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不會使銀子嗎?”夏賢弟此時已經鑽入了被窩,罵道:“怎麼這時候死心眼了?”

  那手下委屈道:“小的使了,可那門子軟硬不吃,我磨了好久,結果還撞上好幾個同行……”

  “也是送禮的?”

  “是啊!”跟班的點頭鬱悶道。

  “唉,”夏賢弟嘆一聲道:“都不是傻子啊,這一趟,恐怕要賠了……”

  夏賢弟與所有糧商一樣,一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都在罵劉司庫是個什麼懶豬!為了睡覺竟然連到門口的銀子也不收!

  ————

  劉司庫可沒睡覺,他呀,在吃飯呢!

  這一頓飯,還是徐大刺史陪他吃的。

  那時吳老哥報了信,說“火候差不多了”,徐清便想著可以收糧食了。收糧食得有存放的地方啊,滄州城只有兩個官倉——常平倉和應急倉。若加上軍用倉庫,就有三個了。

  常平倉就是永豐倉,是朝廷為穩定民生的一項善政。它主要有兩個功能,一個是‘平糶’,即所謂春買秋賣,調解糧價。一個是‘出借’,農村青黃不接時,向百姓出借籽種口糧,春借秋還,當然要加收利息。應急倉的功能如其名,就是‘賑濟’,遇到大面積水旱蝗災時,開倉賑濟百姓…

  毫不誇張的說,常平倉和應急倉就是一州一縣的穩定器,這個制度運行的好,百姓便經得起災荒,生活便比較安定。若是運行不好,則時有破產之民,災荒時更會出現大面積饑饉,導致餓殍遍地、流民失所……

  作為刺史,徐清本該每一季查一次這兩座大倉的,不過由於各種原因,徐清一直沒有去看過。當然,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徐清太懶了……

  在之前清理世家的時候,徐清得了大批糧食。為了防止州官和本地世族串通,徐清將那大批糧食都放在了軍倉里。小部分放到了黃詩梅家和常平倉里。到現在,那些糧食有的賤賣了,有的軍用了,已經用得七七八八,所剩不多。這也是徐清急著買糧的原因之一,加之不想用自己手裡的糧應對災民,故而用此計劃吸引大批糧商來此。

  糧商來齊了,要找個地方好存糧,於是徐清想到了常平倉和應急倉。為什麼不用軍倉呢?因為徐清懶呀!之前用軍倉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樣做有個十分大的弊端,那就是收糧出糧所有帳目,一個個的只能徐清親自合算,不然就要交給小月。如今徐清不想算也心疼小月,所以就只好交給州官們去做了……

  說查便查,徐清速點了二十名巡街,有叫了二十名幹事匯到一處,趕往位於滄州城東的常平倉。

  盞茶功夫來到倉庫所在的常平巷。徐清一到,司庫劉騰已經候在了大門口。倉大使,書辦,民壯都在一旁。

  劉騰四十多歲,肥頭大耳,一副**相,不過也正常。官場有句話,叫‘當官不如為娼、為娼不如從良’,這裡用的是諧音,意思是從實惠論,當官的不如管倉庫的,管倉庫的不如管糧庫的。可見糧倉司庫油水卻無比豐厚。

  執禮相見,徐清手下的書辦道明來意,便到裡頭就坐。

  對於徐清親自趕來,劉騰顯然感到比較意外,拿起一大盤鑰匙,帶著徐清穿過數道防水防火的院牆,來到掛著‘甲字號’的倉庫外。劉騰將庫門打開,便見一個個磚石壘出的糧槽里,裝滿了白花花的大米。杜子騰伸手抓起一把米道“糧食儲藏必須保持通風乾燥,這糧庫地下還有火龍,擱上十天半個月,就得燒一次。”

  徐清看了點點頭,問道:“庫房裡有多少糧食?”

  劉騰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不多,二千五百石糧,等秋糧入庫,今年還要處理掉五百多石。”

  “要處理這麼多?”

  “大人不知,滄州離海近,容易潮變,所以處理得多。不過我敢說句這樣的大話,就沿海這些州縣,廢糧三成以下的,一個巴掌能數過來……”

  “哦?那了不得了……”徐清轉身問:“要處理的糧食都是些什麼糧?”

  “陳糧,霉糧,老鼠拉過屎尿的,大人可以過來看一下……”

  劉騰引著徐清來了一個庫房,還沒開門,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傳來。劉騰卻很習慣,無所謂的打開門。進去,拿了一把米出來,扔地上一踩,直接成了粉末。

  徐清嚇了一跳:“這人吃了會死的啊!”

  劉騰道:“這裡養了豬,凡是豬不吃的,都要處理掉。”

  徐清微微一笑,道:“大體情況我也了解了,那麼,我們開始盤庫吧?”

  “盤……盤庫?”劉騰肥厚的嘴唇一哆嗦。難道不是走過場麼?

  “有什麼問題?”

  徐清淡淡掃他一眼,目光雖不凌厲,卻讓劉騰渾身肥肉一顫,忙搖頭道:

  “能有什麼問題……”說著看看天色道:“不過都這時候了,肯定盤不完了,不如明天一早再來……”

  “盤多少算多少吧,災民不日將至,本官要清楚滄州的底子。”徐清拍下手,一眾幹事、巡街進來。劉騰張了張嘴巴,沒說話,掏出帕子擦汗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