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著看下去:

  “……明日晚間運來亭一敘——斷紅塵”

  斷紅塵!難怪了,難怪暗河好幾次的搜索都查不出一點東西,原來真正的“敵人”在暗河這裡。可,斷紅塵,他和徐琪是什麼關係?他潛伏在暗河這麼久的目的是什麼?是敵是友還是過客?

  第二十章 餘震(4)

  第二十章 餘震(4)

  北魏孝文帝時期,孝文帝為了鞏固統治,制定了嚴格的士族制度,“士”是官位,“族”是世族。世族根據等級享受政治經濟特權,通過仕宦途徑和婚姻關係來維護門閥制度,形成封閉性集團。

  世族所居官都是被認為“清顯”的職位,一般不理政事。地方世族,能當上長史別駕之類的,也就算一州之內的大拿了。而刺史一職,大多是外地的人擔任,並且由中央委派而來的。要是能在家鄉附近當上一任,那該官家族就算地方上的“巨鱷”了。

  余家和邵家都是這樣的巨鱷,只不過余家的刺史“去世已久”,其影響力遠不如邵景在世的“退休刺史”。但是,余家還擔任過滄州較早一次的長史,滄州刺史府就是那個時候大改一次的。

  慫恿流民鬧事的,是邵家,“擄走”徐琪的卻是斷紅塵,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徐清不確定斷紅塵是“擄走”還是“帶走”徐琪的。徐清也不知道,余家和斷紅塵又有什麼聯繫,還是說一切都是巧合?畢竟穿越這種事情都能落在徐清身上,也就沒什麼巧合是不能接受的了。

  齊泰已經帶著兵去余家“做客”了,徐清帶齊了火槍,去面見斷紅塵。根據現有的情況,斷紅塵還沒有跟暗河割斷關係,而且他也沒有在暗河裡面發展什麼勢力。身為隊長,除了帶兵的時候能多說幾句話,其他時間都是孤獨無聲。

  運來亭,傳說離別之時在運來亭折柳,能給雙方送好運。斷紅塵看著面前黑袍面具加身的徐清,道:“徐刺史,還有必要這樣?”

  “好吧,這也怪熱的……”徐清脫下面具問:“你是怎麼知道我的?”

  “本來也想不到暗河王和徐刺史會是同一個人,但如果有了這個想法,再聯繫暗河近期的動向在一起,也就差不多能猜到了……”

  “徐琪怎麼樣了?”徐清問:“我不會因為你是暗河的人,就將徐琪輕易交給你的,她是我的家人……”

  “正因為如此,你才有可能站在這裡而不是一具屍體躺著……”斷紅塵稍稍微笑,只是以前沒見過斷紅塵微笑顯得有些彆扭。見徐清不說話,斷紅塵自顧自補充了幾句:

  “她不叫徐琪,她是渤海國公主,寶琪蘭……”斷紅塵又道:“我是寶琪蘭的父親,渤海國王族,沒有姓氏……”

  “兩個王族,又怎麼到這裡來的?”徐清問了一句,斷紅塵打開了話匣子。

  總結來說,靺鞨在中原經歷五胡亂華之後趁勢崛起,在遼東一代建立了一個小小的王國。靺鞨族在遊牧時代,是五個汗王共治,後來才一王獨大,領導靺鞨人打下好大一片土地,後來也是這一支建立的渤海國。

  傳了幾世,渤海國開始興旺發達,向西學習中原文化,接受中原流民,向東積極的拓展土地,一時國力強盛,威震今天的東北地和高麗一帶。盛極而衰,地域擴張得太快,遇到了突厥和新羅等強大敵人,加上中原進入統一起來,人口開始穩定不在遷移,渤海國後勁不足。

  外憂總是伴著內患,早已消失的所為其餘四王,又冒出來一個個的後人,提出所謂重新五王共治。四王勾結外人,將國王推翻,渤海國一分為五,瞬間回到解放前。

  而斷紅塵,是原來那位最強國王的後代,渤海國的繼承者,至少是五王之一。但,新的四王畢竟是造的反,想要鞏固自己造反的正義性,又怎麼會對斷紅塵這一脈斬草不出根呢?

  四面圍攻,斷紅塵的小國很快就支撐不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老國王只能傾盡全力,護住自己的子孫後代,以求來日能夠復仇。所幸,他的一個兒子斷紅塵得了老天的照顧,逃了出來……

  斷紅塵隻身逃出,可謂妻離子散,一無所有。到了中原之後,成了一個行俠仗義的遊俠。生活讓他變得堅強不屈,生活,也讓他變得沉默冷酷。如他現在的名字,斷了紅塵一般。

  而徐琪和斷紅塵的相認也是傳奇的,只是因為斷紅塵無意中聽到徐琪說了幾句靺鞨貴族語而已。加上徐琪面貌相似,又對斷紅塵有些印象,所以斷紅塵幾乎馬上就斷定了徐琪的身份。至於徐琪或者寶琪蘭怎麼逃出來的,就不為人知了。

  聽完斷紅塵的話,徐清似乎看了一場史詩大片一般。反應過來,徐清問:“那余家呢?”

  “余家就是余家,與我無關……”

  “哦……”這就放心了,要是余家還和徐琪有點關係,徐清就不好下手了,小妞可是很互短的。

  想起斷紅塵還是暗河的成員,徐清不知道他是留下來還是走,也不知道徐琪要去哪裡。於是徐清又道:“接下來,你去哪裡?”

  “回渤海,去遼東,報仇,復國……”斷紅塵說話之時,眼中照常沒有情緒露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