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的,你們儘管出去,烏青和單公子出去,大娘放心。”烏大娘忙的不亦樂乎,擦了把額頭的汗水。

  “單大哥,你今晚還會回來吧?”蓮花立即放下手上的活兒,有些不安的問道。

  “當然。”單飛心想今天應該只是出去打個前站,要挖墳總得洛陽鏟到手才好。

  蓮花伸出小手指,“拉勾,不許賴帳。”見單飛沒有伸手,蓮花噘嘴道:“我還沒學會做饅頭,晚上你得再教教我呢。”

  單飛只是笑著拍拍她的小腦瓜,終於和烏青出了院子,烏青順手帶著把斧頭和捆柴的傢伙,顯然是準備順路搞點乾柴回來。

  就算不賣,蒸饅頭也是需要柴禾的。

  從南城門出發,走了數里地後,烏青伸手一指道:“單大哥,前面就是牛頭山了。”

  單飛抬頭望過去,見到前方有山脈連綿,有兩座山峰微高,乍一看過去,倒真的有點像牛兒的兩隻犄角。

  烏青見他看的出神,不由問道:“單大哥,怎麼了?這山有什麼好看的?”

  單飛只是笑笑,暗想山沒什麼好看的,但山勢一定要看,不然怎知道墓室會埋在哪裡?

  第21節 風水人心

  單飛很習慣觀察地形,當然了,這是職業養出的習慣,也和墓葬風水有關。

  《葬經》有雲——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是中國風水最早的定義。

  這句話如果按照單飛的想法理解就是——氣是一種能量場,被動能風鼓動變化,遇到水這種介質能蓄積起來,古代人選墓地的時候,都會選有氣運動而又不散亂的地方下葬,以期來積累無形而神秘的能量、進而改變自身、或子孫後代的命運。

  改變自身的命運當然是希望長生不死,以後還能活過來。

  這個想法聽起來好笑,不過從古至今有這個念頭的人從沒有斷絕過,遠的比如說秦始皇、埃及法老什麼的,近的來說就是冷凍屍體、等待未來救治的產業誕生。

  風水之說實在是一種很玄妙的說法,不過單飛雖是研究古董的,為人卻絕不是個老古董,相反,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遠比常人要強的多。

  他對風水這種說法很感好奇,雖然仍舊不明白運作機理,但他一直認為其中定然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他向來是,就算不理解,也不做燒死哥白尼的野蠻人。

  烏青見單飛一直望著牛頭山看,不知道這有什麼好看的,終於忍不住問道:“單大哥,你怎麼了?”

  “沒什麼,走吧。”單飛回過神來,跟著烏青繼續向前走了半個時辰左右,近晌午的時候,才到了山腳下。

  烏青邊走邊說道:“單大哥,以前我都是天不亮就出門,砍個半天柴後堆積起來曬,背一部分到城中去賣,今天來的晚了點,你看,那就是我經常砍柴的地方。”

  遠方山坡向陽的地方,果然有不少散亂的木材攤。

  單飛心中微動,卻是因為聽到似有水聲傳來,“這附近有喝水的地方?”

  “單大哥,你怎麼知道?”烏青有分意外道,“轉過那道山坡,就有道山溪,我渴了的時候,就會去那溪邊喝水。”

  山來水回,貴壽而財!

  單飛腦袋中閃過《葬經》中這八個字的時候,心中早有了個結論,淡然道:“鏟幣難道是在溪邊發現的?”

  “咦?我沒和單大哥你說過啊。”烏青詫異道。

  單飛微笑不語,“捆柴的事情等會兒再說,先去溪邊看看。”

  “當然了。”烏青爽快道:“一切聽單大哥的。”

  單飛不但在危難的時候接濟他一把,還傳給他娘親蒸饅頭的秘方,烏青不懂生意,但知道那東西好吃的不得了,肯定也會好賣的不得了,對於單飛這般慷慨,他早就銘記在心,一心想著怎麼報答,自然對單飛言聽計從。

  二人到了溪邊,單飛先捧點溪水洗了下臉,順便看了下水質。

  古代好啊,全是天然無污染的水質,這樣的水,有心之人自然不會放過,單飛順著溪水望上去,見到山脈起伏,半山腰處略顯平緩,揚了下眉頭。

  烏青卻顧不上洗臉,早到了溪水一處轉彎的地方叫道:“單大哥,我就是在這發現的鏟幣呢。”

  單飛倒不著急,緩緩走過去,見到溪水旁有個破碎的瓦罐,單飛撿起幾片碎片拼了下,看花紋認出是西漢的陶器,心中暗想,鏟幣是王莽時期,裝鏟幣的陶器是西漢年間,這墓室可能是兩漢之間或者稍後。

  鏟幣和陶器一塊出現,說不定鏟幣是裝在陶器中順水而下,轉彎處撞破,如果這樣的話,鏟幣應該是從上流而下。

  單飛正沉吟間,烏青沮喪道:“單大哥,一枚鏟幣都找不到了。”他在單飛沉思的時候,早脫鞋跳到溪水中摸索,並沒什麼收穫。

  單飛見狀微有好笑,感覺這小子很是厚道,“我們去上游看看。”

  傳說中,《葬經》是晉代郭璞所做,不過後代考古學家對這種說法多少存有疑問,《葬經》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墓地的選擇,後世很多墓葬都是按照《葬經》所言的風水下葬,但說來好笑,無論盜墓的還是考古之人,挖掘古墓除了憑藉經驗,很多時候也是憑藉《葬經》的指點,形成所謂的各種盜墓派別。




章節目錄