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第55章 變化

  對美稷王庭的官制稽婁淵也進行了大規模變動,首先便將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自置部落體系的權力收回。如今四王空置,呼衍具、羌渠被殺,稽婁淵以左賢王即位單于,右谷蠡王亦空缺好些年,稽婁淵重置四王,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且殺馬立誓,非大單于親子,不得為四王。如今稽婁淵也就兩個還處在襁褓的兒子,也得等成年之後經由稽婁淵考核後方可立之,如此一來,傳統的匈奴四王,對稽婁淵權力的威脅,直接降到最低,再經過十幾年,只怕以往匈奴傳統四王的權力與影響力會被消減至最低點。

  四王底下,新設左右丞相,蘭稚、丘林族長任之,協助稽婁淵管理匈奴事物。其下,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都尉、左右當戶、且渠、相等職位若干,再加上置普通部尉郎官數十不等,構成了匈奴新的體系。

  柘宇、赤弇分列左右大都尉,烏樾也被任命為左大當戶,仆固懷荌等人乃稽婁淵侍衛親軍統領,自成一系列,一貫跟隨效忠稽婁淵的諸人算是徹底步入匈奴上層貴族階層。而匈奴上下職位都被貴族們瓜分一空,算是稽婁淵的安撫,不管願不願意,在稽婁淵的強權之下,也得忍著彆扭慢慢習慣融入稽婁淵構造的新匈奴體系。

  數月以來,稽婁淵時不時地領著侍衛軍巡視四方,監控匈奴新部的狀況,雖問題不斷,在稽婁淵不斷的調控下,也磕磕絆絆發展著。西至湳水起源,東至定襄三城,北至雲中箕陵,南跨河曲之地。在這一小片河套之地上,稽婁淵以邑為單位,將匈奴部眾灑了出去,美稷不能長久供養數十萬部民。

  統率著五百親軍,策馬輕馳於美稷周邊,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開墾出了足足數萬頃良田,田中所種黍稷已然茁壯成長,有漢人百姓於其中耕作。隨著鮮卑人於五原、雲中兩軍肆掠,將其劃為跑馬地,郡內百姓士民紛紛逃散。

  有數萬漢人難逃,被稽婁淵截下,安置在美稷屯田,待到秋來豐收之時,稽婁淵府庫中又可收穫不少糧食。糧食在什麼時候,都是維持國家勢力運行的根本,由不得稽婁淵不重視、欣喜。

  放眼遠眺,面前田畝中的農作物長勢喜人,有一老漢帶著幾個丁漢於其中照料,稽婁淵朝前一指,頓時有一行十餘騎朝前奔去。沒過一會兒幾個漢人被帶到稽婁淵馬前,頭前老朽得見稽婁淵,帶著人直接跪下,眼含畏懼,顫音拜倒:“小人參加大單于!”

  “在美稷的生活如何?今年可豐收不小吧!”稽婁淵看了肩膀抖顫的幾人,淡淡問道。

  聽到稽婁淵的問題,老漢咯咯噔噔答道:“小人一家難逃,幸有大單于仁慈,有您庇護,耕種沃土,比起在雲中朝不保夕的生活,可算好多了。”說完看著稽婁淵反應,見其臉上掛著笑意,不禁心底一松。

  “很好!”稽婁淵輕飄飄撂下兩個字,帶人飛馳離開了,留下一片塵土。老漢見著遠去的五百騎兵背影,老漢嘆了口氣,這在匈奴人的統治下,還是不習慣呀,光是匈奴人的欺壓便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作為生存在雲中邊郡的他們,經歷的苦難可不少,能得存性命已然天幸,人的適應能力可是極強的。轉頭看了看身後的一大片綠油油的田畝,眼中露出熱切的喜意,待到秋來豐收之時,縱使上繳王庭七成收穫,剩下的糧食也足夠他們一家熬過一個寒冬了。

  滿懷希望,帶著幾個兒子往田地中走去,和風拂過,吹皺稷田波浪,伴隨著幾道辛勤的身影,顯得和諧極了。

  “叮噹!叮噹!”美稷湳水下游北岸,一座小聚作坊坐落於此,其中傳來陣陣錘鐵相擊的聲音。大索境內所有漢人,從中搜羅了上百鐵匠,再徵召丁壯,於湳水岸邊建立起這座兵器作坊,陸陸續續地已然打造了數千把戰刀與數百具輕甲。

  隨著稽婁淵地位的鞏固,蘇雙與張世平往美稷的商旅活動也愈加頻繁,每次都偷運夾帶不少鹽鐵等戰略物資。他們大賺的同時,也讓稽婁淵開懷不已,這兩顆暗棋下得果然不錯。看來可以吸納更多的漢商了,相信北地的漢人們恐怕有不少對他倆眼紅吧。

  在匈奴匠官焉羅的帶領下於作坊內轉了幾圈,釘鐵聲音震耳,熔爐散發出灼燙的熱浪,看著慢慢成形的馬刀,被悶熱包裹的稽婁淵滿意地輕點了幾下頭。“幹得不錯,還有尋找鐵礦的事情進展如何?辦好了,本單于重重有賞!”稽婁淵看了身邊跟著的匈奴匠官。

  “謝大單于!臣已然派人四處搜尋,正鎖定區域,一旦發現,便可安排開採,用不了多久,我們便能自給鐵礦了!”焉羅眼中一喜,頗為恭敬稟道。

  在作坊外,恭順地送走稽婁淵,焉羅心情仍然振奮。這匠官之職,那麼多貴族無人問津,被自己撿了個便宜,想必許多人後悔得不行吧。看著一把把打造完成的兵甲,焉羅眼中滿是火熱。

  誰能想到大單于對此如此重視,自己若是幹得好,打造更多的兵器,只怕不久便能在美稷城中得賞一座宅院了吧。如今的匈奴貴族,在城中能有一座宅院,那便是地位的象徵,都想往其中擠。只可惜粥少人多,能居其中,都得由大單于賞賜方可。

  宮城東南角,一座寬敞的院落中,朗朗的讀書聲響起,是《論語》。這是稽婁淵安置給蔡邕的宅子,院堂之中,蔡邕正坐其上,目光時而掃過底下安坐的匈奴人。雖然有些人漫不經心,但有些年輕人依舊讀得認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