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清點點頭,李世民又問道:“徐清,大唐與突厥必有一戰,或早或晚,你文武之通才,你覺得突厥人什麼時候會來?”

  “按照以往突厥人的習性,一般會選擇中原地區秋收之後南下。今年的大戰,恐怕也是這個時候吧?”

  李世民冷笑一聲道:“徐清,你這個回答,本王可不滿意。本王問的是,突厥人和大唐之決戰。”

  徐清見瞞不過,便對李世民道:“兩隻聰明的老虎在打架,勢均力敵的時候,都不會下死手,但若是其中一個,突然被地上一個釘子扎破了,那另外一個老虎才會下死手。現在大唐和突厥,就像這兩個老虎,若是其中一個出現了問題,便是到了決戰的時候。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啊。”

  突厥南下年年有,但最為大規模的兩次,是貞觀元年,和貞觀三年。李世民殺李建成那年,羅藝和薛萬仞起兵造反,突厥趁此時機南下。李世民調動大軍抵禦,但處於弱勢,最終便有了著名的渭水河邊斬白馬立盟一事。不過,這一次渭水之盟徐清有了新的看法,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後,逼李淵禪位,在這過程中,其實是很不得人心的。比如李淵的人,如徐世績和程咬金等人肯定是不願意的,但是,李淵就剩下李世民這麼個兒子了,再怎麼折騰,也逃不過把皇位讓給李世民這個結果。眾老將選擇了自保,既不反對李世民的血腥屠殺,也不支持,或者說口頭上表示支持。最後才有了什麼玄武門事變,眾將領都參與的假象。其實不然,玄武門之變中,除了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幾個人之外,連秦瓊都是沒有參與的。

  史料與歷史之差,徐清一開始也始料不及,但徐清在這裡的所見所聞,特別是平陽公主告訴他的那個秘密,讓他腦海中想出了這麼一個畫面。恐怕,若是徐清不在,歷史就真的是如此。可時間的長河,顯然在這裡有了一個分支。

  而渭水之盟前,李世民手中的軍隊其實是有很多調不動的,掉得動都被派去平叛或者說防止叛亂。最後不知他用了什麼方法,將李淵的老部下調動了,這才堪堪擋住突厥人南下的兵鋒。後來,大唐的高層將領,也都歸附了李世民,或許有李淵的點頭吧,或許也只是良禽擇木而棲。

  當然了,徐清此番話,其實是想告訴李世民,你小子想要動手,還要掂量掂量北方的突厥人,別到時候親者恨仇者快。

  李世民深有意味地看著徐清,笑著道:“徐清你話裡有話啊罷了,罷了,本王就不問你了。”

  李世民又抬頭看了一下天色,發現天已經完全黑了,便拱手對徐清道:“本王行軍多日,甚是乏了,多謝徐大人的款待,本王這去歇息一下,明日離開。”

  “殿下慢走”

  可在秦王還沒走出大門的時候,一個小廝急匆匆跑到了徐清面前道:“老爺,這裡有兩個帖子,一起送來的,一個送完就走了,還有一個人在門外站著等老爺回話。”

  徐清眉頭一皺,接過來一看,第一張是請帖,看下屬名,竟然是太子李建成的請帖。李建成請徐清到東宮參加宴會,旁邊還附著著另外一個小請帖,是太子妃請荀雪兒去喝茶的帖子。

  太子什麼時候回來了?!

  徐清偷偷看了一眼李世民,發現他並沒有注意自己這裡,而是徑直去了宅院裡。剛才徐清還跟李世民說什麼太子沒回來,這不是打臉嗎?不過這幾天徐清都在自己家裡待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外面的消息不知道也的確可以諒解。徐清想,太子應該也是前腳回來,後腳便派人給徐清下請帖了,不然徐清也不會一點風吹草動都不知道。既然是去東宮,那就去吧,反正李淵就在旁邊,也不怕他說什麼,想什麼。

  不過,還有一張帖子,是誰來的?

  徐清一看,這帖子是拜門帖,用作自我介紹的,主人看了介紹,便可以決定接不接見,派誰去接見。但見質樸的拜門帖上,寫著晚侍生三字,接著便是“滄州長史詹增”。

  哦,是詹增啊,他怎麼到長安來了。欸,對了,他比我那幾個學生當官當得久了,應該是到吏部述職來著。他沒有任過京官,在長安沒有宅子,應該是來投宿得。徐清讓下人把著正堂收拾了一下,自己則到了後院去準備了雅間,也擺下果蔬肉脯,只是沒有酒。

  這個季節,外面蚊子多,徐清又令人點著驅蚊香,周圍罩了紗帳。這樣,既能享受門外的清涼,也不會煩惱蚊蟲的叮咬了。

  不一會兒,款款走來一人,還穿著常服,見到了徐清,趕緊下跪拜道:“下官詹增,拜見宣平侯爺。”

  “快快請起,我們兩個還需要那些俗套作甚?”徐清趕緊去扶起他,這些日子來,他也十分想念滄州的那些老夥伴啊,兩個人對視著打量了一下,徐清又道:“你這次來長安,是來向吏部述職的吧?”

  詹增嘆了一口氣道:“嗯嗯,只可惜,述職之後,還不知道把我安排在哪裡呢”

  徐清想了想道:“前不久朝廷打下了薛延陀,恐怕那裡還缺著刺史,你這長史,可千萬不要升職到那裡去了。”

  詹增點點頭道:“下官還是想在河北或者冀南任刺史的,還請徐大人助在下一臂之力。”

  河北世家大族多,徐清的棋局在那裡下得很深,自然是想要自己得人在那裡任職的,故而他滿口答應,明天和他一起去吏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