他這個刺史對其並無直接轄制關係。若是靠天子詔命強行壓服,只怕效果適得其反,臧旻背後可是有著袁隗的支持。

  “匈奴人不過兩萬多騎,董卓領著河東軍兩萬多人,藏太守亦有兩萬軍,加上本將親率三萬大軍駐於茲氏,合七萬大軍。對付匈奴兩萬餘人,易爾。吾意我漢軍三路齊發,兵發離石,殲滅匈奴賊子!”張懿有些意氣風發對臧旻道。

  “不可!使君,匈奴皆為騎軍,機動性強,來去如風,作戰悍勇。我軍雖眾,但步卒居多,對敵騎多無反制手段。匈奴單于非庸才,貿然三路齊進,容易給其各個擊破的機會呀!還望使君三思!”聽張懿安排,臧旻腦海中立刻閃現出三年前出塞攻鮮卑之事,趕緊勸解道。

  張懿聞言則不然,面上閃過一頓羞怒:“依臧太守之言,本將便是庸才了!”見臧旻還待出聲,張懿揮手止住,盯著臧旻道:“吾意已決,休要多言,我大軍之發離石,如泰山壓卵,區區匈奴怎能抵擋。本將這就回茲氏,領軍出擊!”

  不待臧旻再勸,張懿風風火火出堂而去。望著張懿的背影,臧旻眼中閃過一絲憂慮,對張懿的剛愎自用不禁有些發怒,書生意氣,空談軍事。隨即嘆了口氣,誰教他不為主帥。

  “父親,我們該如何行事?”旁邊的臧洪沉聲問道。臧旻搖了搖頭,嘆道:“若讓張懿獨自領軍前去,必敗無疑。我軍一併出擊,策應其側。另外,通知董卓,讓其一併出擊,三路齊逼匈奴,給稽婁淵壓力。吾擔心張懿冒進,那熹平六年之敗,只怕又要重演了!”

  ------------

  第60章 接觸戰

  張懿這邊,回到茲氏之後,第二日便領著三萬步騎往西北邊的離石而去。對於臧旻之言,張懿是聽進去了的,只是深受君命,感到莫大的壓力,心中迫切地想要擊破匈奴平亂。

  當然,對匈奴的小視與立功心切也是促使他急切出擊。臧旻之言猶然在耳,還是小心點吧,張懿暗暗叮囑自己。不過轉頭望著身後的三萬大軍,又安心不少,如此雄壯之師,區區匈奴,怎能抵擋。

  “文優,張刺史與臧太守傳訊,讓吾提兵背上,共擊匈奴。你怎麼看,我軍將如何行事?”蒲子城,董卓收起來信,問身旁的李儒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