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去啊,高元不就是一個盯了好久的老王嗎?

  再者說,高元手裡的確有些實力——八萬裝備精良的高句麗兵!

  高句麗兵不僅裝備精良,而且還訓練充沛。高句麗南面,有新羅百濟兩個部落國家,兩國聯合起來,也只是在高句麗的高壓下,維持不滅國而已。高句麗東北,有一個小型的遊牧民族——北山族。原來北山族不時南下的,可現在以很多年不敢來了。由此可管窺高句麗兵的厲害。

  在之前,高元還是比較忌憚渤海人的,說準確的,是忌憚靺鞨人。隋第一次征高麗,如果不是聯合了靺鞨人,高句麗只怕是在那一次就滅亡了。現在雖然渤海內亂,可保不准一旦侵犯他們,他們化干戈為玉帛,聯合起來對付高句麗啊。

  所以上一次高元派了二千高句麗兵做先鋒,想著先試一試渤海人現在的實力,最好幫著一邊,幹掉另一邊,削弱渤海國力量,然後再大軍壓進的。

  可誰知,二千人馬到了遼東,卻一根頭髮絲兒都沒回來。派出細作打探,原來二千人不聲不響被消滅了。

  渤海人強大如斯?

  高元心裡一驚。

  在反覆派出細作偵探之後,才得知了斷紅塵之前有中原人的支援,而現在,整個渤海的兵力,還不到一萬人。

  機會來了。

  高元先派出使者,想著要是能不費吹灰之力削弱渤海,最好不過。

  使者被殺。

  高元大怒,這可是公然挑釁他天神王的面子,此時不教訓渤海,那可是有損神格的。

  聚將!調兵!

  國內八萬人馬,留下三萬人防衛新羅和百濟,不能讓他們趁機占便宜;一萬人留守各處關隘,一萬人留守都城平原城,因為高元也要防止國內的居心叵測之人,還有消失了幾年,卻沒滅亡的北山族;

  剩下三萬人,一起聚集起來。聚集起來的,還有當年一起“大敗”隋軍的一些老將領。

  難道,高元要率兵親征?不是……

  此時的高元,最要緊的,是他那受人崇拜的天神身份。凡是有損,有可能有損他身份的,一概不參與。

  而且,作為老國王的高元,還要準備培養繼承人。他和子民們說,我是天神下凡,我的兒子們也是天神下凡,我的子子孫孫都是天神下凡。

  “這一次征討不聽話的靺鞨人,由我大兒子高禪掛帥,帶二萬兵馬,兩個小兒子,高封,高琮各帶五千兵馬,一起出征。

  誰立的功大,誰就是下一任高句麗王。眾將,當認真輔佐三王子。”

  老國王,糊塗了。這是當年那些將領此時的心聲。搞繼承人爭奪戰的,從來沒有好下場。但是,他們沒有反對,因為他們心裡早已經選中了高句麗王的繼任者。

  如果這次站對了地方,一本萬利。

  高禪是大哥,最得眾將的尊敬。高封是二哥,他母親甚是得高元喜歡。三弟高琮,似乎沒有爭奪王位的心思,沒人知道老國王將他安排進來是為什麼。

  三兄弟,至少表麵團結一致。

  這次宴會,是出兵宴。高元在宴會上給三位王子授予兵權,大王子高禪授予帥權——統領十萬人馬。

  十萬人馬,是號稱。號稱,是習慣,為的是壯我士氣,懾殺敵軍。

  明白人心裡自然明白,三萬人馬其實都不足,因為這是在別人地盤打仗,還要數千人負責糧道和其他七七八八的小事。

  三萬兵馬開拔之後,第一次軍事會議不慌不急開始了。大王子,先把兩個弟弟叫過來,攤開了牌,想要爭權奪利的,等打敗了渤海人之後,再行議論。

  老二高封說:“哪裡的話,什麼爭權奪利,大哥說笑了。”

  老三高琮:“哦……”

  升帳,議事。

  三兄弟不鬧騰,他們身後的將領自然也不會跳出來搗蛋。不內鬥時,集體的力量就是最大的。眾將都是經驗豐富的,幾乎異口同聲,指著一張粗陋的地圖上道:“這裡,有個古渡,上下五十里,只有這麼一個地方能大規模渡船。”

  “乃兵家必爭之地!”

  “既是咽喉要道,勢必奪之!二弟,你帶本部軍馬五千人,作為先鋒官奪下如何?”

  “大哥……”高封驚訝到,這麼一件大功竟然拱手讓給他,這是怎麼回事。他心裡驚訝,面上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道:“弟,領命!”

  其實不止老二高封驚訝,帳中幾乎所有人都驚訝的不行,看向高禪,只見他面帶微笑,無半點異樣。帳中只有一人平靜無波,那就是老三高琮,他閉目養神。

  不一會兒,五千兵馬加快步伐,從大部隊中分離,撲向古渡口。

  斷紅塵一邊:

  五千兵馬,也已經出發了兩天了。畢竟是自家門口,路熟,走的快,此時離遼河不到三十里。斷紅塵止住兵馬,讓大家休息,派出斥候探路。

  這裡離高句麗人的勢力範圍比較近,需要加倍小心。在這個空擋,斷紅塵也展開地一看。幾十年的洞察力讓斷紅塵迅速將目光聚焦在一個點——古渡口。英雄所見略同!

  斷紅塵雖然離家許多年,可渤海周圍的地理情況全都刻印在了腦海里,他馬上想到了,古渡口上下幾十里內沒有渡口。如果高句麗人想要過河,那必然要走這裡通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