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景帝時,各路劉氏王的勢力對朝廷已經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大家沒錢沒權還能一團和睦的如在寒冬中抱團取暖,有錢有權後卻如炎炎夏日的熱力四射、看誰都不順眼。景帝劉啟的恩師晁錯為了鞏固劉啟的政權,竭力推行削藩的主張,也就是要剝奪諸王的封地、削弱藩王的勢力。

  其實這個政策被景帝兒子漢武帝最終發揚廣大了,大清的康熙帝也一樣用過,華夏數千年的權利鬥爭中,這種手段看似推陳出新,本質卻沒什麼兩樣。

  康熙帝成功的激怒了吳三桂,有了好一場鏖戰,劉啟為後人師表,這麼做之前自然也是難免要有交手的打算。劉濞有點頭腦,知道師出有名的重要性,這才舉起剷除帝王身邊小人的旗號。

  劉啟足夠手辣,當下就斬了恩師晁錯,甚至盡誅晁錯的全家,然後宣告天下——皇帝身邊沒小人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再造反可就沒理由了吧?

  其實雙方這種交鋒和山姆大叔所謂的“民主”選舉般,看似公正公平公開的人間正道,卻都不過是煽風點火的暗戰,實則是有權有錢能夠黑下心的人才能玩得起的遊戲,目的無非爭奪輿論支持罷了。

  劉濞自然不干,心道我穿了褲子要造反,你給我看這個?他知道若是迴轉封地,不要再說掌權,恐怕腦袋都要不保。箭在弦上,怎能不發?於是劉濞執意開戰。

  不過劉濞和劉啟交惡,其實還有個極為重要的前因——當年景帝劉啟身為太子的時候,就不是個好惹的主兒,吳王劉濞的兒子找劉啟下棋,兩個官二代為了一場棋的輸贏竟爭吵起來,劉濞的兒子態度有些無禮,多半是問候了劉啟的女性親屬,劉啟倒是很客氣,用棋具直接將劉濞的兒子給打死了。

  什麼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刑法,那時候還是個仙界傳說,執行起來難度很大。劉啟沒有以命抵命,反倒當上了皇帝。劉濞為七國造反的主謀,殺子之恨也是他執意造反的緣由之一。

  劉啟知道被劉濞取得政權的後果,在輿論戰搞完後,終於決定一戰。那時候七國正在狠攻梁國,和梁王劉武僵持不下。劉濞等人這般做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梁都正扼守要衝,擋在關中路前,若不拔下樑都,劉濞他們在後顧有憂的情況下實在不能進取關中。他們本是長途跋涉,再被人前後夾擊,那如何能夠不敗?

  劉武對大哥忠心耿耿,可說是幫劉啟拖住了叛軍的絕大數主力,周亞夫這才有了機會能斷敵糧道,逼敵退散的大獲全勝。

  可根據史書記載,周亞夫被景帝升為太尉後去領兵平叛前,曾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叛軍剽悍、戰鬥力極強,如果朝廷軍和叛軍正面交鋒很難取勝,不如我們暫時放棄梁國,從背後斷了叛軍的糧道,伺機拖垮叛軍如何?

  景帝同意了周亞夫的計劃。

  這段記載讓很多人感覺周亞夫果有大將之風,料事如神的三個月就擊敗了叛軍,但在單飛的眼中,其中卻蘊藏著極為血腥的心理——人家梁孝王正在為你這個大哥玩命的作戰呢,你卻“戰略性”的放棄了人家?你這不是仁君,你是在把人家當傻子一樣的玩呢。

  果不其然,影像中劉武已咬牙道:“他們當我是傻子,用親情感動我,暗地裡卻希望我這個至親之人和吳王他們拼個兩敗俱傷。”

  壓抑且悲憤的笑,劉武愴然道:“或許兩敗俱傷都不是他們期盼的,劉啟和周亞夫很盼望我直接戰死在梁地!那時候他們肯定會隆重的‘嘉獎’我,他們沒有想到我居然沒有死。婉兒,我真傻,真的——我只以為兄弟親人之間若都在算計,那人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卻不想劉啟他根本不是人,什麼信義親情的,在劉啟眼中都是放屁,這無非是他欺騙世人的一層皮而已!”

  婉兒握緊了劉武雙手,“可是……”

  “沒什麼可是的!”

  劉武截斷道:“你不用為劉啟辯解什麼。他自幼就是脾氣暴戾,因為下棋之事就能動手殺死了劉濞之子,因為忌恨鄧通所為,竟將其活活的餓死……”

  誰是鄧通?大明王聽著一頭霧水。

  單飛倒知道鄧通是哪個,鄧通是劉啟生父文帝的男寵,和文帝恩愛有加,堪稱他單飛那個年代“撒狗糧、激人怨;秀恩愛、死得慘”的典範。

  據史載,鄧通有次對文帝說起——奴家有次去算命,算命的人說奴家將來要被餓死的。文帝一聽就是大笑,說你這個可愛的小傻瓜,有我這個天王老子罩著你,你如何會被餓死呢?鄧通估計是深得小三以退為進之法,仍舊滿是期待的看著文帝,算命一事難說真假,藉機撒嬌扮可憐要錢去shopping一事多半是真的。在單飛那個年代,男人這種時候就應該撒支票、掏黑卡的展現出男人的霸道。文帝雖諡號是文帝,但展現的霸道卻可說是古今少有,什麼霸道總裁的在文帝面前提鞋都不配,文帝直接說,我也不給你支票什麼的了,那實在太low了,我給你個印鈔機,你直接去造錢吧。

  古今仿佛,印鈔素來都是國家機器才能幹的事情,私造錢幣那是抓一個殺一個。文帝卻直接賜給鄧通以蜀嚴道銅山,能夠自己造錢,是以當年“鄧氏錢”遍布中原,鄧通也可說因此富甲天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