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可貴的是,曹操通過一連串的實戰,磨鍊出了一支戰力非凡的精兵,與初掌兗州時的三十萬青州軍相較,有了質的不同。更可喜的是,一大批將領已經具備了獨當一面的能力,不遇緊要,曹操基本上可以真正地運籌帷幄了。

  那麼現在是否就具備了與袁紹一決生死的優勢了呢?分析一下客觀事實,我們就會發現,還是不行。不管從實力還是支持戰爭的後續能力上,還是處於明顯的弱勢,尤其是雙方大局的軍事態勢上,曹軍更是處在不利地位。

  袁紹現在可以從三面包圍曹操所控制的地盤:

  東部由袁譚控制著黃河南岸的青州,袁軍掌握著隨時襲擊曹操後方根據地兗州的主動權;

  中部是袁紹的十餘萬機動部隊,千里黃河防線,簡直防不勝防,曹操即使把全部十多萬兵力布置在那裡,也是兵力單薄,處於隨時挨打的境地;

  西線的河內郡處境更是險惡,首先面對的是并州一州之力的威脅,而且地處黃河北岸,救援難以及時,就是想撤回河南,也絕非易事;

  東南方向有降後復叛的汝南黃巾軍劉辟、龔郝等部隨時騷擾;正南的廣陵等地,已經與孫策的江東軍刀兵相見;

  西南更是疏忽不得,那是袁紹的盟友劉表的荊州部隊,雖然通過收降張繡,曹軍控制了荊州的南陽郡,但那劉表會就此罷休嗎?

  當年陶謙也是以十餘萬步騎守徐州而兵力捉襟見肘,現在曹操實際占有徐、兗、豫三州之地,這點部隊哪裡能顧得過來?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能解決一頭是一頭:命琅琊相臧霸率精兵入青州,攻齊、北海等地以牽制袁譚軍,如此兗州可安;為防萬一,又派東平相知兗州事程昱率兵七百人防守鄄城,以保障右翼安全;七百人能起啥作用?曹操的兵力再緊張,也曾欲增兵鄄城,但被程昱拒絕了。

  程昱:“兵少有兵少的好處:那袁紹若是重兵來攻,得不償失,輕騎來犯,未必有把握破城,但若是大舉增兵鄄城,袁紹必感自己左翼受到威脅,一定會重兵來攻,如此鄄城必不能保,七百弱旅對西北方向的袁紹產生不了威脅,反而會更安全。”—程昱的膽略非凡!那袁紹如果不這麼聽話怎麼辦?

  對汝南黃巾軍劉辟、龔郝等部,曹操命蔡陽率部駐守葉縣,以防止許都南部受到騷擾;又命裨將軍李通率部與汝南太守蒲寵駐守汝南,以防江東孫策有什麼意外舉動。

  防禦荊州劉表,曹操派出的是揚武中郎將曹洪率部駐守宛縣,只准監視,不准擅挑戰火;而對處境危險的河內郡,曹操反而命令河內太守魏種主動攻擊并州,實際上這是以攻為守之計,輕拍著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就顧不上來打你了。

  為策萬全,又令時任厲鋒校尉領廣陽太守的勇將曹仁駐防陽翟,以掩護左側背;命建武將軍夏侯惇率部防守敖倉,派一部防守孟津,以掩護左側安全,必要時策應河內的魏種。

  三下五去二,曹操的機動兵力還能剩多少?不足四萬,騎兵僅兩千六百餘騎,所以關鍵的還是應付正面的袁紹主力,主動攻擊沒那個實力,堅守黃河防線也絕無可能,只能採取戰略防禦姿態,而且是讓出天險黃河屏障,守點不守面,實是被迫如此布置。

  順許都向東北方向,曹操布置了四道防線:前哨據點為白馬津,由東郡太守劉延駐守,首先阻擊一旦渡河南下的袁軍;二線由平虜校尉于禁率領步騎兩千駐守延津,兼顧延津河防;派裨將軍徐晃、張遼率步兵萬人在陽武布置了第三道防線。

  曹操本人則帶領劉備的降將關羽,樂進、許褚諸將及郭嘉、荀攸等謀士駐紮官渡,組織指揮全局戰鬥,這也是通往許都的最後一個防守據點。

  許都則交給了侍中兼尚書令荀彧,總理後方諸事,並指揮司隸校尉兼督關中鹽運使司鍾繇督運關中糧草,由督軍校尉潁川太守夏侯淵督運到前軍。

  應該說,這是一個厥起屁股挨打的陣勢,但除此之外又有什麼良策?這是謀士郭嘉、荀攸共同制定的作戰方案,唯一的有利之處是:能以逸待勞地根據敵情使用機動部隊。

  架勢擺好了,就等著人家伸手來打了,令人擔心的是:人家是先敲頭呢?還是先朝屁股上來一腳?或許朝心窩裡—許都來一重拳呢!事實上是三處先後都來了。

  六十五 吃蹭飯的劉玄德(1)

  劉備的部隊在小沛被曹操打散之後,士兵散了,武將逃了,但隨身的謀士卻還齊全。主要的三名為:麋竺、孫乾、簡雍,公正的評價,這三位的文韜武略加在一起也難及劉備所學,但卻各有特長,具體到某一方面卻不是劉備所能比擬的了。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屬徐州豪富,能富到什麼程度呢?只舉一例大家就明白了,據史載:僅家中的奴僕就超過兩萬人!真難弄清楚他聚集這兩萬多男女幹嗎?就是管理這兩萬多職工也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呀!

  陶謙掌管徐州時就是依靠的麋竺這樣的當地豪強,政府歷來都是聽大財團幕後指揮的。不過陶謙做得要光明磊落得多,玩的是明的,乾脆聘麋竺為別駕從事。陶謙死的時候,就是麋竺奉陶謙遺命迎接劉備接掌的徐州牧。

  麋竺可算幫了劉備的大忙,在劉備遭呂布襲擊丟妻舍子時,麋竺及時地向劉備獻上了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後來的麋夫人,以解劉備夜晚的寂寞;兵散了,乾脆在陪嫁中加進去二千健壯奴僕,至於拿出金銀貨幣以助軍餉,那就更不用說了,劉備復振,麋竺功莫大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