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九品哈哈哈,從九品下,”鄔晟樂呵呵笑開了話,雖然是官裡面的最低一等,但也算不錯了。那些里正鄉長,再也不能欺壓我家裡了。

  徐清一個小官送出去,那些個人全都震驚了,趕緊思索自己身上有什麼絕技,可那些人發現,自己身上除了睡得香,吃得多之外,再無什麼過人之處。哎呀,這時他們才發現人生虛度,悔之晚矣!徐清見再無人才出現,揮揮手把他們趕了出去。轉身對鄔晟說:“如今你也是當了官,去領了官服,拿了佩劍,我給你一些盤纏,你回家去報個信吧。”

  鄔晟跪下道:“晚生謝大人提拔之恩!”

  滄州

  此時的滄州已經收到了徐清的信許久了,隨著徐清的信來的,還有洛南楊文帶著的一大堆有著雄厚資金的商人,沿途收購了許多糧食的商人。

  趙璐和秦時帶著兵,親自道邢州邊界上迎接。可惜不巧得很,還是有一大波賊寇襲擊商隊。還好秦時帶的兵是徐清留下的,強悍如斯,把賊寇全部擊殺。還分兵六路,把賊寇的老窩端了幾個。冀南一些世族家裡,總有幾個老頭子氣得吐血。

  不久之後,秦時趙璐按照徐清的計策,一邊將楊文等人帶來的糧食全部賣了出去,稍微解了一下冀南百姓的糧米之危。另外,在邢州和滄州兩地大加剿匪,滄州商會順勢發布告示,說是要所有小地主家,都可以自己組成商隊,加入商會。但是,所組建的商會,必須是小地主自己掌握的所有權。

  此令一出,小地主們再也顧不得那些世族的禁令,紛紛低價賣糧出去。一開始,大世族為了保持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還出錢自己收購。但到了後面,他們發現小地主們的儲糧太多了,他們手中的錢,壓根就是杯水車薪。到了後面,他們舉手投降,一個世族降價賣糧。有人放鬆了,接著,這糧價便如雪崩一般下降起來。可他們發現,這糧價就算放到了平價,也是沒人買。因為小地主家的糧食太多,早已經把糧價壓到了正常的一半!堂堂蝗災爆發的地方,這糧價居然比隔壁的州縣還要低!

  糧食賣不出去,資金就收不回來。這些世族紛紛開動自家的商隊,往冀南之外的地方售糧,趁著外面的糧價還沒有下跌,趕緊把錢賺回來。於是,以滄州為中心開始,幾十天內,山東河南山西的糧價,也紛紛下跌起來。夏糧收成之前,糧價比夏糧收成之後還要低。而且看著糧價的趨勢,夏糧收之後肯定漲不上來,緊接著又會到了秋收,秋收之後更是不會漲。糧價不漲,百姓也不會賣糧,家中糧食囤積著,就是明年也漲不上來。世族們囤積的巨額糧食,要在這暴跌糧價的危機中,全部變成黃土。

  糧價一跌,百工百業的各種產品的價格也跟著下跌。畢竟在古代,糧食時比真金白銀更加寶貴的硬通貨。百姓不識銀子金子的多,但不認得白花花的大米的,還真是亘古未有。百姓們自然樂得享受糧價低,從而各個產品價格低的好處,但世家大族,巨商富賈卻愁白了頭。巨商富賈還好,到滄州商會一探口氣,他們加進去的機率比較大。而滄州商會同樣做生意,雖然在冀南照樣倒了低價的霉,但滄州商會卻有在國外賺錢的法子。只要這些巨商富賈投錢進去,組建船隊,便可按照次數分紅,總之,這家裡的錢不會白花,囤積的貨物,直接可以作為船隊的貨物,進行投資。

  但世家大族就沒落了,他們想加入滄州商會,被斷然拒絕,當然了,話還是要說得好聽:“貴族乃是百年豪門,清流至極,我等商人,賤民也,若是和你一起做生意,我們怕百姓議論,說我們高攀啊。您,請回吧”

  一向給世族撐腰的地方官府也啞了聲,糧價下降,解了他們蝗災的苦,滄州商會還不攬功。任由那些刺史縣令將糧價下跌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故而他們也在這件事情上給了滄州極大的面子。世族上訪,一概稱病不見,一旦躲都躲不過了,就敷衍一下找個小錯,罰滄州商會一點銀子了事。而滄州商會呢,認錯態度極好,往往交罰金都是交雙份!

  冀南道,也收到了滄州上供的稅收,一個滄州,比三個冀南其他州縣!

  有錢,就是有錢,別的什麼官位啊,名聲啊,土地啊,咱們都沒有,咱們商會,咱們滄州,就是有錢!

  4 9:05:16|51561461

  第二百四十四章 武舉(12)

  第二百四十四章 武舉(12)

  滄州商會聯合楊文帶去的洛南商人,利用自己手中的資金,攪動整個冀南的世族,甚至影響到了山東河北的其他大家族。大家族在這一波“經濟危機”中主要虧損了存貨,存貨賣不出錢,資金便回不了籠。但是,世家大族並非沒有經歷過這種危機,錢沒了對他們根本構成不了實質上的傷害。別忘了,世家的根,在於他們有著廣袤地土地,和龐大的附庸或者隱匿人口。

  以前不敢有人和世族搞對抗,那是因為世族有官府的支撐,有輿論的支撐。但是現在,滄州的政策一次又一次化解了百姓的生存危機,並且上繳了大量賦稅,世族呼籲重農抑商的那一套,早已經被事實勝於雄辯擊破了。如今的輿論,支持滄州商會,另外,滄州的刺史趙璐,凡是辦事,都用徐清的名義來處理,故而無論士人還是百姓,都十分贊成。除了一些被世族買通的文人了……而官場上,也多次倚重滄州化解危機,識時務者為俊傑,在世族和滄州商會面前,官府選擇了兩不得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