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017/11/28 9:50:28|46376861

  第十二章 文會(1)

  第十二章 文會(1)

  坐了許久,小紅端過來巧果吃,話題漸漸說到了文章詩詞上面。一開始,**業和楊成還插的上嘴,到後來,就只能聽徐清和上官儀來來去去互相印證。

  二人無趣,偷偷端了那盤巧果,跑出去和小紅說話,在外頭也歡樂。

  聊著,上官儀忽然想起什麼,笑著道:“湊巧,明日西湖有一個文會,徐兄作為文壇泰斗,不妨過去看看?”

  徐清老臉微紅,抄文成泰斗,也只有他了。

  於是徐清開口道:“上官啊,我也只會一些詩詞,不會什麼文章啊?”

  上官儀不由嗤笑一聲,回到:“你以為餘杭滄州相隔千里,我就讀不到你寫的東西了?哼,你的《勸農書》可謂造極之作,我早已熟記於心。”

  “啊?這種東西你怎麼弄到的?”徐清想起勸農書,不過就貼在了滄州城的布告牌上,也沒到處拿去裝b啊。

  上官儀不回答哪裡找的書,只說:“你的《勸農書》讀起來與其他文章讀來都不同,十分簡練,幾乎可以說是不可增一字,也不可減一字,讀來自然率真,又發人深省,這才是好文章。

  “一天,《勸農書》用詞平凡,我拿去讀給農人聽,竟然沒人不懂。如此文采,又如此實用,徐大哥還謙虛什麼?”

  徐清默然,上官儀又道:

  “可惜當今的文人都是不懂這等文章的妙處, 只知道一味地崇繁崇古,那些文章仿佛如老人蹣跚而行一般,有什麼意思?又算什麼文采?”

  上官儀口不歇氣接著說道:

  “剛才所說的文會,就是那一群無識之輩組織的,幾番邀我去論文說詩,我都回絕了,若是徐大哥有空,且隨我一併前去,看我是如何打這些人臉的。”

  說起文會,徐清自來唐朝後,可謂見識了不少,要麼就是不少文藝青年騙吃騙喝的場所,要麼就是一些青年無病呻吟,悲春傷秋。反正無聊的很,關鍵的是,東西擺在案上還不能吃,不然算作不雅,只能一起吹牛打屁。

  那些所謂的文會,大多是無聊的人組織的,相互吹捧,彼此捧臭腳的,用此來揚名的。再要不,地方官用來籠絡地方士子的幌子。

  故而對於這種文會,徐清是絲毫沒有興趣,可上官儀如此說了,也不好推說不去。乾笑幾聲,找個什麼好理由回絕呢?

  上官儀見徐清如此,便笑著道:“徐大哥有所不知,今日的文章不必寫太長,昔日王右軍赴蘭亭修禊,一文而就,名流千古。”

  徐清道:“原來是這樣啊,蘭亭序乃序跋,算小品文的範疇內,這文會是比試小品文嗎?”

  上官儀笑著道:“可以這麼說,文試文章篇幅限一尺牘之內,我正好有一篇腹稿,是照大哥的文風寫的。”

  漢朝的詔書,都要寫在一尺一寸的書版上,以尺一牘,所以也將短篇幅的文章,稱為尺牘文章。上官儀說的尺牘就是這個意思。

  篇幅短的文章,可以稱尺牘,至於徐清所說的小品文,則是比尺牘還要短的。

  小品一詞本來自佛學,指的是佛經的節本。而小品是對於大品而言,大品則是指的佛經全本。後來,小品文就變為特指篇幅短文章的詞語,如遊記、日記、序跋等文章都可以算得上是小品文的一種。

  文會若是論及詩詞,徐清一個人能打遍唐朝無敵手,但論及文章嘛,就憑徐清那一筆臭字,就沒了可看之處。

  徐清聽了當下道:“這小品文,既不宜議論說理,也不易敘述傳道,不過是小技,小道而已,明道宗經才是經國之大業,上官,不要為了玩樂,棄了大業。”

  徐清這話說得可謂是堂皇,什麼經國大業,都是為了回絕上官儀。確實,在正統文人里,學問才華仍然是在四六駢文上,其他東西,再寫得怎麼好,都是小道。

  可徐清忘了,在他的影響下,上官儀早就是一個不羈俗規的人。聽了徐清的論調,上官儀不由一曬道:“徐大哥,此言差矣,五柳先生的與子儼等疏,都是琅琅上口,一字一句讀來都是唇齒留芳的。這等文章都是小技?小道?”

  徐清也是點點頭道:“上官你說的也有道理,苔花如米粒一般小,也學牡丹開。”

  “如此,徐兄是答應和我一起去了?”上官儀得意地問。

  “唉,好吧,隨你去這一趟……”徐清攤攤手,表示投降:“反正我不會寫東西,到時候只吃宴,可不要怪了我傷了你的面子。”

  上官儀知道徐清說的出就做的出,誒地一聲道:“徐大哥啊,不要妄自菲薄嘛,這次文會出入的都是蘇杭有名的才子,就算去了看一看,也算大開眼界。”

  “行行行,都聽你的……”

  徐清語音未定,外頭“撲通”一聲水響,接著有人道:“有人汆水了,有人汆水了!”

  汆水是南方對投水自盡的一種說法。

  上官儀立即起身,對徐清道:“出去看看!”

  剛打開門,小紅和**業二人來了,說,剛才那船主人跳河了,楊成已經跳下去救他了。見一面就是有緣,楊成他們之前也是窮苦人家,老船夫的窘迫和絕望,他能體會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