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鬼豐淡淡一笑,“大和尚難道不是這樣嗎?”

  龍樹認真想想方道:“世俗諦說的解脫是有解才能脫,亦就是解開方能放下之意。在人之身有不能放下時,就會有愛、取、有之心。有此因緣,難免心中就會有所提防,不想被外人所知。本僧尚未解脫證道,自然也有點放下不的事情。”

  “大和尚,這就是你對《華嚴經》不能放下的理由?”鬼豐反問道。

  龍樹微笑道:“施主說的極是。佛門三寶佛、法、僧,以法寶為依止最重要的法門,本僧難放下《華嚴經》,是因聽其記載世俗解脫之法,這才苦苦求之。若等真正能放下時,本僧恐怕不會再出現在鬼豐施主的面前了。”

  鬼豐微微搖頭,不再和龍樹多說佛法一事,他繼續對夜星沉和單飛道:“記得不久前,龍樹高僧曾引過孔子所言,我倒是感觸頗深。孔子曾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眾人記得事實的確如此,均在思考鬼豐的言下之意。

  “孔子一句話其實說了世上的三種人。”鬼豐徑直道:“生而知之、生而不知,還有一種就是生下來就如我這般,空白的有如一匹白布。”

  你鬼豐實在有點過分了。

  大明王心中不滿,暗想你們中原人要不要都是這般含蓄的無恥?不久前你才說夜星沉不是殃及無辜的人,眼下你又說自己和白布一樣?你這種人詭異非常、深不可測,你若是白布,我就是孟母了。你們睜著眼睛說瞎話,真的當我好傻好天真嗎?

  鬼豐倒像是看出了大明王的想法,“孟母三遷,是明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道理。荀子也曾經說過——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世人若非生而知之者,向善者多是求擇個好的環境避免被世俗污垢,卻不知老子早就明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老子的意思是,因為你們認定了天下有美善的事情,世上才有了醜惡和不善。你們都和孟母般去找好的地方去居住,那地獄誰來光顧呢?”

  他說起這句話時,不知為何,秀美的臉上竟有潔白的光輝閃現。

  單飛、夜星沉均是聽音辯心之人,不由在想——鬼豐這句話很有感觸,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好像在想著什麼往事。

  龍樹一旁讚嘆道:“鬼豐施主很有佛緣,所言極是鞭辟入裡。”

  “大和尚說笑了。”鬼豐似回過神來,繼續道:“老子和釋迦本是同源,所言自然很是相近。世俗將其分類認之,我等卻不必拘泥於此。”

  “正是如此。”龍樹贊同道。

  “我適才所言在你們聽來或許有些偏激。”鬼豐認真道:“但事實卻是,這世上自黃帝以下,早被權欲薰染的沒什麼乾淨地,想要找個不被污染的環境實在難之又難,孟母雖能給兒子擇鄰而居,卻難改孟子苟全性命於亂世,但求顯達於諸侯的命運。”

  “然後呢?”夜星沉冷冷道。

  “我是想說,哪怕孟子那般人物,亦難免泥染白沙的結局,我卻是不同的,因為我是第三種人!”鬼豐道。

  眾人提振精神道:“你有什麼不同?”

  鬼豐道:“我雖是空白,卻不會讓墨染泥混,這是我最為幸運的地方。”

  你本身就和墨泥一樣,只有你能去染別人的好不好?大明王極為頭疼。

  單飛卻是認真思索,“你是說……你在遇到那乞丐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嗎?”

  鬼豐沉默片刻,“不是不知,而是不解。我不解高門酒肉臭、為何附近還有凍餓之死的人;我不解如鄧通那種人物的錢財數十代都無法花盡,卻還是貪婪的如螻蟻般希望將天下錢財聚集在手,最終落個一無所有的下場;我不解何以世上很多人說的很是動聽美妙,暗地裡卻做著齷蹉不堪的事情;我也不知道為何那乞丐頻臨死亡,最後的願望卻是要為了別人。”

  你是傻的不成?這不是這世上常有的事情?大明王困惑不解,他對這些事情著實習以為然,搞不懂鬼豐為何會困惑。

  龍樹一旁道:“這本是釋迦所言的苦之集諦,難得鬼豐施主這般主動的去思索。傳說中,釋迦本是國王之子,就因看多了鬼豐施主說的這些事情,這才立志要幫世人解脫。”

  鬼豐點點頭,卻又轉瞬搖頭,“我和釋迦不同,釋迦要幫世人解脫,我卻想這些事情必定有源頭所在,我要做的不是替世人解脫,我為什麼要替他們解脫?我不欠他們什麼的?對不對?”

  頓了片刻,鬼豐道:“我雖會借用世人的軀體,卻不會強取豪奪。被我借用那人若是不同意,我絕不會如巫咸、女修般強行下手。從這點來說,世人若都和我這般,本會少了很多苦難。”

  單飛心中暗想——鬼豐說的絲毫不錯,這世上若都如鬼豐這般公平交易,說不定真會太平許多。

  “我要做的不是替世人解脫,而是要找到一切事情的源頭。”鬼豐認真道。

  這有什麼不同?大明王內心糊塗。

  龍樹卻是若有所思,低聲道:“善哉善哉。”

  “為了這個目的,我到了這個世界後,選中的第一人就是那個乞丐。”鬼豐回憶道:“那乞丐得婉兒相助後活了下來。婉兒成為王后後,他一直守衛在婉兒左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