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要作詩,腹中須有萬冊書,眼見萬山萬水,上知朝堂,下知黎明百姓,不然寫出詩來都是辭藻堆砌,味同爵蠟。心中有了見識,才能下筆,下筆之前的事,我幫不了你們,一切靠自己……”

  “今日傳授的是下筆落字之法,稱作‘韻經’,乃是我苦思三天三夜所得,全文如下……”

  “唰!”聽到正戲來了,眾學子提起毛筆,尖起耳朵聽。

  “咳咳……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 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靉靆,日曈曚。臘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

  ……桂若,海外樹都咸。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須咄咄達空函。彩鳳知音,樂典後夔須九奏;金人守口,聖如尼父亦三緘。”

  ……

  --

  第二更到!

  感謝:17k書友nt0j87tn、匿名13080313494834、17k書友sy35xyzy、(*^ワ^*)358353191、17k書友8xvluju9、17k書友lnc0rwct和從小頭就,,,,鐵對本書的錢錢支持和鼓勵。

  第九十五章 好營生

  第九十五章 好營生

  芙蓉園授課,徐清誦下六千四百六十八字的《笠翁對韻》,也就是如今的《韻經》,一時文壇大震,將《韻經》和“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並列,成為第六經,又被叫做了《徐子》,徐清也正式被稱作了徐夫子。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徐清沒想到後世被老師逼著背下的笠翁對韻,今日竟然將他推為文壇之首,而“徐夫子”倒有些後怕了,木秀於林嘛。也沒想到,當時一時想出的脫身之計,竟然變成了捆仙繩,一把將自己捆住。名氣大噪,家裡也不得安寧,送禮的,求學的,哭著喊著要簽名的,守著躲著狗仔偷窺的……應有盡有,數不勝數……

  關門躲清淨也躲不成了,徐清急了眼,乾脆,爺上班打卡去,就不信你們能把我堵在宮裡……

  徐清本就是來上班打卡的,於是來得比較早,和平日裡上朝一個時間。剛在承天門下馬車,一個個太監笑眯眯的迎過來。

  “徐大人,你來得正好,皇上叫我去喊你參加春祭大典呢!”

  徐清抿抿嘴,問:“往哪裡去?”

  “太廟,咱家帶你去啊?”

  走到太廟,遠遠望去,在場的人和那日過年的宴會一般,只不過多了一些皇族。太監帶著徐清站定位置,李淵在最前面瞟見了徐清,清清嗓子,吩咐到:“開始吧……”徐清咂舌不已,這個李淵看來對自己很是看重啊,唉,使勁干吧,和老皇上交好了,三年之內沒人敢動我。

  不一會兒,五聲鼓響,太廟祠門大開了。眾人起來,堂上堂下、門裡門外、兩廊都點了燈燭,庭燎也點起來,香氣繚繞。主祭的博士,亞獻的先生,三獻文士,齊齊站了出來,都是窮經皓首的大儒,其次就是大讚,司麾,司祝,司尊,司玉,司帛,司稷,司饌各三位。

  眾位司禮人員請完,諸臣跟著大讚一齊請出二門外。李淵一家子在裡面和他祖上幾代隔空對話,祈禱保 佑大唐繁盛,這套程序走完,接著祭鼓發了三通,禮部尚書簫禹領著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瑟的、司管的、司鞀鼓的、司吾攵的、司笙的、司鏞的、司簫的、司編鐘的、司編罄的和六六三十六個佾舞的孩子,立在堂上堂下。

  立定之後,簫禹贊道:“執事者,各司其事!”語畢,這些司樂的,都將樂器拿在手裡。再贊:“排班。”司麾的引著司尊的、司玉的入了位,立在丹墀東邊;引司祝的上殿,立在祝版跟前;引司稷的、司饌的也入了位,立在丹墀西邊。司麾捧了麾,也立在西邊眾人下。簫禹贊:“奏樂。”堂上堂下樂聲俱起。又贊:“迎神。”童子各捧香燭,向門外躬身迎接。

  “樂止。”

  堂上堂下一齊止了。

  隨後輿洗完畢,主祭博士走上香案前,又奏迎神之樂,領著眾人跪下,一起拜了神位。那三十六個孩子手持龠、翟,齊上來舞。樂舞已畢。再獻上酒,玉,五穀,熟食……

  迎神送神,一堆的禮儀將跪在地上的徐清看得眼花繚亂,腰酸背痛。禮畢,最後一人分一條小祚肉,也就是臘肉,徐清一看,還有一把掌寬的肥肉。也不敢不要,因為在場的官員都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徐清也拿著寬大的官袍擤擤鼻涕,抹抹乾乾的眼睛,低低的嚎幾句,撇撇嘴裝不下去了,直接拿著袖子“包頭痛哭”。鬧得旁邊真哭的人很是不好意思,後來還紛紛安慰他,說皇恩浩蕩,難以報答云云。

  祭祀完畢,徐清被請入內殿議事。到了尚書房,看見在場之人,除了所謂的凌煙閣功臣,還有劉贊也在。

  李淵隨後走進來了,一進來就讓大家不行禮,十分快速的說道:“河北的戰局已經完全結束了,這次要儘快派官員前往收攏民心,諸位可有良策?”

  “稟皇上,突厥賊心不死,當重點防衛幽州一代……”李世績啟稟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