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刺史之下還有司功、司倉、司戶、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參軍,負責處理各方面的政務,由錄事參軍事統領。這些官稱為判司,具有實權。州之下,有縣令,縣令之下有佐助之官縣丞,有分判眾曹、催征租賦的縣尉,有掌管文書簿計的主簿等官。

  現在徐清當了刺史,原來一個別駕回京述職,一個長史調往山東,所以現在徐清一上任就能夠掌握實權,不會有所謂的二虎相爭的情況出現。當然,這個實權還是要打折扣的,畢竟這群州官不是自己親選的。

  徐清正襟危坐在上首,面帶微笑,一副我是個好上司的模樣。

  “諸位參軍,今日我受朝廷派遣,當了本州刺史,今後與諸位共事,還要勞煩諸位了……”

  “不敢不敢,刺史大人年輕有為,讓我等羞愧難當啊……”

  “對對對,今後刺史大人有事儘管吩咐,我等盡效犬馬之勞!”

  “本官新上任,不知滄州人口多少,物產幾何?”徐清問到。

  “啟稟刺史,下官司戶趙嚴,滄州四縣一萬二千四百八十戶,合四萬六千七百五十三丁……”一名青衫男子主動上報。

  “在下司田慈元,滄州地廣六十四萬頃,山……”

  “在下司兵……”

  聽完各司的匯報,終於稍微了解到了下滄州的基本情況,可以說一個字“窮”,兩個字“窮苦”,四個字“一窮二白”。

  不說百姓是不是衣食不足,就官府來看,那是窮的叮噹響的。以滄州的戶口人丁來算,一年的租庸調,粗粗的估計,也要收糧十萬石以上,再從縣裡收到州里來,也能有七萬石糧食。可州官說,滄州現有的存糧才四千石,給州兵的口糧也才堪堪夠兩個月。徐清問為什麼這麼少,州官的理由是,戰亂頻發,匪徒橫行,收不上來糧。

  不對,徐清越想越不對勁,河北大戰他是知道的,劉黑闥一直在洺水那一帶活動,這裡是劉黑闥的後方,相對來說是很穩定的一個地方。可收不上來稅,是個怎麼回事?難道因為匪寇橫行?這是屁話……

  徐清心裡五味雜陳,面上還帶著微笑。然後跟著又檢閱了一千州兵,武器還算齊備,士氣也還可用,但馬卻沒有一匹。在河北這片地上,軍隊沒馬基本和打家劫舍的盜匪沒區別。統領叫齊泰,他說這一千人是太子留下的,剿滅劉黑闥後,讓他們駐紮在此防守。檢閱了州兵之後,又要巡視刺史府。

  話說滄州雖然窮點,這刺史府卻不窮酸,是滄州城裡另起的一座小城,是蓋中蓋的好東西。牆高牆寬和真的城池沒什麼兩樣,小城裡頭還有一座可以駐紮三百人的軍營,各房司吏都在這裡辦公。

  下午,王山帶著的兵馬也到了滄縣,徐清安排他們帶著二百兵馬駐紮進內城,一應崗位都由這些人接手,幾十車農具也放在自己手上,沒有交給司庫。

  晚上,徐清將州府里的帳冊查閱了一下,不過由於收入甚少,且改旗易幟得比較頻繁,所以帳務也就只要寥寥幾筆。

  --徐清心道:這就好,本來還想抓幾個污吏的,現在帳也沒得看,別人拿了多少也查不出了。徐清冷哼一句,這個滄州還真是一灘爛泥啊。

  徐清冷靜下來,想到當務之急就是將軍糧湊齊,因為庫房裡的糧食還不夠州兵撐到下次收糧,他可不想引起軍隊譁變。在尚書房的時候,徐清跟李淵說的是先除饑寒,再除盜匪,可徐清現在看,這個是要換個個兒了。

  “你們不是說盜匪多了收不上糧食嗎?我就出兵剿匪,在看看你們用什麼理由來阻止夏糧的徵稅……”徐清一個人念念到,想起讓子彈飛裡面,張麻子進城第一件事,就是剿匪。

  對於徐清來說,出兵剿匪,一則以戰養兵,二則能威懾群小。其次,因為州兵不是本地人,是李建成留下的部隊,應該能夠為徐清所用,不會出現太多的陽奉陰違。不過,這剿匪一事,還要等暗河來了再說。

  末了,荀雪兒端來一碗羹湯,給徐清好好的捏捏肩膀,恩愛了一下。

  另外一邊,滄州本地的一眾官僚豪紳也開始紛紛聚集,各種討論這位新來的一把手,最後下了定論,若是徐清維持現狀,那好辦,讓他當個順意的刺史,若是徐清想要破壞現狀,那就給他使絆子。

  不過,滄州本地的豪紳,也不是鐵板一塊,有些人看到徐清,是看到了威脅;而有的人,看到徐清,是看到了機會。大勢力想維持現狀不假,中等勢力想更上一層樓也真……

  滄州,一時風雲變幻,暗流涌動。

  (第一卷 ,徐清小地主,完)

  第一章 剿匪(1)

  第一章 剿匪(1)

  滄州新刺史的消息幾乎瞬間傳遍了整個滄州,不論這些人對新刺史的態度到底是怎麼樣,都在第一時間帶著禮物帶著祝賀前來刺史府探探究竟。

  首先,是滄州四個縣的縣令,自然是第一個來拜訪的。南皮縣令姚余,一個精明的不行的小老頭;海興縣令汪毅,正直嚴謹,剛而外露,中年男人模樣;黃驊縣令詹增,城府頗深,看不出性格;還一個滄縣縣令,邵登,也是一個小老頭,比起南皮縣縣令的精明,這個人更多的是圓滑。四個縣令,汪毅和詹增不是本地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